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
- 作品数:38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低温逆灌心脏不停跳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 2005年
- 陈序
- 关键词:心脏停跳二尖瓣置换术麻醉处理
- 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麻醉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大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及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因出血无法控制,在术中心脏停搏,抢救无效死亡;20例安全出手术室,6例于术后第一天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干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较好的提升血压,保证心脑的血供,防止心跳骤停,用于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抢救效果较好。
- 原见春陈序
- 关键词:大剂量肾上腺素
-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七氟醚预处理(Sev)组。分别于肝脏缺血前(T1)、肝脏再灌注后30min(T2)、120min(T3)各时点,经股动脉采血2mL,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作为肝损害的标志,光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Sev组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显示Sev组肝脏损伤程度小于IR组。Sev组IL-1β表达低于IR组(P<0.05),Sev组TNF-α的表达低于I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途径产生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陈序李琦
- 关键词:七氟醚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
- 异丙酚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8年
- 异丙酚作为静脉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实践中异丙酚除了具有麻醉镇静的作用外,其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更多生物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全身多器官的保护作用。
- 孙宏颖陈序
- 关键词:二异丙酚中枢神经系统再灌注损伤
- 超声测量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困难气道的价值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正中位舌骨到皮肤距离、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的距离以及颏舌骨肌长度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困难气道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改良腭咽成形术的OSAHS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20~69岁,ASAⅠ-Ⅲ级。术前评估改良Mallampati气道分级,超声测量正中位舌骨到皮肤距离、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以及颏舌骨肌长度。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法评定普通喉镜暴露程度(Ⅲ、Ⅳ级为困难气道),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困难气道的效能。结果 37例患者中11例纳入困难气道组,26例纳入非困难气道组。困难气道组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明显长于非困难气道组(P<0.05),而颏舌骨肌长度明显短于非困难气道组(P<0.05)。两组正中位舌骨刮皮肤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Mallampati气道分级、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及颏舌骨肌长度预测困难气道的AUC及其95%CI分别为0.788(0.640~0.937)、0.804(0.643~0.966)和0.788(0.642~0.935),三者联合的AUC及其95%CI为0.955(0.895~1.000),敏感性100%,特异性84.6%。结论超声测量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及颏舌骨肌长度对于OSAHS患者困难插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综合三种预测方法,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刘春红陈序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困难气道超声检查ROC曲线
- 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作用于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 :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用于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下行UPPP术的患者,18-60岁,ASAⅠ~Ⅱ级,体重60~85kg.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
- 陈序高璐楠
- 关键词: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镇痛氟比洛芬酯曲马多镇痛效果
-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大鼠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对大鼠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寻找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方法:建立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n=20)、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20)及肾上腺素组(E组,n=20),复苏期初期NE组与E组分为4个剂量阶段给药(A=10μg/kg,B=50μg/kg,C=100μg/kg,D=500μg/kg),NS组则推注与E组,NE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这3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在特定观察时间(90min)末,E组大鼠存活例数(n=6)较NE组(n=0)、NS组(n=0)存活例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模型失血量大于50%并逐渐增大时,NS组大鼠很快死亡,NE组血压较E组下降更明显,E组用药仍然可以维持有效血压低值。结论:在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期,大剂量肾上腺素能更好的维持有效血压低值。
- 黎渝于飞陈序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 老年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对比观察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对比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5例,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后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两组均为优良,B组麻醉显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出现均比R组明显缩短,B组血压下降明显小于R组(P<0.05)。结论小剂量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比0.7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循环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
- 李琦陈序
- 关键词:罗哌卡因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人前列腺电切术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腭咽成形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腭咽成形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和手术结束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同期不予任何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相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6、12、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及24小时静脉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24小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血小板1分钟聚集率、5分钟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腭咽成形术超前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抑制术后炎性反应发生,同时对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影响。
- 覃忠潘敬禧陈序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腭咽成形术超前镇痛炎性因子
- 异丙酚麻醉在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喉显微手术应用异内酚为主的复合麻醉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术后清醒过程。方法 :2 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 ,诱导剂量为 2 m g/ kg;γ-羟基丁酸钠组 ,诱导剂量为 6 0 m g/ kg。监测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 2 m in、置支撑喉镜手术时及术毕的血压和心率 ,记录术毕到清醒的时间及清醒后情况。结果 :异丙酚组诱导后插管前血压、心率均下降 (P <0 .0 1) ,插管后及术中血压、心率较诱导前变化不明显 ,术中循环功能较 γ-羟基丁酸钠组平稳 (P <0 .0 1) ,术后清醒时间较 γ-羟基丁酸钠组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喉显微手术有对术中循环功能影响小 ,术后苏醒快 ,质量好的优点 ,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陈序赵娟
- 关键词:异丙酚Γ-羟基丁酸钠喉显微手术复合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