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松

作品数:70 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三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磁共振
  • 29篇成像
  • 20篇儿童
  • 17篇弥散
  • 14篇血管
  • 11篇张量成像
  • 11篇脑白质
  • 11篇白质
  • 10篇造影
  • 10篇病变
  • 10篇磁共振成像
  • 9篇血管造影
  • 9篇胼胝
  • 9篇胼胝体
  • 8篇弥散张量
  • 7篇动脉
  • 7篇扩散
  • 7篇磁共振弥散
  • 6篇磁共振血管
  • 5篇新生儿

机构

  • 66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福建省立医院
  • 5篇福建省妇幼保...
  • 3篇福建医学院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69篇邹松
  • 38篇沈东挥
  • 18篇段青
  • 7篇陈春霞
  • 6篇张维升
  • 6篇卢赠华
  • 6篇罗晓捷
  • 5篇曾强
  • 5篇游精航
  • 4篇薛蕴菁
  • 3篇沉东挥
  • 3篇孙斌
  • 3篇杨维竹
  • 2篇王华
  • 2篇卢振华
  • 2篇梁辉顺
  • 2篇杨天和
  • 2篇林维文
  • 2篇黄建富
  • 2篇童永秀

传媒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第十二次全国...
  • 5篇全国第十三次...
  • 3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3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5
  • 2篇199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化疗中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多层CT诊断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中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多层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病例符合确诊标准11例,符合临床诊断89例。结果 CT表观病灶位于双肺89例,右肺8例,左肺3例。病源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者最为常见,共5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4例,曲霉菌4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无名假丝酵母菌合并烟霉菌1例,曲霉菌合并白假丝酵母菌1例。CT影像学表现将肺部真菌感染分为5型:弥漫型65例,复合型15例,实变型13例,结节或团块型6例,曲菌球型1例。结论多层CT在白血病化疗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观察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邹松夏伟委沈东挥
关键词:肺疾病真菌病白血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动态表现(附80例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表现的认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不同时间段内CT影像的变化。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检查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最早于产后5小时扫描,最迟干1岁后复查,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早期(发病0~6天内)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意义。
彭薇邹松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颅内出血
小肠粪石的CT表现被引量:1
2003年
梁辉顺梁品英段青邹松卢振华
关键词:小肠粪石CT表现X线检查
64例颌面部骨折的三维重建探讨
2002年
蔡学琴邹松沈东挥陈春霞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三维重建CT
核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在正常成人脑白质年龄及性别相关性变化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弥散峰度成像技术测量脑白质的平均峰度值,探讨正常成人脑白质弥散峰度参数的年龄相关性改变,以及在性别、两侧半球的差异性,从而了解正常成人脑白质变化规律。方法:将95名正常成人(男性48名,女性47名)划分为5组:...
耿萤茜沈东挥邹松
关键词:核磁共振正常人脑白质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薛蕴菁段青邹松陈良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儿童胼胝体压部及枕钳成角的解剖学观测
2011年
目的:研究儿童胼胝体压部及枕钳成角在年龄及性别方面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方法:120例健康儿童(年龄5d~14岁)按≤1岁、〉1~3岁、〉3~6岁、〉6~10岁和〉10~14岁分为5组分别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在所得各向异性值图上测量胼胝体压部及枕钳成角角度,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枕钳角度及胼胝体压部最大成角于≤1岁组内具有性别差异,胼胝体压部最小成角于〉6~10岁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枕钳角度及胼胝体压部成角在均值上呈减小趋势;等级相关分析,枕钳角度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胼胝体压部及枕钳成角角度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枕钳成角及部分胼胝体压部成角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
邹松罗晓捷沈东挥
关键词:儿童胼胝体弥散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儿童脑白质的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脑白质病是一种常见而又易被忽视的疾患,脑白质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典型反应是髓鞘的变化。儿童脑白质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各种脑白质病的总称。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磁共振的重要检查方法,也是目前惟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说是从微观上反映组织结构的形态、功能状况。近年来DTI在儿童脑白质的发育及其病变诊断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对此予以综述。
曾强邹松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儿童脑白质脑白质病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被引量:43
200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在放置冠状动脉支架后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5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对照。结果:21例的27枚冠状动脉支架中,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有25枚,占92%,不能满足评价的有2枚,占8%;5例同时作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者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观察的手段。
段青薛蕴菁王华邹松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术多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
儿童胼胝体和脑白质髓鞘发育及病变的磁共振扩散成像研究
邹松沈东挥罗晓捷余庆华曾强张玮
该课题研究领域主要归属于临床医学诊断学中影像诊断学,由福建省科技厅省属高校项目(编号:2007F5046) 资助。该课题是以正常新生儿及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对其胼胝体和脑白质髓鞘的发育和病变进行深入...
关键词: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成像影像诊断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