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Modbus协议的湿度检定系统设计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提高湿度计量的工作效率和数字化安全管理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湿度检定系统。该系统依托Modbus RTU协议模式、精密露点仪数据格式和Agilent34401A数字万用表可编程仪器的标准命令协议,实现了湿度发生器自动控制,提高了检定效率和数据安全性。湿度检定系统检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3%。采用测量仪器特性评定和传递比较法对系统测量结果进行验证,测量结果均验证通过,表明系统可进行业务化应用。
- 崔学林崔学林梁宝龙陈亮李伟
- 关键词:MODBUS协议不确定度
- 基于北斗船载终端的气象信息可视化技术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 2020年
- 随着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气象信息服务业务的深入,文字信息存在的缺点制约着业务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分析北斗船载终端和北斗卫星传输的相关指标和技术方法,解决图形气象数据的在北斗系统中传输和绘制等技术问题,并设计了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系统,实现了台风、海上预警等气象数据在北斗船载终端上图形化展示,有效地提升了海洋气象服务能力。
- 陈亮陈亮张国平
- 关键词:北斗系统可视化气象信息
- 智能网格10 m阵风产品对海南洋浦港适用性评估分析
- 2022年
- 为了更好地开展海南洋浦港预报气象服务,利用智能网格10 m风场预报产品对2018年3月8日至2020年3月8日,每日12时(世界时)起报的智能网格10 m阵风产品逐3、6、12、24、48、72 h在洋浦港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通过最临近插值法将格点预报插值到洋浦港海岛自动站,并采用不同误差分析方法,将格点预报与同期自动站观测实况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时效、不同风力条件下,智能网格对6级及以下阵风预报效果最好;风速大于6级时,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准确率呈递减趋势,风力等级越大漏报率越高,可信度需进一步验证.不同天气型、不同时效,预报值与自动站实况数据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台风影响下,风力等级预报准确率最高,冷空气影响次之,热对流天气很难捕捉,且随着时效增大,准确率越低,很难预测.另外,随着阵风等级增大,预报值存在较多的漏报,尤其是7级及以上大风有低估的效果,其中很难预测热对流天气造成的大风.
- 赵蕾陈亮刘康张天圣
- 关键词:智能网格
- 新型气象用湿度传感器性能对比分析
- 2025年
-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得到P值0.218 8,大于检验标准0.05,DHC2-A和DHC2总体样本无显著差异;(2)DHC2-A和DHC2差值集中出现在–1%~4%处,占样本比例约为79.1%,峰度系数为0.11,偏度系数为0.68,曲线呈尖峰状和正偏离。在湿度不高于50%时,DHC2-A和DHC2测量性能非常相近,湿度在75%~95%时,DHC2-A测量值大于DHC2测量值,在95%点上差值平均值为4.5%。(3)DHC2-A测量误差集中在±2%之间,占总样本的89.6%,在95%湿度点上,DHC2误差平均值比DHC2-A小4.51%。DHC2和DHC2-A标准差在各检定点相近。(4)我国湿润地区宜安装DHC2-A型,半湿润地区安装DHC2和DHC2-A均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宜安装DHC2型,这有利于气象台站合理使用湿度传感器,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 崔学林崔学林梁宝龙陈亮蒲大波
- 关键词:气象
- 南海港口大风的环流特征及其预报指标——以海南洋浦港为例被引量:7
- 2021年
- 本文以海南洋浦港为例,利用2015—2019年大风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大风过程的环流特征、发生机制及其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洋浦港大风过程按照影响系统可分为冷空气型、切变线型、热带气旋型和热低压型4种。(2)冷空气型大风主要是由强冷平流引发的;当925hPa关键区24h降温超过6℃且北风分量大于11.5m/s时,洋浦港6h后易发生冷空气型大风;切变线型大风主要产生于强对流引发的雷暴大风、飑线等;当925hPa低空切变线、500hPa南支槽等天气尺度系统出现有利配置,对流有效位能CAPE≥1500J·kg^(-1),且具有较合适的对流抑制能量CIN值时,易发生切变线型大风;热低压型大风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海风锋密切相关;当海南岛西北部陆地与近海海面的6h变温之差≥3.5℃,CAPE≥1500J·kg^(-1),CIN≤20J·kg^(-1)时,海风锋极易触发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热带气旋型大风主要发生在TC中心附近的等压线密集带以及外围螺旋雨带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中。业务预报时可在数值预报基础上结合统计规律以及卫星、雷达等实况资料综合判定风力等级。
- 魏晓雯魏晓雯赵蕾陈亮
- 关键词:大风过程环流特征
- 海南省气象服务产品分发系统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设计开发了省级气象服务产品分发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桌面业务系统,通过整合原有的业务系统,涵盖采集、制作、发布、监控4个业务过程,应用本地缓存机制和智能文本生成等技术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升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使产品制作的质量易于把控,系统运行的状态易于维护监控。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明显提高了业务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业务工作的疏漏,能够快速向服务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产品。
- 陈亮王小坚吴坤悌陈明
- 关键词:系统整合
- 通用性的专业气象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专业气象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业务量和覆盖面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升专业气象服务的工作效率,将越来越多的专业气象业务系统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实现业务的一体化和集约化发展是气象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根据产品服务系统的理论,文中设计了一个多行业通用的专业气象产品服务系统模型,并按照该模型开发了海南省旅游交通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业务运行,涵盖了海南省的旅游和交通的气象服务业务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了制作自动化,发送一键化,产品精细化和系统集约化的目标,提升了交通和旅游专业气象服务的效率。同时该系统具备可扩展的能力,通过配置可以覆盖其他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能够为不断发展的专业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 陈亮陈亮张天圣魏晓雯陈明
- 关键词:产品服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WEBGIS模糊优化控制
- 海南全域旅游气象服务系统设计及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围绕着全域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研究和设计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入技术的全域旅游气象服务系统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融合海南省当地的气象、地理、旅游、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源数据,在微信上开发了"站点式景区道路天气导航地图"。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业务运行,该系统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衣、食、住、行、娱"综合旅游信息,为游客的出游提供趋利避害的参考,提升了海南全域旅游气象服务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 陈亮陈亮莫云音陈升孛
- 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气象服务
- 海南全域旅游气象服务微信平台设计被引量:7
- 2020年
-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全域旅游”,随着海南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海南省气象局升级改造官方微信,以“点、线、面”入手,融合气象、旅游、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大数据,基于MangoDB、HBase、HIVE和HDFS等大数据环境改造系统,NLP统计分析,将全岛200多个旅游点、11个主题、4条线路、8种以上的影响预报方法,全部投入微信“站点式景区道路天气导航地图”运行,推出海南全域旅游气象服务微信平台,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提质升级。该平台设计分为三期,目前海南省气象局官方微信平台已完成一期升级改造,微信一级和二级菜单搭建,二期全域旅游在有序开发中,全域旅游初步完成了全部50%的景区、交通、特色小镇和生态村的数据和产品设计,完成11大旅游主题、4个旅游线路的规整。
- 袁迎蕾陈亮李长顺
-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服务大数据
- 新型风速传感器与原风速传感器对比分析
- 2024年
- 为了准确评估新型ZQZ-TF风速传感器的性能,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组织开展了新型风速传感器与原风速传感器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前校准表明新型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比原风速传感器灵敏;在1 m/s以下低风速时,新型风速传感器的2 min平均风速较原风速传感器更高;在1 m/s以上风速时,两种传感器的2 min平均风速基本一致;新型风速传感器在春季和夏季的启动风速比原风速传感器更加灵敏。试验结束后,校准表明,新型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刚好合格,但原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不合格。
- 黄斌蔡杏尧匡昌武郑鹏斌崔学林崔学林
- 关键词:风速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