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晓东 作品数:78 被引量:15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小规模住区规划设计初探——以重庆市恒泰小区为例 被引量:2 2005年 小规模开发意味着城市设计的细节更加关注人,它是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创造良好居住社区的最佳途径之一,其设计手法有:利用制约条件,寻找合适的设计切入点;弱化组团绿地,强化中心绿地;淡化户型概念,针对用地单独设计等。 路晓东 李健关键词:规划设计 住宅隔声研究进展及其知识库的构建 被引量:3 2012年 住宅隔声品质的优劣逐渐被公众与政府所重视,近年来成品住宅的推行为其提升提供了契机。文中分析了住宅隔声面临的新问题,并对国内外住宅隔声研究现状及趋势作了论述,寻找与国外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住宅隔声基础知识库,在设计、施工、建材企业间形成开放共享平台,为居民创造更为舒适、满意的住所。 路晓东 唐建 祝培生关键词:住宅 隔声 知识库 基于道路可视度的高层交通噪声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 2019年 现代城市以高密度高容积率为主要特征,生活于高层住宅的居民受交通噪声影响严重。既有交通噪声垂直分布的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与仅考虑临近道路影响,忽略了对所处城市空间的分析有关。完成了高层建筑在简单场景下的噪声模拟;获取了逐层外窗的道路可视度及与道路的空间距离;而后以交通噪声为自变量,以可视度和空间距离为因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高度增加,空间距离增大,使噪声减小,但同时道路可视度增加,使噪声变大。二者的交互作用使得交通噪声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噪声变化的转折点因所处城市空间而有差异。成果将在复杂场景下获得进一步的明确。 路晓东 杨琳 蔡军 祝培生 赵志强关键词:高层建筑 噪声 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交通噪声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探析 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呈现高密度特点,高层建筑交通噪声干扰日益严峻。既有对高层建筑交通噪声的研究大多关注建筑本身的噪声分布,忽略对主要产生噪声的路段在空间中的定位。首先对道路细分,模拟计算细分单元对接受点的噪声贡献值,将较最大声压级差值在10 d B内的细分路段作为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随之构建多场景,比较发现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的长度随道路距建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随接受点高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加。道路距离对其影响更加显著。以反映空间位置关系的变量为因变量,得到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长度的回归方程。成果可促使建筑规划设计中各种降噪措施的精准实施。 杨琳 路晓东 蔡军 祝培生 刘曦东关键词:高层建筑 噪声 含窗外墙隔声性能评价及估算 被引量:1 2013年 交通噪声已经成为影响居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现行法规规定了住宅的室外、室内允许噪声值,但对于影响室内噪声的各建筑构件(如外墙)来说,由于缺少具体的量化方法,因此仍然难以准确判断出其在整个建筑隔声中所起的作用。文中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利用噪声地图工具,提出了结合室外噪声值的含窗外墙隔声量指标要求以及初步的估算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 祝培生 蔡军 路晓东关键词:隔声 交通噪声防治中的公众参与技术性分析 2012年 交通噪声污染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居住舒适度,实践证明防治的有效途径在于公众参与。其作为欧美各国交通噪声防治措施中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着成熟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就公众参与的四个技术性方面进行探讨,以为交通噪声防治提供保障措施,具体包括提高交通噪声防治公众参与的意识,增强住区交通噪声信息公开的可懂性,完善交通噪声评价及管理体系,明确交通噪声投诉的责任归属等。 路晓东 蔡军 唐建 胡沈建关键词:交通噪声 公众参与 住区 大连地区住宅隔声品质的初步研究 通过对大连典型住宅进行分户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测试和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北方地区采用地热供暖的住宅,由于构造层次的增加,可使楼板撞击声隔声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65dB),但空气声隔声有可能低于国家一级标... 路晓东 祝培生关键词:住宅建筑 现场测试 文献传递 Ecotect在建筑厅堂音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介绍了Ecotect软件的模拟技术,它是利用建筑设计新技术对建筑声学设计领域的一次初步探索,展示了一种新型的设计方式。利用Ecotect的各种计算模拟,可以使设计者在方案阶段就能对各种音质设计措施有充分地理解和考虑,这对... 路晓东 王津红现代城市建筑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城市环境绿化存在的两个问题,分析了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元生命信息缺乏问题,分析了城市声环境和光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李英 路晓东关键词:城市环境 信息缺失 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语言清晰度客观评价方法——对IEC 60268-16(4.0版,2011.6)规范的解读 被引量:11 2012年 语言清晰度(或可懂度)是音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但语言清晰度客观评价定义复杂,修正系数众多,测量结果也容易产生误差,因此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广。结合最新发布的IEC 60268-16(4.0版,2011.6)规范,介绍其推荐的语言清晰度客观评价方法即语言传输指数STI以及其他几种常见的客观评价方法,并对他们的适用条件加以说明。 祝培生 莫方朔 路晓东 胡沈健关键词:语言清晰度 语言传输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