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沿西

作品数:3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微暗的火》
  • 6篇教学
  • 5篇隐喻
  • 4篇英语
  • 3篇诗歌
  • 3篇文学
  • 3篇洛丽塔
  • 3篇《洛丽塔》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大学英语课
  • 2篇电影
  • 2篇意象
  • 2篇意象图示
  • 2篇英美文学
  • 2篇英语词汇
  • 2篇英语课
  • 2篇语篇
  • 2篇语义
  • 2篇蕴涵
  • 2篇任务型

机构

  • 24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重庆大学

作者

  • 26篇陈沿西
  • 6篇王洪渊
  • 1篇唐健禾
  • 1篇夏宏钟
  • 1篇孔莎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2篇齐齐哈尔师范...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作家
  • 1篇酿酒科技
  • 1篇昭通师范高等...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芒种(下半月...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外语艺术教育...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变异和突出角度分析诗歌l(a
2005年
E.E.Cummings,美国现代派诗人,是具像诗歌的先驱者。他注重诗歌的视觉效果,经常玩弄文字游戏,在诗歌的在语言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本文通过文体学理论中变异和突出的语言现象,深入剖析Cummings的一首经典之作l(a。本文主要从书写变异入手,分析诗歌l(a所达到的突出效果,从而深入阐释该诗歌的表达手法、技巧、传递的主题以及美学价值。
陈沿西
关键词:孤独
奥利弗·斯通电影的叙事与视觉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具有"风格大师"的美誉,这一绰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极富个性的电影叙事与视觉表达方式。斯通的电影中,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叙事与表达手段融为一体,他对社会问题尖锐而犀利的批判视角使得他注定要采取变化多端的、高度风格化的表达手法。文章从自我原型叙事与尖锐的主题表达,隐喻叙事与冷静的道德批判,夸张、多变、戏剧性的视觉表达手段三方面,分析奥利弗·斯通电影的叙事与视觉表达。
陈沿西
关键词:奥利弗·斯通叙事视觉表达
体验式教学理念在英美文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重点阐述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开展英美文学教学、学习活动。运用"合作式"教学和审美体验教学理念设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身体和情感的体验不仅提高自身语言能力,而且提高人文素质修养,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
陈沿西王洪渊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体验哲学
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下《普宁》俄罗斯文化情节解读
2013年
纳博科夫在小说《普宁》中运用黑色幽默与戏谑的手法鲜活地刻画出了主人公普宁这个处境尴尬、命运窘迫、人生错位的俄裔流亡者。本文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命题认知原则探讨小说主人公普宁在俄罗斯的文化背景中对其文化身份的知识与经验所作出的客观的以及理想化的认知,进而阐释普宁根深蒂固的俄罗斯文化情节请假结。
陈沿西
关键词:理想化认知模型文化模型
《微暗的火》诗歌文本中图形—背景理论的认知阐释
2012年
图形—背景理论源自20世纪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后被应用于探索介词的意义及理解文学作品的语篇特征含义与联想意义。本文基于介词的拓扑空间方位分析诗歌文本《微暗的火》中的内包关系方位词,通过图形—背景理论解读诗歌文本《微暗的火》的语篇意义,并彰显诗歌写作者谢德的时空观及其对自我的认知过程,进而阐明作者纳博科夫的自我意识观。
陈沿西
关键词:图形-背景时空观
规训权力的作用——洛丽塔的悲剧被引量:5
2009年
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规训权力理论,来探讨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在亨伯特和洛丽塔这张权力关系网络中,规训权力是怎样实施,怎样发挥作用的;在亨伯特话语之下,洛丽塔的话语权力怎样被剥夺,洛丽塔怎样被边缘化,成为"失语者"。
陈沿西
关键词:规训话语《洛丽塔》
基于支架理论的英美文学任务型教学设计被引量:2
2011年
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任务设计中引入支架教学理论,课堂的重点进而转换为操作演示、置身于景以及反思认知。该教学设计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并让学生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转向为主动地建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探索能力,而且利于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契合了英美文学的课程特点。
陈沿西
电影《洛丽塔》人物悲剧的消费主义解读被引量:4
2014年
电影《洛丽塔》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讲述了来自欧洲的亨伯特教授与其继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在消费主义意识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人们摒弃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转而追逐物质的享受。本文基于消费主义理论,分析电影《洛丽塔》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揭示消费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即享乐主义与破碎的家庭关系,并阐释消费主义社会如何导致了洛丽塔的悲剧人生。
陈沿西
关键词: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悲剧人生
“文化霸权”之下“他者”的命运——《微暗的火》的后殖民主义解读被引量:2
2009年
《微暗的火》是一部创作手法独特、叙述技巧新颖、主题表现方式隐晦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读者、作者和文本之间的智力游戏体现在阅读和探索小说之中,小说的意义难以穷尽。笔者着眼于新的角度,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导致小说叙述者之一金波特孤独人生的缘由,即身处"文化霸权"之下的外来者被"边缘化",成为"他者"。文章进一步分析得出了金波特试图摆脱"他者"身份的方法,即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人生,建立一个摆脱现实秩序的乌托邦——影子王国。
陈沿西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民族身份他者乌托邦
小说《洛丽塔》中的容器意象图示阐释
2014年
容器图示具有区分容器内外,对处于容器内的动体提供保护并加以限制等隐喻蕴涵。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的意象图示理论,分析小说文本《洛丽塔》中三组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容器意象图示——皇宫和天堂岛屿、学校和家庭、汽车和旅行,分别阐释各个容器图示的隐喻蕴涵与隐喻意义,旨在从认知诗学角度解析小说主人公亨伯特的心理特征,并从容器意象图示层面阐释小说语篇的连贯性。
陈沿西
关键词:《洛丽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