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琤
- 作品数:50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复方高渗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机体免疫的保护作用
- 目的:探讨复方高渗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机体免疫的保护作用.结论:HSH复苏失血性休克时,能够下调脾脏中TNF-α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了因失血性休克带来的脾脏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对...
- 钱琤
- 关键词:高渗盐溶液羟乙基淀粉TUNEL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microRNA表达谱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以肝小叶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小胆管特异性破坏、血清特征性抗线粒体抗体(AMA)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常伴有其它系统、器官的自身免疫症...
- 钱琤
- 关键词:胆汁性肝硬化外周血T细胞MICRORNA表达谱抗线粒体抗体
- 文献传递
- 缺氧环境下基因CRY1表达与大鼠肝细胞BRL-3A凋亡的关系
- 2016年
- 目的观察模拟缺氧条件下大鼠BRL-3A细胞中基因CRY1与细胞凋亡及NF-Kappa B凋亡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通过氯化钴体外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大鼠肝BRL-3A细胞CRY1蛋白表达;筛选、构建CRY1mRNA慢病毒干扰载体,对BRL-3A细胞CRY1mRNA表达进行敲减,利用Western Blot法对BRL-3A细胞中CRY1干扰效能进行观察,并观察缺氧条件下转录因子CRY1敲减后BRL-3A细胞凋亡、NF-Kappa B、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梯度浓度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BRL-3A细胞中CRY1表达随氯化钴浓度增加,表达逐渐下调;成功构建CRY1mRNA干扰载体pLenti6.3-EGFP-rCRY1-miR,有效敲减BRL-3A细胞中CRY1mRNA和蛋白表达,在100μM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YY1敲减后NF-Kappa B、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凋亡持续增加。结论缺氧致大鼠BRL-3A细胞中转录因子CRY1表达下调,并通过NF-KB凋亡信号通过激活诱导细胞凋亡。
- 钱琤钱琤张育瑆王勇包小平赵文霞
- 关键词:缺氧CRY1肝细胞RNA干扰凋亡
- 肝部分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cDNA表达谱芯片结果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利用cDNA表达谱芯片分析肝部分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前和休克后24小时大鼠肝脏差异基因,并初步分析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和网络调控。方法 11只大鼠接受肝左外叶切除和2.5ml/100g体重定容失血性休克,选其中3只存活大鼠麻醉后失血前切除肝左外叶(A组),对于存活24小时的大鼠再次取肝脏(B组)行cDNA表达谱芯片(含21793个基因)分析。对差异基因行Pathway、Go、Network分析。使用RT-PCR对两组中基因Aldh1a1、Aldh1a7、Aoc3、Cyp26al、Hdc1、Ephx2和Beta-actin进行分析,验证cDNA芯片的准确性。结果 4只大鼠存活24小时,表达谱芯片筛查出两组差异表达下调基因634个,表达上调基因513个。差异基因涉及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胆固醇代谢、细胞外刺激反应、甾醇代谢、激素刺激反应、甾体类激素刺激反应、类固醇代谢、内源性刺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质反应、脂肪酸代谢。结论氧化还原和脂代谢信号通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易伟钱琤张育瑆俞晓军胡志前方国恩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基因芯片调控网络
- 人颗粒溶素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其临床应用
- 为了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GNLY蛋白质,并探讨其与某些临床疾病的相关性,该研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GNLY,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GNLY蛋白,并获得纯化的GNLY;经Westenblot证实GNLY...
- 钱琤
- 关键词:颗粒溶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多克隆抗体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外周血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l:C)在C57BIM6小鼠中建立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动物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方法20只雌性8周龄C57BIM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polyI:C5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小鼠,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PBS,每周注射2次,16周后处死,然后进行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2组小鼠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NKT)所占比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4和1干扰素(IFN-1)含量。结果polyI:C注射16周后建立了符合PBC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动物模型:汇管区炎性浸润、血清AMA阳性、血清ALP水平升高;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25.45±1.12)%,对照组为(26.72±O.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4,P〉0.05),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18.3±0.91)%,对照组为(17.8±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05);而模型组小鼠外周血NKT淋巴细胞比例为(11.56±5.09)%,对照组为(1.26±0.53)%,模型组高于对照组(t:9.504,P〈0.01),同时模型组小鼠血清IL4含量为(22.19±2.31)pg/ml,对照组为(8.72±0.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6,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IFN-1的含量为(3.34±0.76)ng,/ml,对照组为(1.14±O.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1,P〈0.01)。结论polyI:C诱导的PBC动物模型外周血NK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因子IL4及IFN-1含量显著升高;NKT淋巴细胞可能在PBC模型及PBC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蒋廷旺邓安梅吴传勇谷明莉周晔陈燕陈波钱琤仲人前
-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T淋巴细胞
- 激发人体抗结核杆菌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表位及其用途
- 本发明涉及分子免疫学领域,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又死灰复燃,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抗生素治疗常常无效;常用的结核疫苗——卡介苗也具有局限性。本发明的目的是筛选出能激发人体抗结核杆菌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表位的分子模拟肽,...
- 邓安梅仲人前娄加陶吴传勇陈孙孝周晔陈燕陈波钱琤蒋廷旺
- 文献传递
- 微量失血对左肝外叶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在大鼠左肝外叶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过程中微量失血对最终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按不同的放血比例分为三组,以Wigger改良法建立左肝外叶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严格标化放血前的各项手术操作和观测指标,比较三组大鼠最终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在分别按2.4ml/100g(A组)、2.5ml/100g(B组)、2.6ml/100g(C组)比例定容失血的大鼠模型中,各组大鼠生存率分别为:A组66.67%,B组42.86%,C组7.69%,A、B两组与C组大鼠的生存率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使是0.1ml/100g的微量失血对于该模型大鼠的生存率也是有显著影响的,这一点在大鼠的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中是不应被忽视的。
- 俞晓军钱琤张育瑆胡志前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 颗粒溶素对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研究
- 2007年
- 陈燕娄加陶钱琤周晔陈波张玲珍蒋天舒谷明莉仲人前邓安梅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NK细胞颗粒溶素趋化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氨基酸序列分析
- 复方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复方高渗盐溶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HSH或乳酸林格氏液(RL)复苏,复苏后1、2、4小时处死动物,使用HE染色、透射电镜及TUNEL法观察其脾脏中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L组复苏后1小时、HSH组各时相点凋亡指数(AI)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SH组各时相点AI无明显差异(P>0.05)。RL复苏组除复苏后1小时外,AI均明显高于HSH组(P<0.05)。结论HSH能减少失血性休克诱导的脾脏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对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起保护作用。
- 王勇赵超英钱琤闻兆章
- 关键词:高渗盐溶液羟乙基淀粉失血性休克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