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省学

作品数:64 被引量:62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稠油
  • 14篇驱油
  • 13篇油田
  • 12篇污水
  • 9篇油藏
  • 9篇微生物驱
  • 9篇采油
  • 7篇胜利油田
  • 7篇微生物
  • 7篇微生物驱油
  • 7篇采收率
  • 6篇乳化降粘
  • 6篇生物接触
  • 6篇生物接触氧化
  • 6篇降粘
  • 6篇表面活性
  • 5篇提高采收率
  • 5篇物理模拟
  • 5篇聚丙烯酰胺
  • 5篇活性剂

机构

  • 5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8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胜利...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4篇郭省学
  • 15篇包木太
  • 15篇李希明
  • 10篇郭辽原
  • 9篇曹嫣镔
  • 9篇汪卫东
  • 7篇唐培忠
  • 7篇宋智勇
  • 6篇王海峰
  • 5篇耿雪丽
  • 5篇王世虎
  • 5篇杜春安
  • 5篇麻金海
  • 5篇陈庆国
  • 5篇孙克己
  • 4篇马继业
  • 4篇骆克峻
  • 4篇杜永欣
  • 4篇张君
  • 4篇曹秋芳

传媒

  • 9篇油田化学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大庆石油学院...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化技术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油气采收率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胜利油田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已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关注,多个油田开展了研究和现场试验,其中微生物驱油技术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胜利油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近几年在油藏微生物分析、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和微生物驱油机理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
汪卫东李希明郭省学蒋焱宋永亭
关键词:油田开发微生物驱油技术菌种筛选驱油机理采收率
乳化降粘剂SB-2乳化稠油机理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实验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SB 2乳化稠油降低粘度的几个机理性问题。SB 2是胜利油田开发的稠油乳化降粘剂 ,为脂肪酸改性的具有多官能团的钠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用duNo櫣y法测定的表面张力曲线 ,SB 2在蒸馏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0 .16 g/L ,在模拟地层水 (TSD =15 .8g/L ,含Ca2 + 0 .6 g/L ,含镁 0 .2g/L)中的为0 .0 2 4 g/L。产自胜利油田不同区块 7口井、5 0℃粘度为 3.0× 10 3 ~ 3.3× 10 5mPa·s的稠油 ,与浓度 3~ 8g/L的SB 2地层水溶液在油水体积比 7∶3及一定温度 (5 0~ 70℃ ,视井温而定 )时形成粘度 <30 0mPa·s的O/W乳状液 ,稠油粘度较高时所需的SB 2浓度较高。用ESI MS方法测定了在 5 0℃形成的O/W稠油乳状液水相和油相中SB 2浓度 ,得到下述结果 :在相同稠油和油水比条件下 ,SB 2初始浓度较高时 ,乳状液水相和油相中SB 2浓度也较高 ,粘度不同的 2种稠油与同一浓度SB 2地层水溶液形成的乳状液 ,油水比越大 ,油相中SB 2浓度越小 ,水相中SB 2浓度则相同 ,油水比也相同时SB 2在油相中的浓度也相同。用微量热法测定了一种稠油与SB 2地层水溶液乳化时的热效应 ,乳化过程为放热过程 ,乳化热随水相SB 2浓度、油水比和乳化温度增高而增大。图 6表 1参 6。
曹均合麻金海郭省学王世虎孙克己
关键词:乳化降粘剂稠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在对沾3块油藏再认识和水驱开发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模拟沾3块油藏和流体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和空气配注量三因素、四水平进行16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沾3块各注入参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其中激活剂注入量影响最明显,其次为激活剂注入形式和空气配注量.结合矿场实施经济可行性确定最佳现场注入方案:激活剂注入量为0.3 PV,段塞大小比为1∶3,空气配注量为15∶1(气液体积比),该方案为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杜荣光郭辽原郭省学
关键词:正交实验物理模拟
高温高压条件下微生物驱油微观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微观透明可视仿真刻蚀储层模型,研究了3株产表面活性剂较多的好氧菌W18、DM-2和SH-1,2株产生物气较多的厌氧菌L1、4F,在高温高压条件下(65℃,10 MPa)驱油时形成的残余油状态,结合大量微观照相图讨论了驱油机理。5株菌在高温高压油藏中均能存活,驱油性能较好。生物气驱机理包括:气驱,气液界面滑动,原油膨胀降黏,气泡贾敏效应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及气体进入盲端驱油。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包括:乳化分散剩余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剥离油膜。微生物降解原油也是驱油机理之一。图28表1参4。
马继业郭省学雷光伦汪卫东
关键词:驱油微观仿真模型高温高压
微生物菌液物质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法,研究了常温菌与高温菌菌液物质在油-水界面上的扩张黏弹特性及动态界面张力,阐述了菌液物质黏弹模量随扩张频率及温度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菌液物质油水界面吸附动态微观信息,并将扩张流变性质与动态界面张力相关联,定量考察了菌体本身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液物质黏弹模量随扩张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菌体本身具有界面活性,能够降低界面张力和黏弹模量,改变油水界面性质,提高原油流动性能.但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存在最佳活性温度.现场应用时应注意油藏温度与菌液最佳活性温度一致.
雷光伦马继业郭省学汪卫东
关键词:动态界面张力界面活性
高温高压条件下CO2驱稠油微观运移特征被引量:19
2019年
为深入探究高温高压(70℃,8MPa)条件下,CO2驱稠油的微观运移特征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模拟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的CO2驱稠油过程,研究CO2驱稠油的微观运移特征,并定量分析该过程中CO2对稠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驱稠油过程可分为油气互溶、沥青质析出和气体携带部分沥青质颗粒运移3个部分。一次气驱阶段,CO2先以小气泡自由移动,随后发生变形、合并或分裂,最后以连续相运移为主;关井阶段,CO2气体溶解于稠油且伴随沥青质析出;二次气驱阶段,CO2携带部分沥青质颗粒呈连续状运移,扩大波及面积。此外,调整CO2驱稠油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可以平衡气体降黏和沥青质析出的相互影响,促进油气有效运移,提高采收率。
郭省学
关键词:高温高压稠油油藏CO2驱油
胜利油田陈371区块高钙镁油藏稠油降粘剂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陈 371块稠油油藏温度约 6 5℃ ,所产原油粘度高 (6 5℃下 8.6Pa·s,5 0℃下 44Pa·s) ,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 ,地层水矿化度高 (~ 1.5× 10 4 mg/L) ,Ca2 + 、Mg2 + 含量高 (376 ,173mg/L) ,6 0℃时实验原油在含水率 36 .7%时发生乳状液转相。在 6 0℃、油水体积比 7∶3条件下考察了影响降粘剂ONS 1(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降粘效果的因素 :水相中NaCl浓度 ,ONS 1浓度 ,Ca2 + 浓度 (固定Mg2 + 浓度 )及增效剂三乙胺浓度 ,在水相中NaCl浓度为1.5× 10 4 ,Ca2 + 浓度为 6 0 0 ,Mg2 + 浓度为 2 0 0mg/L条件下 ,得到ONS 1与三乙胺的适宜质量比约为 10 0∶3。在上述条件下加入ONS 1+三乙胺 (2 .0× 10 4 +6 0 0mg/L)得到的实验原油乳状液 ,1s-1和 5 0s-1下的粘度 ,5 0℃时分别为 111和 41mPa·s,30℃时分别为 311和 12 0mPa·s,在 30~ 6 0℃范围内稠油乳化降粘率大于 99%。在矿化度和Ca2 + 、Mg2 + 含量较低的油田污水中加入ONS 1+三乙胺 (2 .0× 10 4 ~ 3.0× 10 4 +75 0mg/L)使实验原油乳化 。
杜永欣王世虎曲丽麻金海祝瑞华郭省学孟秋玉孙克己
关键词:乳化降粘稠油乳化降粘剂采油化学剂胜利油田
稠油乳化降粘剂S-5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效稠油乳化降粘剂S-5,并对其提高注汽采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蒸汽注入S-5可明显降低开发初期注汽压力,提高蒸汽驱替效率,降低产出液中含水量,提高注汽周期的产油量及油汽比。将降粘剂S-5用于井筒降粘,可有效提高稠油井产量,解决井筒举升困难的问题。该项技术在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推广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曹嫣镔郭省学唐培忠刘东青王秋霞吴东昌宋志龙
关键词:稠油乳化降粘剂注蒸汽采油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的产出液循环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的产出液循环处理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1)微生物驱油藏油气水混合物气液分离;(2)微生物驱油藏采出液油水分离;(3)采出水处理,去除部分悬浮物和原油,降低含氧量,达到注入水国家A1...
杜荣光郭省学蒋焱汪卫东郭辽原宋智勇林军章李彩风郝滨吴晓玲
文献传递
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含油污水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2011年
为揭示水解酸化-好氧处理系统处理油田采出水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考察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tHRT)下好氧池的生物相,提取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中菌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以细菌通用引物对DNA V3高变异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当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大于12和16 h时,镜检有高级原生动物,出水CODCr去除率大于58.73%,含油去除率大于98.61%;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在不同tHRT条件下运行后,在形成的细菌群落中,既有相同的优势群落,也有各自特有的优势群落;随着tHRT的延长,水解酸化池中优势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当tHRT>12 h时,优势群落变化较小,形成稳定的细菌群落,出水水质趋于稳定;随着tHRT的延长,好氧处理池中优势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当tHRT>16 h时,优势群落变化较小,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出水水质趋于最佳。
包木太闫广彬陈庆国杜春安郭省学李希明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含油污水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