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旭群

作品数:53 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献血
  • 15篇血站
  • 13篇献血者
  • 9篇血液
  • 9篇采血
  • 8篇无偿
  • 8篇无偿献血
  • 6篇血站实验室
  • 6篇实验室
  • 5篇单采
  • 5篇单采血小板
  • 4篇质量管理
  • 4篇无偿献血者
  • 4篇梅毒
  • 4篇HBSAG
  • 4篇病毒
  • 3篇血小板
  • 3篇血液筛查
  • 3篇有效性
  • 3篇设备校准

机构

  • 52篇深圳市血液中...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血液中心
  • 1篇深圳市第一人...

作者

  • 53篇邬旭群
  • 12篇鲍自谦
  • 12篇陈云龙
  • 9篇程曦
  • 7篇熊文
  • 6篇喻琼
  • 6篇卢亮
  • 5篇叶贤林
  • 5篇张红
  • 5篇李雪梅
  • 4篇曾劲峰
  • 4篇尚桂芳
  • 4篇朱为刚
  • 4篇刘怡
  • 4篇王飞
  • 3篇张艳艳
  • 3篇杨立新
  • 3篇孔令魁
  • 3篇王良华
  • 3篇王立林

传媒

  • 15篇中国输血杂志
  • 5篇中国卫生质量...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测量与实...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输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国内外各类机构输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深圳市血液中心多年创新人才培养结果,提出创新人才的分类培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全世界各类机构对输血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根据实践应用确立我国输血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计分析培养结果和进一步改进方法。结果深圳市血液中心确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和研究型创新人才两种培养模式。20年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优良的成绩,共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39910人次,研究型创新人才300人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各类大专院校实践技能、入职培训、专业学习和综合培训人数成逐年显著性增高趋势(P<0.001)。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以在职人员为主,占69.7%,各年度间本科生研究型人才培养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医学领域应以需求为导向精准进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提前加大对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投入。
章昊卢亮邬旭群叶贤林
关键词:教育输血医学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
深圳正常人群血液内毒素含量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鲍自谦陈云龙邬旭群韦群万华
关键词:血液内毒素
ISO/IEC 17025:2005质量管理体系与2个规范相互整合的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朱为刚邬旭群
关键词:质量管理血站ISO/IEC
血小板袋破损报废原因分析与质量管理
2010年
刘怡邬旭群
关键词:质量管理冰冻血小板预防措施作业指导书托板运输过程
不同ELISA试剂HBsAg初复检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ELISA复检试剂在实际血液筛查HBsAg中的问题。方法使用加样仪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分别用不同厂家ELISA试剂对血标本作HBsAg筛查,并用临检中心定值质控血清和HBsAg血清盘检测最低检出量和符合率,部分HBsAg阳性标本用乙型肝炎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结果219 974份标本中共检出HBsAg阳性1 829份,阳性率为0.83%,其中在1 829份阳性中,国产A的HBsAg阳性为1 439份,检出率78.67%,进口B的HBsAg阳性为1702份,检出率93.05%。进口B共检测15批次,最低检出量为(0.25-0.50)ng/ml,血清盘符合率11批次完全相符,其中血清盘阳性符合率15批次均为15/15,阴性符合率11批次为15/15,4批次为14/15。国产A共检测18批次,2000-2002年最低检出量为(0.50-1.00)ng/ml,2003-2004年为(0.25-0.50)ng/ml,血清盘符合率2批次完全相符,其中血清盘阳性符合率7个批次为14/15,阴性符合率8个批次14/15,1个批次12/15。结论2种不同ELISA试剂的HBsAg检出率存在差异,单独使用都有可能漏检,2次ELISA复检HBsAg在血液筛查中仍有实际应用价值,应重视HBsAg血筛试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王良华邬旭群鲍自谦陈云龙叶贤林尚桂芳杨立新
关键词:血液筛查HBSAGELISA检出率
献血者HBV DNA存在的确认与S蛋白变异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HBsAg阴性和阳性献血者血样HBV DNA存在的确认并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9 39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把109例乙肝不合格样品分成3类(HBs Ag+/NAT+、HBs Ag+/NAT-、HBs Ag-/NAT+),通过跟踪检测,确认为OBI毒株10例、HBV窗口期感染期3例和5例缺失追踪的HBs Ag-/HBV DNA+样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病毒载量,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与B/C基因型HBs Ag+/HBV DNA+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经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试纸筛查后的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34%(66/19 397);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率范围为1∶1 939-1∶1 293,HBV窗口期感染流行率范围为1∶6 465-1∶2 424;10例OBI样品其病毒载量介于不能定量至112.0 IU/m L(中位数98.5 IU/m L)。10例OBI样本在S蛋白区(nt215-710)出现随机变异,OBI样品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00 1),有4、2、3个OBI样品分别在CTL表位21-29、86-96、172-180出现L21S(2)、K/R24E(1)、I25M(1)、L88P(2)、S172F/L(2)、V178T(1)变异;OBI非CTL表位免疫区的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其中1个OBI样品在nt636发生缺失变异。结论深圳献血者OBI流行率有增高趋势,OBI发生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免疫活性区的变异密切相关。
杨爱莲曾劲峰邬旭群叶贤林郑欣熊文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流行率
贮存血小板形态变化与凋亡因子磷脂酰丝氨酸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储存期间机采血小板形态变化、凋亡因子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确立血小板体外保存时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ay-Grunwald-Giemsa染色方法观察机采血小板储存0-8d时的形态变化,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的膜PS表达率。结果储存至第4天,血小板形态出现损伤,表现为形态学计分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显著下降(t=2.341,P<0.05);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形态学计分持续下降,至第7天,形态学计分下降31%。血小板凋亡因子PS表达,储存1d组与新鲜血小板0d组相比有明显升高(t=3.088,P<0.05);储存1-3d,PS表达无明显变化,储存至第4天,PS表达显著增加(t=2.1612,P<0.05);储存5-8d,PS表达持续增加,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小板形态学变化分值与膜PS的表达随储存时间延长呈负相关性(r=-0.9923,P<0.01)。结论储存血小板形态学变化分值与膜PS表达率高度负相关。
熊文竺展坤邬旭群张印则周丹邵超鹏
关键词:血小板形态学磷脂酰丝氨酸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通过建立合适的低渗休克反应(HSR)检测方法,监测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HSR变化,以监控和评估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功能和质量状况。方法利用血液凝集仪,分别检测血小板与等渗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后的透光率变化值和血小板与去离子水混合后的透光率变化值,从而计算出HSR值。检测20份新鲜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及10份在保存期的第1,3,5和7d的血小板HSR变化。结果新鲜采集的单采血小板HS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8%~93%(80.35%±10.39%,n=20);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的第1,3,5和7d的HSR分别为:75.85%±11.10%,74.00%±9.04%,71.39%±6.16%和68.85%±7.89%;各天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利用血液凝集仪检测HSR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单采血小板保存至7d仍具有较好的抗低渗休克的能力。
邬旭群熊文鲍自谦李雪梅陈云龙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红细胞γ射线辐照时机及辐照后保存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时机对红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确定最佳辐照时机和辐照后的保存时间。方法将10份采集的400ml全血制备成红细胞悬液后分成6个组,分别在采血后保存0,7,14,21,28d进行25Gyγ射线辐照(对照组除外);在辐照后0,7,14,21,28,35d分别取样检测2,3-DPG、ATP、游离血红蛋白、K+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结果各辐照组2,3-DP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十一天辐照组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在辐照后的AT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红细胞最小抵抗力分别自辐照后28,14,7,7d起低于对照组(P<0.05),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红细胞最大抵抗力分别自辐照后21,7,7d起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十一天辐照组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辐照组在辐照后7d起的K+含量迅速上升,且在辐照后所有保存时段内的K+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红细胞辐照时机直接影响辐照后保存的血液质量及保存时间,建议将红细胞辐照最佳时机定为血液采集后14d内,辐照后的血液可继续保存14~21d。
邬旭群熊文程曦吴凡刘怡喻琼
关键词:Γ射线辐照辐照血血液保存
影视片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用捐血者个人喜爱的影视片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捐血过程中焦虑、血压、心率及静脉穿刺疼痛的作用。方法将286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带耳机通过DVD观看选定的影视片。对照组不观看影视片。在捐血过程中,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分量表,对两组分别进行测试,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及静脉穿刺疼痛值。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35.65±7.59)分和(43.22±9.50)分、收缩压(15.34±0.85)kPa和(15.61±1.18)kPa、舒张压(10.32±0.53)kPa和(10.44±0.40)kPa、心率(72.43±8.15)次/min和(74.29±7.15)次/min及疼痛值(1.97±1.54)分和(2.30±0.67)分。两组5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看影视片可以明显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血过程中的焦虑及疼痛反应,且对捐献者的血压、心率有正性影响。
王飞邬旭群李慧文张宏余枝容孙淑君孙凤杰辛春倩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影视片焦虑疼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