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良为

作品数:79 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十五”重点课题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6篇神经元
  • 19篇细胞
  • 13篇免疫
  • 12篇延髓
  • 11篇蛋白
  • 10篇髓内
  • 10篇胶质
  • 10篇氨酸
  • 9篇延髓内脏带
  • 9篇组织化学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胶质细胞
  • 7篇多巴
  • 7篇多巴胺
  • 7篇星形
  • 6篇星形胶质
  • 6篇星形胶质细胞
  • 6篇伤害性
  • 6篇神经生物学

机构

  • 7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1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5...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武警陕西总队...
  • 1篇西安市公安局

作者

  • 79篇陈良为
  • 28篇饶志仁
  • 17篇段丽
  • 13篇曹荣
  • 11篇施际武
  • 10篇杨志军
  • 8篇石梅
  • 8篇王艳芹
  • 8篇魏丽春
  • 5篇吕荣
  • 5篇罗卓荆
  • 4篇管振龙
  • 4篇邱建勇
  • 4篇徐新智
  • 4篇王颖
  • 4篇于杰
  • 3篇蔡颖谦
  • 3篇王亚周
  • 3篇魏玲
  • 3篇孙朝阳

传媒

  • 16篇解剖学报
  • 13篇神经解剖学杂...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1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爆震伤后早期治疗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脊髓爆震伤后早期采用不同药物干预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影响。[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地塞米松实验纽(B组,n=12)、甲强龙实验组(C组,n=12),每组家兔均采用0.9 g单质金属炸药黑索金(cyc lotrim ethylene trin itram ine)进行爆震,伤后各组分别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甲强龙,于伤后6 h、24 h 2个时间点取材,在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结果]发现爆震伤后6 h脊髓运动神经元出现可逆性改变,伤后24 h脊髓死亡运动神经元显著增加,伤后早期给予地塞米松及甲强龙治疗后,死亡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B、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脊髓爆震伤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甲强龙在早期脊髓爆震伤中的疗效与地塞米松相比没有优势。
于杰罗卓荆张雪非徐新智吕荣陈良为耿丹叶正旭
关键词:药物神经元形态学
脊髓爆震伤后早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脊髓爆震伤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脊髓爆震伤后早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6h实验组(B组,n=12)及24h实验组(C组,n=12),采用0.9g单质金属炸药黑索金(RDX)将B,C组家兔炸伤,分别于伤后6h及24h两个时间点取材,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银浸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爆震伤后6h脊髓运动神经元发生可逆性改变,部分神经元坏死,死亡均数为12.58±2.23,而伤后24h脊髓运动神经元大量坏死,死亡均数达到了31.52±2.6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爆震伤后6h内脊髓运动神经元以可逆性改变为主,提出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
于杰罗卓荆张雪非徐新智吕荣陈良为耿丹
关键词:脊髓损伤爆震伤脊髓神经元形态学
20Gy电离辐射后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神经元反应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离辐射后黑质 纹状体系统神经元的反应、以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为研究电离辐射的防护和放射性脑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BALB/c雄性小鼠 3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 6组 (n=6 ):①空白对照组 (假照射组);②单纯照射 2d组;③单纯照射 7d组;④药物对照组(尼莫地平单药处理组);⑤照射+药物 2d组;⑥照射 +药物 7d组. 小鼠全脑 20Gy电离辐射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分析,观察黑质和纹状体区域内FOS及NOS阳性细胞的分布与变化. 结果: FOS免疫染色结果显示,单纯照射组动物黑质神经元的c fos表达(阳性细胞数 /40倍视野,x±s)与空白对照组(16. 7±3. 7)相比明显上调 (2d和 7d分别为28. 0±3. 6和 42. 0±6. 7, P<0. 05),给予尼莫地平药物处理加强黑质c fos表达上调(2d和 7d分别为 36. 0±3. 6和 64. 0±3. 6,P<0. 05). NOS组织化学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7. 4±6. 2)相比,照射后动物纹状体NOS阳性细胞数目也增加 ( 2d和 7d分别为 40. 1±8. 8和 39. 9±6. 8, P<0. 05),但尼莫地平药物处理能够阻止纹状体NOS阳性细胞的增加(2d和 7d分别为36. 4±6. 1和 31. 1±5. 2, P<0. 05). 结论:接受中等剂量电离照射后,动物黑质和纹状体系统神经元发生明显的功能变化或损伤反应。
赵红魏丽春曹荣石梅陈良为
关键词:电离辐射一氧化氮合成酶黑质纹状体
神经激肽对基底核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
神经激肽是分布于神经系统的重要小分子神经肽,在伤害性信息传递和神经性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神经激肽分子在基底核神经元功能和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脑内局部立体定位注射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体系,Fluo...
王艳芹曹荣陈良为
关键词:神经元变性神经变性疾病
Fluoro-Jade B法显示神经毒物红藻氨酸和MPTP致小鼠基底神经核损伤引起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Fluoro-JadeB(FJB)染色法检测基底神经核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方法。方法制备纹状体定位注射红藻氨酸(KA)损伤大鼠模型、腹腔注射MPTP损伤小鼠模型、以及培养纹状体神经元KA损伤细胞模型,用FJB荧光染色显示和分析变性死亡的神经元。结果FJB染色可清晰地显示KA和MPTP致大、小鼠损伤引起的变性神经元胞体和部分突起。在脑组织切片上,KA模型纹状体内、MPTP模型黑质致密部内分布许多FJB染色阳性的变性神经元,而对照组动物未见变性神经元。在培养纹状体神经元体系内,FJB也能清楚地显示KA损伤后变性的神经元。单位面积内计数FJB阳性神经元占培养纹状体神经元总数的比率(均值±标准差),KA损伤组为(8·42±1·09)%,较对照组(3·42±0·45)%明显增多(P<0·01)。结论FJB方法快速、简便、经济、可靠。可以用于脑组织切片和培养细胞显示变性神经元,能成功检测出KA和MPTP损伤后基底神经核的变性神经元。
曹荣扈慧静王艳芹张金萍陈良为
关键词:FLUORO-JADE红藻氨酸小鼠细胞显示
大鼠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对胃肠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FOS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观察了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对胃肠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结果在脑干内见到FOS样免疫反应阳性、HRP标记和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的细胞,它们分布在延髓的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脑桥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中缝背核和被盖背侧核等区域.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32.7%.脑干内检出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细胞1484个,其中延髓占19.4%,脑桥占79.5%,中脑仅占1.1%。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中约有1/3参与胃肠道伤害性刺激信息向Ce的传导,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臂务核中继后投向杏仁中央核的。
陈良为饶志仁施际武
关键词:FOS表达胃肠道伤害性刺激杏仁中央核脑干
在同一神经元内同时显示Fos-蛋白、酪氨酸羟化酶和HRP逆行标记的三重标记技术被引量:10
1994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在同一神经元内同时显示HRP逆行标记以及Fos和某类神经递质或相关酶(例如TH)的三重标记技术。首先将HRP注入脑内某一核团(如中央杏仁核),动物存活48h后,再向胃内导入1%福尔马林2ml,以造成对胃的伤害性刺激,2h后将动物处死。脑的切片(如本文的延髓切片)先用四甲基联苯胺-钨酸钠(TMB-ST)法进行NRP呈色反应,后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和氯化钻作加强;然后按ABC法进行Fos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继之按PAP法进行TH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光镜下在延髓切片观察到7种标记神经元,即TH-、HRP-或Fos-单标记神经元,TH和HRP-、TH和Fos-或HRP和Fos的双标记神经元以及TH和HRP和Fos的三标记神经元。该方法为研究同时显示中枢神经元的功能活动状态、传出投射及所含神经递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饶志仁陈良为晋光荣韩智安董元祥熊抗辉施际武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神经元
放射治疗对人宫颈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探讨放射前、后人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的变化 .方法 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活检癌组织冰冻切片上 ,进行 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放疗前的宫颈癌组织内 ,多数癌细胞呈 PCNA免疫染色阳性 ;照射 (30~ 40 Gy)后 ,多数癌细胞无 PCNA染色 ,但间质细胞的 PCNA免疫染色明显升高 ,大量间质细胞则呈中等或强阳性染色 .结论 放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 PCNA表达的同时 ,诱导间质细胞的 PCNA表达 .提示
魏丽春石梅郭燕杨守京刘惠玲陈良为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宫颈癌放射疗法
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受体在帕金森病的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前庭神经核内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帕金森病时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受体的表达。结果 在帕金森病时,前庭神经核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增加,非NMDA受体减少。结论 非NMDA受体在帕金森病中起神经毒性作用,引起相应病理改变,推测其变化与临床运动障碍、平衡失调有一定关系。
孙安陈文弦李广琪陈良为叶维莉江逊赵大庆
关键词:帕金森病前庭神经核谷氨酸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定位分布
2011年
目的探讨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大鼠脑内DARPP-32的表达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强阳性的DARPP-32染色大部分分布于基底节区和前嗅皮质区,主要分布在伏隔核、尾壳核及杏仁核复合体的神经元胞体内,以及苍白球、腹侧苍白球、脚间核及黑质网状部的神经纤维中;中~弱阳性DARPP-32免疫染色见于中脑红核、隔伞核、小脑的普肯耶神经元、内侧缰核、皮层及海马等区域;阳性DARPP-32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质、胞核和胞膜上。结论 DARPP-32在大鼠全脑广泛表达,但主要分布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密集投射的脑区,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富含多巴胺D1受体。DARPP-32可能在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王伟文廖晓阳吴俞宪王庆松林杭肖莉陈良为饶志仁
关键词:DARPP-32免疫组织化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