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娟
- 作品数:25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集束化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 陈娟娟
-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与脑损伤患儿肌张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结果与脑损伤患儿肌张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监护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的脑损伤患儿266例,按全身运动评估结果分为GMs正常组与GMs异常组,统计各组中肌张力正常和异常的例数,分析GMs结果 [早产和足月阶段正常GMs (N)、正常不安运动(NF)、单调性GMs (PR)、痉挛-同步性GMs (CS)、不安运动缺乏(F-)]与肌张力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正常GMs (N、NF)患儿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N组患儿肌张力与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N组患儿肌张力与PR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PR组与CS组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F组患儿肌张力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全部阶段正常GMs组患儿肌张力与全部阶段异常G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正常GMs组肌张力正常比例较高(76. 92%,67. 74%);异常GMs (CS、F-)组肌张力异常比例较高(64. 86%,84. 38%);肌张力变化与GMs结果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肌张力异常是GMs异常的高危因素。对无条件开展GMs评估的机构,应首先对肌张力进行评估。对肌张力明显异常、并且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尽早给予专业的康复干预,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 蔡荣兰陈贞祥蔡娟陈娟娟徐永丽杨丽娟
- 关键词:全身运动肌张力脑损伤婴儿
- 循证护理在急性药物中毒小儿洗胃中的标准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药物中毒小儿洗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年内(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66例急性药物中毒小儿洗胃患着作为研究主体,以护理方法不同分组,设置为对比组(n=33,常规护理)、研究组(n=33,循证护理),对比评估应用效果。结果: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各项急救流程操作评分均更高(P<0.05);与对比组81.81%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97%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药物中毒小儿洗胃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操作流畅性、措施及时性以及护理人员协调、应急能力,且护理可以赢得家属认可,满意度较高。
- 李晓曦陈娟娟
- 关键词:急性药物中毒洗胃循证护理
- 小儿腰椎穿刺术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儿科行腰椎穿刺术患儿的穿刺配合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414岁意识清楚、首次腰穿的年长儿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及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操作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配合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的穿刺配合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头痛、腰痛和尿潴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操作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加强患儿的密切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减轻术后并发症(腰痛、头痛、尿潴留)。
- 刘丽杨丽君李莉张云莲陈娟娟王玉玲
- 关键词:护理干预腰椎穿刺小儿
- 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重症患儿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方法辅助定位重症患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PICC导管尖端正位率。方法:对60例行PICC置管的重症患儿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置管中心电图P波特征性高尖改变与置管后X线胸片显示的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结果:60例PICC置管患儿中49例患儿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45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1例患儿心电图未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10例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结论: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可以方便、实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尖端异位者可及时调整,减少患儿X线暴露风险,值得在儿科病人PICC置管中推广应用。
- 戴明红陈娟娟朱明夏艳刘培培赵得凤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心电图重症
- 康复护理模式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依据自愿原则分为康复护理组42例及常规护理组37例,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观察患儿肢体功能、意识、神经功能、惊厥等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患儿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使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儿生存质量情况,并观察致残率。结果康复护理组患儿肢体功能、意识、神经功能、惊厥等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快于常规护理组(P<0.05);1年随访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1年随访致残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刘丹陈娟娟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重症康复护理
- 微量泵维持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治疗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惊厥持续状态患儿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59例,地西泮组45例。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负荷量0.1~0.2 mg.kg-1后,以0.1~0.2 mg.kg-1.h-1持续泵入;地西泮组静脉注射负荷量0.2~0.3 mg.kg-1后,以0.1~0.2 mg.kg-1.h-1持续泵入。两组均根据惊厥发作次数调整至有效安全剂量,并维持至减量停药。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剂量、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咪达唑仑组和地西泮组有效率分别是94.9%和8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5);咪达唑仑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而地西泮组心率、血压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咪达唑仑比地西泮更能有效控制小儿惊厥持续状态,且对循环系统影响小。
- 尹淮祥周瑞陈兰举陈娟娟
- 关键词:咪达唑仑惊厥持续状态儿童
- 1%碳酸氢钠预防新生儿HIE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1%碳酸氢钠洗胃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激性溃疡的效果与观察。方法将80例HIE患儿按床号奇、偶数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基础护理、治疗相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碳酸氢钠洗胃。结果干预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碳酸氢钠洗胃防治新生儿HIE应激性溃疡效果显著。
- 陈娟娟陈信李莉徐兵杨学梅徐永丽
- 关键词:洗胃应激性溃疡HIE
- 小儿手足口病25例护理体会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HFMD患儿除实施常规护理外,重点在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及时发现HFMD并发症的先兆征象并给予及时处理,病情未加重,2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掌握HFMD发生发展的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与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口足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徐兵蔡娟陈娟娟张云莲蔡振华张翠英
- 关键词:护理
- 叙事护理对缓解儿科重症监护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焦虑及抑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焦虑及抑郁缓解效果。方法:选取61例DKA患儿,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叙事护理干预,即问题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对患儿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6周;分别于干预前1周及干预后第2、4、6周评价患儿焦虑、抑郁情况。结果:2组患儿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第2、4、6周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干预后第2、4、6周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 <0. 01),干预后第4周和第6周均显著低于干预后第2周,干预后第6周显著低于干预后第4周(P <0. 01)。对照组仅干预后第6周抑郁低于干预前(P <0. 05)。结论:PICU中DKA患儿实施叙事护理干预,可缓解患儿焦虑及抑郁情绪,树立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 宋成成刘培培陈娟娟李莉戴明红夏艳夏潘
- 关键词: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