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跃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ICU收治的1289例患者,计算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医院感染发生率、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等指标,分析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ICU医院感染66例(5.12%),日感染发病率为10.36‰,调整后日感染发病率为1.98‰,各季度医院感染发病呈下降趋势。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2.58,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98%。最常见的感染是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计183株(90.59%);革兰阳性菌19株(9.41%)。【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为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信息,制定干预措施,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 李艳萍乔甫陆婷婷文佳马春华赵跃张秀玲邹艳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 某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基线调查及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了解该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出2011年8月该院163例工作人员发生了血源性职业暴露,对其高危因素、职业、工龄、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9.14%),其次是医师(15.95%);血源性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建立监测系统、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 马春华赵跃李艳萍赵海燕张秀玲
- 关键词: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 非定点综合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的防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非定点综合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院内感染防控策略。方法启动应急体系,成立COVID-19防治工作小组,制定相应工作流程,紧急培训与分层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院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这些策略对院内感染进行防控。结果2020年1月17日~2月17日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79205例,住院患者6517例,手术患者1248例,无任何患者及工作人员发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院内感染或疑似感染。结论通过落实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措施,表明运转有力的管理体系、及时的防控专业知识培训、合理的医疗流程、正确的个人防护是非定点综合医院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
- 马春华李军陆婷婷赵跃李艳萍文佳张秀玲
- 关键词:防控策略应急体系
- 西部地区某院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某院2014年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8月14日00:00-24:00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填写调查表,对各科室患者的医院及社区感染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1 908例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5%,社区感染患病率为29.09%。医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38.10%),外科系统排名前3位的科室为胸外科(18.67%)、普外科(16.67%)、神经外科(10.53%),内科系统排名前3位的科室为内分泌科(11.11%)、神经内科(6.67%)、感染科(5.88%)。社区感染率居于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儿科(非新生儿组)(95.37%)、烧伤外科(92.31%)、呼吸内科(86.46%)。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58.24%)。感染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细菌谱一致,抗菌药物使用率40.82%;其中预防用药126例(6.60%),治疗用药599例(31.39%),治疗用药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80.71%,送检阳性率43.78%。结论可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监测方案,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 陆婷婷马春华李艳萍赵跃文佳张秀玲邹艳
- 关键词:现患率医院感染病原菌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本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感染病原菌类型,为提高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843例发生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病原菌分布特点等情况。结果843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9.82%,高于同期医院感染3.13%,老年患者非医院感染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两组之间的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非医院感染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两组之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要分布为心脏中心(10.9%)、神经外科(9.7%)、胸外科(9.3%);主要基础疾病为恶性肿瘤(25.9%)、神经系统疾病(19.6%)、心血管系统疾病(13.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66.2%)最多;高危因素为侵入性操作(23.2%)、恶性肿瘤(22.3%)、脑血管意外(10%)、心血管疾病(9%);检出病原微生物5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0株(79.15%),革兰阳性菌82株(15.80%);外科系统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5.21%),内科系统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1.40%)。结论掌握本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以便针对性的采取治疗及预防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 马春华李艳萍陆婷婷赵跃文佳张秀玲
- 关键词: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 特大自然灾害后医院感染的应急管理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探讨特大自然灾害后医院感染的应急管理。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医院感染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汶川大地震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2.02%),仅1例疑似气性坏疽患者,也未发生其它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结论特大自然灾害后及时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对控制疫情、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 曾春芳谭佳秋赵海燕赵跃
- 关键词:自然灾害医院感染
- 2013年某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13年该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检测和耐药菌分析。结果送检标本中查见6583株病原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014株,占15.40%;多重耐药菌检出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20株(53.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株(42.20%)、大肠埃希菌411株(31.6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3株(18.00%)、肺炎克雷伯菌92株(10.84%)、铜绿假单胞菌42株(9.54%)、阴沟肠杆菌儿株(3.65%);常见的7种多重耐药菌中,非手术科室582株,排名前3位的为综合ICU(32.65%)、儿科(25.60%)、呼吸内科(6.70%);手术科室432株,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外科(20.37%)、普外科(14.12%)、肝胆外科(10.42%)。结论加强高危科室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蔓延。
- 李艳萍马春华陆婷婷赵跃文佳张秀玲邹艳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绵阳市中心医院引进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系统,与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CIS系统等系统互联,实施医院感染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导出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在实施过程中优化了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工作、目标监测工作、全省院感监测网的自动对接、院感培训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实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等内容,通过该系统本院不仅实现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还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改善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 马春华鲜于剑波陆婷婷李艳萍赵跃文佳张秀玲邹艳
- 关键词:医院感染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 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院2011年6月25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实际调查1 380例住院患者,发现医院感染34例,3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现患率均为2.46%。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科ICU、脑外科、血液科和干部科;调查日使用抗菌药物者539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06%;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0.00%,其次为心肌炎,占14.71%;共检出病原菌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各3株,其他革兰阴性菌2株。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部位及病原菌,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 李艳萍马春华赵跃赵海燕张秀琳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医院感染控制应急模式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5.12特大地震之后绵阳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情况的总结,探讨灾后医院感染工作的应急模式。方法采用回顾式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SAS8.2处理)。结果围绕灾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核心内容,在13个方面开展工作并结合实际创新,医院感染发病率比灾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阻止了医院感染的暴发,在大灾考验下,建立了一套灾后医院感染控制应急工作模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 张玲燕赵跃赵海燕柳庆君谭佳秋
- 关键词:地震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