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强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淋巴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蛋白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多参数流式细...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清
  • 1篇阳性
  • 1篇阳性体征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价值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郭强
  • 3篇樊红琼
  • 3篇高素君
  • 2篇靳凤艳
  • 2篇杜忠华
  • 2篇杨艳萍
  • 1篇孙京男
  • 1篇王银萍
  • 1篇闫百灵
  • 1篇李薇
  • 1篇刘蒙蒙
  • 1篇胡瑞萍
  • 1篇许力军
  • 1篇郭云宝
  • 1篇王宏磊
  • 1篇谭业辉
  • 1篇白晶
  • 1篇韩薇
  • 1篇唐颖
  • 1篇赵小利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存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女,57岁,2018年6月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股沟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考虑良性病变"。此后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物进行性增大,2018年10月肿物逐渐增大至4 cm×3 cm,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考虑淋巴瘤"。同时患者出现胃部肿胀,偶有疼痛,于当地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壁弥漫性增厚,胃黏膜活检病理亦不除外淋巴瘤,为明确诊断于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
孙京男谭业辉李昱瑛杜忠华胡瑞萍付玉郭强王银萍高素君李薇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左侧腹股沟淋巴组织增生胃黏膜活检腹股沟肿物
小汗腺癌1例报道被引量:1
2012年
汗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2.2%~8.4%,其中更为罕见的是小汗腺癌。这种实质性、浸润性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转移性,故应给予高度重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l例小汗腺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工人,吉林人,因2个月前发现右侧额部有一触痛结节,遂于2010年8月入院治疗。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全身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及胃肠无阳性体征。
赵小利郭强韦强郭云宝王宏磊
关键词:小汗腺癌恶性肿瘤皮肤附件体表淋巴结体格检查阳性体征
伴STAT5b::RARα融合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伴STAT5b::RARα融合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18例伴STAT5b::RARα融合基因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M(Q1,Q3)]32岁(27岁,47岁),APL高危组6例,低危组13例;15例表达CD13、CD33,3例表达CD34,4例表达HLA-DR,11例表达CD117。14例伴随附加染色体异常。全反式维A酸联合化疗一线缓解率26%(5/19),二线诱导缓解率25%(3/12),至截稿前6例生存。结论伴STAT5b::RARα融合基因APL患者骨髓形态及免疫表型与经典APL相仿,但更易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治疗缓解率低,总体预后差。
郭强樊红琼高素君杜忠华白晶刘秋菊
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羧肽酶的含量,研究其与哮喘患者FEV 1(%)、IgE的关系,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5例临床确诊为中重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肺功能及IgE水平检测,依据血清IgE水平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20)和IgE正常(n=15)。另外,选取2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患者与健康者血清中肥大细胞羧肽酶水平;分析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水平与IgE及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IgE升高组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水平明显高于IgE正常组(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另外,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水平与患者FEV(%)呈明显的负相关;缓解期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水平与FEV1(%)无相关性(r=-0.421,P=0.012;r=-0.284,P=0.099)。结论: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气道炎症反应。
郭强唐颖闫百灵刘芝斯琴许力军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免疫球蛋白E肺功能
105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的动态监测及其预后价值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05例治疗后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MM患者,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监测MRD状态,结合临床数据和随访,进行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等分析.结果①纳入本研究的疗效VGPR患者中,MRD转阴率为72.4%(76/105),中位转阴时间为3个月.②MRD阴性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明显高于MRD阳性患者(62.2%对41.3%,P=0.001),持续MRD阳性为PFS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3.039,P=0.044).③失去MRD阴性状态(转阳)患者预后劣于MRD持续阴性患者,二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未达到(P<0.001),中位总生存(OS)时间均未达到(P=0.002).④MRD阴性持续时间≥12个月患者的2年PFS和OS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FS:77.7%对36.7%,P<0.001;OS:96.4%对57.9%,P<0.001).随MRD阴性持续时间延长,复发/死亡风险显著降低(PFS:HR=0.865,P<0.001;OS:HR=0.823,P<0.001).⑤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CA)或不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患者中,MRD阴性患者PFS延长(高危CA患者中位PFS:未达到对19个月,P=0.006;不适合ASCT患者中位PFS:未达到对25个月,P=0.052).⑥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可明显延长MRD阴性持续时间(中位MRD阴性持续时间:25个月对10个月,P=0.034).结论持续MRD阳性是MM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MRD阴性持续时间是另一重要预后因素,而失去MRD阴性状态可能是复发的早期标志,故动态监测MRD有助于指导复发MM治疗时机的选择.
杨珮钰刘蒙蒙樊红琼杨艳萍韩薇于小源岳婷婷苏克举郭强高素君靳凤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预后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两种疾病发生顺序及克隆起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者以腰骶部疼痛起病,完善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检查、血液及尿液免疫固定电泳后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建议Rd方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或者MPV方案(美法仑+泼尼松+硼替佐米)治疗,但患者未行化疗,1个月后死于感染性腹泻。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可以是同一克隆起源,也可以是不同的新克隆,二者同时发生非常罕见,治疗上倾向于更具侵袭性的多发性骨髓瘤为主的方案。
于小源丁筱刘英敏樊红琼苏克举杨艳萍郭强靳凤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克隆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