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朝帅
- 作品数:38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重构“革命文化”的认同空间——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表意新变
- 2014年
- 虽然红色年代建立起的"革命文化"在当下社会心理结构中已然衰落,但近些年仍有一些影片通过表意策略的调整在试图重构"革命文化"的精神认同,比如《张思德》、《硬汉2》以及《厨子戏子痞子》等。这些影片要么讲述了另一种"人性"话语,要么以退为进坚守着英雄情怀,要么在癫狂表象之下重返革命叙事。这些表意策略的新变也为未来"主旋律"影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样本。
- 郝朝帅
- 关键词:表意策略
- “团长”的失败与“卧底”的胜利——从评价差异中看电视剧的受众认同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年度热播剧,在高收视率的背后,《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潜伏》在观众口碑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作为典型的大众文化品种,成功的电视剧必须要呼应当下时代社会现实,紧扣时代心理,形成受众认同。
- 郝朝帅
- 关键词:《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大众文化社会心理
- 近年来“主旋律”影视的流变及其文化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关于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复杂性,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曾这样谈到:“文化的复杂不仅体现在它那多变的过程及社会性定义——传统、习俗机构、构形等等——之中,而且(就这种过程的每一阶段而言)也体现在那些业已发生或将会发生历史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中。”在他看来,“某一文化过程总被看作是某种具有决定性的主导特质的文化体系”。
- 郝朝帅徐刚
- 关键词:文化分析影视英国文化研究社会变迁
- “净化”“美化”“电影化”——从小剧场到大银幕的《驴得水》
- 2017年
- 在搬上大银幕之前,小剧场话剧《驴得水》已经火爆展演了五年之久。"所有在同一喜剧框架中,能够在悲剧和笑剧之间游移的戏剧家是今天唯一能够激励我们的人"【1】——这句话可以作为《驴得水》成功的注脚。但很显然,话剧上的盛名只是为电影《驴得水》的出身加持一圈光环,让吃瓜群众们"不明觉厉",却不会直接带来市场的火爆。因为作为"小剧场"话剧,它的受众面只可能来自少数大城市中为数更少的一部分"深度文青",相对于电影市场的观众量级,
- 郝朝帅
- 关键词:电影化受众面电影叙事演员表演商业电影
-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由《湄公河行动》的突破谈起
- 2017年
- 《湄公河行动》的良好口碑,更多来自于影片对于"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全新表述,即国家为了保护国民而全力付出。这种表述策略突破了更多强调个人为国家做奉献的"主旋律"传统。而通过与另外两部相关文本《集结号》和《十月围城》的比较,在"国家认同"的理论视野中能够将这一讨论深化。
- 郝朝帅
- “女性意识”再思辨——解读近年电影中的职场女性
- 2013年
- 近年中国"女性电影"对于"女性意识"的表达常常陷入"单边主义"想象,而一旦走出这一思想局限,对近年中国电影中职场女性角色进行深入解读的话,则能发现其中既彰显了传统"女性意识"命题中存在的深层悖论,也传达出对于全新两性关系框架的建构愿望。
- 郝朝帅
- 关键词:悖论
- 顾长卫:不尴不尬的“转型”——由《微爱之渐入佳境》说起被引量:1
- 2015年
- 顾长卫导演的影片《微爱之渐入佳境》被认为是他从"艺术"到"商业"的转型之作。然而,通过对导演文化出身与作品谱系的梳理,能够发现这部影片并非真正的转型,它批判的锋芒依旧,只是作为"商业片"的定位使得这部影片的资本批判必然陷入尴尬。
- 郝朝帅
- 关键词:尴尬
- 焦虑与虚妄的“自我”建构——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细读
- 2016年
-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身份》,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人对于"自我"身份的建构可能。小说在一对中年情侣的情感聚散中,阐明了个人既无法自外于整个世界来建构起自己的身份,也不可能躲进心设的爱情中证明自身的存在,而在来自"他者"的目光凝视下,独立的"自我"身份更是脆弱无比。由此小说中也弥散着昆德拉创作中一贯的虚无感。
- 郝朝帅
- 关键词:《身份》自我
- 海外写作的一种“症候”——由《罗坎村》谈起
- 2011年
- 海外作家袁劲梅的中篇小说《罗坎村》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分析发现,这部小说瑕瑜互见,其中既有超越固定文化立场的视角,又有着认知模式上的局限。这种悖逆与含混成为一种"症候",以此为突破口能够涉入存在于特定文本之外、当代华语文学更富深意的重大命题。
- 郝朝帅
- 关键词:文学体制
- 王蒙的“理想主义者”身份
- 2013年
- 1980年代建构起的"理想主义者"这一"文化身份",成为今天人们看取王蒙思想"演进"轨迹的参照标准。而深入王蒙的创作和生命历程来考察,则可以发现这一"身份"定位并不可靠。当年"复出"的王蒙并不是简单地从早年的"理想主义者"彻底退回到"现实",他对极端理想主义的反思和质疑从少年时代起即表露无遗并一以贯之。同时在他心中,也从未放弃过理想主义情怀,只不过是从早年唯美式的乌托邦信仰转化为后来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
- 郝朝帅
- 关键词:身份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