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卫
- 作品数:37 被引量:3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岱衢洋周年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 分析了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岱衢洋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丰度分布进行了调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经初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0属116...
- 李振华张亚洲周永东金海卫王伟定
-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年变化
- 花粉活性物质在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 金海卫洪良赠张贵后
-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花粉配合饵料对虾
- 浙江自然海区逃逸美国红鱼食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浙江自然海区逃逸美国红鱼胃含物的分析,从食料生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强度及营养级4个方面对浙江自然海区逃逸美国红鱼的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美国红鱼属游泳动物食性。主要摄食鱼类、长尾类、短尾类和头足类,兼食口足类和多毛类。其食料生物组成和食性类型与原栖息地有较大差异。逃逸美国红鱼的摄食率为80.28%,最高饱满度系数达60.93‰,平均10.26‰。根据计算,其饵料的生境宽度为4.09,营养级为3.43级。浙江自然海区美国红鱼是一种凶猛的中级肉食性鱼类。
- 金海卫徐汉祥许文军薛利建
- 关键词:食性
- 赤潮生物夜光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5年
- 夜光藻为一种常见的赤潮生物,也是我国沿岸引起赤潮最普遍的原因种之一。不同海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影响夜光藻生长的环境因子有所不同。夜光藻的摄食方式比较特殊,食物种类范围较广,但小的食物颗粒(5μm以下)(包括细菌)并非夜光藻的优良食物。在繁殖方面,二分裂的无性繁殖为夜光藻的主要繁殖方式;同时少数营养细胞会自发转变为配子细胞产生大量配子进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对夜光藻种群的增长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夜光藻的大量繁殖会对水生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水体营养盐(N,P)等产生很大影响。夜光藻赤潮的形成是个复杂过程,需要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可以通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和赤潮前期的细胞密度以及当月的天气预报(风速、刮风时长)来预测夜光藻赤潮的发生。其他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效应与夜光藻赤潮之间的联系,以及它能否为夜光藻赤潮预报提供关键因子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 胡翠林金海卫李振华朱文斌周永东
- 关键词:夜光藻赤潮
- 东海和黄海南部细条天竺鲷的摄食习性被引量:11
- 2012年
- 利用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细条天竺鲷(Apogonlineatus)样本,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营养级及其季节与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和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细条天竺鲷最主要的食物种类,它们的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分别为46.08和37.46,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7.90和21.98,个数百分比分别为27.80和12.80。磷虾、十足类、端足类、鱼类和糠虾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不同季节和体长组食物类群的个数百分比及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均极显著,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替代也非常明显。细条天竺鲷的总空胃率14.01%,胃饱满系数最高76.69‰,平均11.26‰。胃饱满系数的季节差异极显著,而体长变化不显著。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春夏秋冬逐次提高。不同体长组的多样性指数以41~50 mm体长组最高,然后逐次降低;均匀度则呈现出先随个体的生长而降低,至体长61~70 mm后趋于稳定的状况。细条天竺鲷的营养级3.39级,春夏秋冬分别为3.31、3.59、3.39和3.33级。研究表明,细条天竺鲷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兼食部分游泳动物;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食物优势度集中;食性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动而变化显著。
- 金海卫薛利建朱增军潘国良
-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 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摄食习性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胃含物样本,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程度及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属浮游动物食性,桡足类是其最主要的食物类群,其%IRI值、质量百分比和个数百分比分别为75.49、16.65和82.72。丽隆剑水蚤(Oncaea venust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e)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七星底灯鱼的重要食物种类。七星底灯鱼食物类群各项指数的季节差异均不显著,而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平均胃饱满指数的季节变化明显;不同体长组的鱼,除食物种类的替代明显外,其余变化均不明显。七星底灯鱼的平均空胃率9.84%,胃饱满指数最高235.14‰,平均19.3‰。食物的多样性指数春夏秋冬依次降低,不同体长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食物的均匀度变化趋势均同多样性指数。七星底灯鱼的营养级为3.41级,春夏秋冬四季的营养级依次为3.45、3.41、3.40和3.39,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 金海卫薛利建潘国良朱增军
-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 2009年春、夏季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7
- 2011年
-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季节变化均极显著(P<0.001),春季丰度介于8.80~581.19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164.48 cfu/m3;夏季平均丰度介于15.09~1102.07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352.47 cfu/m3;春季生物量介于3.76~569.50 mg/m3之间,生物量为140.16 mg/m3;夏季平均生物量介于16.35~1603.09 mg/m3之间,平均生物量为442.73 mg/m3。春、夏季节间群落结构指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体数、种类数、多样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P<0.001)。
- 张亚洲金海卫朱增军潘国良
- 关键词: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
- 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经济鱼类产卵场浮游动物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2008年4-6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产卵场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45个采样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4-6月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61种,隶属于18类。4-6月的主要优势种类都是中华哲水蚤,各月份优势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生物量在3个月份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6月(454.59 mg/m3)>5月(427.17 mg/m3)>4月(376.64 mg/m3),丰度在3个月份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5月(347 ind/m3)>4月(261 ind/m3)>6月(211 ind/m3)。与此相反,种类数、多样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在3个月份间的差异极显著(P<0.001)。
- 张亚洲金海卫周永东潘国良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产卵场
- 东海竹筴鱼的食性被引量:12
- 2013年
-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453条东海竹筴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东海竹筴鱼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竹筴鱼的饵料生物有124种(包括未鉴定种),浮游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依次是麦氏犀鳕(IRI%=39.2%)、长尾类糠虾幼体(IRI%=18.4%)、短尾类大眼幼体(IRI%=7.6%)和太平洋磷虾(IRI%=6.6%)等.季节和叉长对东海竹筴鱼的摄食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东海竹筴鱼春季摄食强度最高,而冬季最低;叉长140~159 mm的竹筴鱼摄食强度最高,叉长45~99 mm的幼鱼的摄食强度较高,其余叉长的鱼摄食强度相对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叉长100 mm是东海竹筴鱼摄食取向的拐点.东海竹筴鱼四季的平均营养级为3.51,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
- 蒋日进金海卫周永东薛利建郭爱
- 关键词:营养级
- 浙江中北部沿海人工渔礁拟投放区夏季近底层水生游泳动物组成分析
- 2008年
- 通过对浙江中北部海区13个人工渔礁拟投放点的拖网调查,从而获得了各拟投放点的水生游泳动物组成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中北部人工渔礁拟投放区海域共捕获水生游泳动物50种,分别隶属于3门,3纲,14目,34科。其中,鱼类26种,虾蟹类20种,头足类3种,其他甲壳类1种。各类群的资源重量密度指数和资源尾数密度指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P1号站和P7号站。水生游泳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常见种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狼牙鳗鰕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长蛸Octopus variabili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前肛鳗Dysomma anguillare、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刺鲳Psenopsis anomal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等。
- 潘国良徐汉祥王伟定金海卫徐开达虞宝存
- 关键词: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