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0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土地整理
  • 2篇土地整理项目
  • 2篇土地整理项目...
  • 2篇土壤
  • 2篇土壤质量
  • 2篇项目区
  • 2篇集约利用
  • 1篇地力
  • 1篇土地节约集约
  • 1篇土地节约集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土地资源管理
  • 1篇土壤质量评价
  • 1篇平原区
  • 1篇评价指标
  • 1篇丘陵
  • 1篇丘陵地
  • 1篇丘陵地区
  • 1篇丘陵区

机构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篇陈丽丽
  • 3篇张雯雯
  • 2篇徐秋明
  • 2篇东野光亮
  • 2篇李新举
  • 1篇王瑞燕
  • 1篇赵庚星
  • 1篇孙善龙
  • 1篇唐秀美
  • 1篇仲伟静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济宁市嘉祥县为例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逐年增长,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水平粗放...
陈丽丽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浅议济宁市嘉祥县节约集约用地问题
2007年
按照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嘉祥县积极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推进嘉祥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进一步发展。
陈丽丽东野光亮唐秀美张雯雯徐秋明孙善龙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评价被引量:55
2008年
土壤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关系土地整理成败的关键。该文以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质量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在利用GPS进行野外采样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整理后1a、2a和4a地块为采样点。通过室内化学分析,得到了各采样点的属性数据。在具体的土壤质量评价时,根据研究区特点,选用速效养分、有机质、pH值、容重和电导率作为基本的评价因子,并在ArcGIS下对采样点属性进行kriging插值形成综合指标值分布图和土壤质量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整理后4a的地块养分分布最不均一,土壤质量较整理后1a和2a的地块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Ⅰ、Ⅱ、Ⅲ等级占了整个地块面积的56.77%。
张雯雯李新举陈丽丽冯书林
关键词:评价指标土壤质量评价土地整理平原区
泰安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土壤质量时空变异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在农用地整理过程中,由于移动了耕层土壤,所以土壤剖面变异和表层土壤养分不均匀的现象普遍存在,重构土壤的质量状况及其变化成为决定土地整理成败的关键。以泰安市丘陵区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土地整理后1 a、2 a和4 a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异特性。采样点利用GPS定位,在每个土地整理项目区以及相应对照样点地块采样,并对所采120份土样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根据所测数据,对各土壤养分进行时空变异分析,其中空间变异主要通过变异系数说明,时间变异分析则引入了养分指数的概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具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其中有机质、速效K和有效P的变异系数随着整理年限的延长而增大,有机质、速效K和碱解N在土壤中的质量比则随整理时间的增长与相应对照值趋于一致。
张雯雯李新举陈丽丽仲伟静李修峰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理土壤质量丘陵区
农用地分等法在土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以某县的1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应用农用地分等法进行土地质量评价,以分析其可行性及优缺点,为开展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评价带来新的思路,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决策管理水平,保证土地整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徐秋明东野光亮陈丽丽
关键词:土地整理
基于ANN—产量的耕地地力定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38
2008年
管理水平近似条件下的作物实际产量是耕地地力等级的直观反映,在目前传统耕地地力评价AHP-模糊评判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耕地地力的ANN—产量定量评价模型,并以山东省鱼台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采用相对隶属度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描述,以实际产量为目标输出标准,经神经网络训练得到评价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模型不仅能反映耕地地力评价的非线性特征,而且评价过程中不需要确定权重,消除了传统方法确定权值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发现,该模型评价结果与现行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的结果较为一致,为耕地地力的定量评价探索了一条新路。
王瑞燕赵庚星陈丽丽
关键词:耕地地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