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玲

作品数:38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2篇视网膜
  • 22篇网膜
  • 15篇血管
  • 13篇黄斑
  • 11篇病变
  • 10篇断层扫描
  • 9篇相干断层扫描
  • 8篇眼底
  • 8篇荧光
  • 8篇造影
  • 8篇综合征
  • 7篇视网膜病
  • 7篇视网膜病变
  • 7篇膜炎
  • 7篇光学相干
  • 7篇玻璃体
  • 6篇荧光血管
  • 6篇光学相干断层
  • 6篇光学相干断层...
  • 6篇成像

机构

  • 38篇郑州市第二人...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38篇邵玲
  • 33篇杜敏
  • 28篇闫淑
  • 10篇李琰
  • 7篇刘钰
  • 4篇杨洁
  • 3篇乔宝迪
  • 2篇刘瑜玲
  • 2篇付淑凤
  • 2篇狄浩浩
  • 2篇王瑞峰
  • 2篇杨凯转
  • 2篇高雪霞
  • 2篇赵宏
  • 1篇张敏
  • 1篇海金秀
  • 1篇鹿新荣
  • 1篇陈鹏
  • 1篇朱淑敏
  • 1篇钱芳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4篇中华眼外伤职...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临床医学
  • 1篇眼科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5例(10只眼)确诊为IRVAN综合征的患者的资料,并根据其临床特征分为五期。对6只眼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4只眼联合应用玻璃体切割术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5例患者10只眼中均有特发性视网膜动脉炎、后极部多发动脉瘤、视神经视网膜炎,周边部有视网膜血管闭锁及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4只眼出现玻璃体积血,2只眼有视盘新生血管,1只眼黄斑区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其中4只眼处于Ⅱ期,6只眼均处于Ⅲ期。经过治疗后,目前视力≥0.6者4只眼,0.1~0.6者1只眼,≤0.1者5只眼。结论5例10只眼均具有IRVAN综合征的特点,符合其诊断标准。在Ⅱ期即周边部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新生血管之前或初期进行激光光凝治疗能稳定眼底病变的进展。
杜敏邵玲闫淑乔宝迪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眼底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眼底病变特征.方法 经临床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确诊为AIDS并在眼科就诊发现有眼底病变的42例患者的6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对其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只眼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7只眼,占56.0%.眼底见视网膜上大片融合性黄白色颗粒状视网膜坏死灶,边界不清,伴视网膜出血,血管狭窄、阻塞和白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微血管病变21只眼,占32.0%.眼底见视网膜棉绒斑、斑点状出血或微血管瘤.视神经病变3只眼,占4.5%.眼底见不同程度的视盘水肿、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其他眼底病变5只眼,占7.5%.眼底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2只眼,占3.0%;葡萄膜炎3只眼,占4.5%.结论 进行性坏死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血管闭塞白鞘,棉绒斑是AIDS患者常见的眼底表现.
杜敏邵玲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视网膜疾病的多模式影像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视网膜疾病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22年1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视网膜疾病患者16例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6.69±9.88)岁;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14、2例。确诊COVID-19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63±0.89)d。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FP)、红外眼底照相(IR)、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2例4只眼。患眼中,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20只眼,其中合并棉绒斑6只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PLR)10只眼。BCVA0.1~1.0。眼前节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观察分析患眼FP、IR、OCT影像特征。结果AMN20只眼中,黄斑中心或旁中心区不规则“地图状”微褐色病灶14只眼;FP检查未见明显异常6只眼;IR检查,患眼均可见黄斑中心或旁中心区不规则“地图状”弱反射;OCT检查,患眼均可见外核层中强反射伴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不连续;行FFA检查的2只眼,未见明显异常荧光。PLR10只眼,后极部和(或)视盘周围可见棉绒斑、视网膜出血,周边视网膜大致正常,其中可见Purtscher斑5只眼、黄斑水肿4只眼;OCT检查可见神经上皮层间强反射信号,神经上皮层间水肿6只眼;行FFA检查的2只眼,视网膜静脉管壁荧光素渗漏,后极部及视盘周围视网膜前小动脉闭塞呈斑片状弱荧光,下方出血遮蔽荧光。结论COVID-19相关AMN的IR可显示病灶的轮廓,OCT显示病灶在外层视网膜;COVID-19相关PLR的FP显示病变通常在后极部和(或)视盘周围,OCT显示神经上皮层水肿。
杨凯转闫淑邵玲李琰刘钰杜敏陈梦平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眼底自发荧光观察
目的 对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 对6例6眼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造影(ICGA...
闫淑杜敏邵玲狄浩浩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正常人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正常人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及中心凹相关指标,分析影响FAZ面积的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53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4人,女29人,年龄19~53(31.7±8.3)岁。每人均行各项有关眼科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因素与FAZ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FAZ的面积为0.13~0.57(0.35±0.11)mm2。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中心凹两侧视网膜高峰处距离(CC),中心凹一半深度处宽度(FWHW)及中心凹深度(FD)均与FAZ面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4,0.642,0.428;P<0.001)。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中心凹感光细胞层厚度(FPT)及中心凹血流密度(FBFD)均与FAZ面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8,P=0.002;r=0.393,P=0.004;r=0.876,P<0.001)。而年龄、性别、屈光度和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axRT)均与FAZ面积无相关性(P=0.467,0.967,0.334,0.735)。结论FAZ的面积不受年龄、性别、屈光度及MaxRT的影响;而与中心凹的形态、FBFD及CMT有关。
闫淑邵玲杜敏赵宏
关键词:正常眼
OCTA评估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疗效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nAMD患者共16例20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50-7...
杜敏邵玲闫淑沈策英李琰
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4例(24只眼)经全身治疗后眼底病变继续进展的AIDS合并CMV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前、后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血管和视网膜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全部24例(24只眼)患者中,治疗前视力〈0.1者有16例(16只眼),其中视力为无光感1例(1只眼),视力为眼前手动3例(3只眼),视力为眼前指数3例(3只眼),0.02—0.1者9例:视力为0.1~0.5者5例(5只眼);视力〉0.5者3例(3只眼)。治疗后视力〈0.1者有9例(9只眼),其中视力为无光感者1例(1只眼),视力为眼前手动者1例(1只眼),视力为眼前指数者3例(3只眼),视力为0.02~0.1者4例(4只眼);视力为0.1~0.5者9例(9只眼);视力〉O.5者6例(6只眼)。治疗前眼底检查,全部24例(24只眼)患者均可见患者视网膜上大片融合性的黄白色视网膜坏死灶,边界模糊,伴有大量渗出及出血(见图1A)。所有患者均未伴有视网膜脱离。治疗后眼底检查,在全部24例(24只眼)患者中有6例(6只眼)患者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吸收,眼底病变区域机化萎缩(见图2A),临床治愈率为25.00%(6/24)。6例(6只眼)患者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减少,病变区域视网膜部分萎缩,其中1例(1只眼)患者好转后复发,好转率为29.17%(7/24)。11例(11只眼)患者眼底病变无好转,占45.83%(11/24)。治疗前,FFA检查可见全部24例(24只眼)患
邵玲杜敏付淑凤闫淑胡彩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
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以眼底激光,试验组予以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96%(66/71)较对照组[76.06%(54/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最佳视力矫正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41%(1/71)]较对照组[11.27%(8/7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配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提高疗效,减少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邵玲李琰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眼底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佳矫正视力
共焦显微镜下真菌菌丝形态的观察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共焦激光显微镜下不同真菌菌丝形态分析总结,为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并为进一步共焦激光显微镜下菌属菌种鉴定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共焦激光显微镜下查到菌丝的7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共焦显微镜下不同时期和不同患者的各种菌丝形态,总结其特点。结果:不同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在共焦显微镜下菌丝形态表现多样,感染早期菌丝数量少,不易查到,需要仔细观察。活动期菌丝量较多,排列密集,不同菌种形态不同,有呈水平分布,长线状、竹节样高反光,有节段或分支,有呈簇状垂直或斜行分布,分支较多、较细;菌丝旁也可见小点状、圆珠状、短棒状等真菌孢子样形态,呈高反光,也有呈低反光表现,共48例48眼。使用过抗真菌药物的部分病例可见断裂的菌丝节段、肿胀菌丝,有的菌丝变得僵直,有的形态奇特,粗细不一。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复查的2例显示菌丝减少或仅存少量节段,3例已查不到菌丝,病灶区上皮层完全修复,基质层纤维化瘢痕形成,呈高反光。结论: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一项有效手段,并能判断病情转归及指导药物治疗。
杨洁牛际铭杜敏刘钰邵玲闫淑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菌丝真菌性角膜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者及2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患眼30眼、对侧眼30眼及正常对照眼20眼均行常规检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OCTA检查。利用Optovue OCT获得OCTA图像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值,观察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特点及SFCT变化。结果患眼SFCT为(423.70±72.88)μm,对侧眼SFCT为(370.70±61.97)μm,正常对照眼SFCT为(244.23±51.24)μm;患眼SFCT较对侧眼增厚(t=3.205,P<0.05),患眼和对侧眼SFCT均较正常对照眼增厚(t=7.161,5.667;均为P<0.05)。30只患眼中29眼(96.7%)OCTA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高信号范围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高灌注区域基本对应;1眼(3.3%)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其中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低血流信号区内外均见高血流信号5眼,斑驳状高血流信号16眼,新生血管形态1眼。30只对侧眼中12眼(40.0%)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呈斑驳状改变;18眼(60.0%)未见异常。20只正常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表现为正常均匀的血流信号。结论 CSC的脉络膜改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流信号及SFCT增厚,部分对侧无症状眼也会出现相应改变。OCT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CSC的诊断、预防和病情评价中均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邵玲刘瑜玲杜敏鹿新荣张敏钱芳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厚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