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莅
- 作品数:310 被引量:9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1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 2023年
-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DLBCL,LT)多发于老年患者,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每年新发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约占4%[1]。研究表明,PCDLBCL,LT患者中存在MYD88、PIM1、CD79B等基因的高频突变,且BCR信号通路上的基因(CD79A/B或CARD11)突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目前,国内对于PCDLBCL,LT的研究仅见于个别病例报告及小样本量的临床病理研究,尚未开展对PCDLBCL,LT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PCDLBCL,L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本文收集了11例PCDLBCL,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 袁跃兴施晴赫洋裘惠玲易红梅董磊王黎程澍许彭鹏赵维莅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CD7分子病理学临床病理特征DLBCL
- 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根据WHO分型,惰性B细胞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边缘区细胞淋巴瘤(marginalzonelymphoma,MZ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smalllymphocyticlymphoma,CLL/SL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ymphoplasticlymphoma/waldstrommacroglobulinemia,LPL/WM)等。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惰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均发生较大变化。尽管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进展缓慢以及有较好的临床预后,但是不同亚型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整体上,尚缺乏中国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分布及治疗转归数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于不同亚型患者的基线数据、疗效和生存进行了讨论。
- 王彦艳张莉钱樱许彭鹏王黎李军民赵维莅沈志祥沈杨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预后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 持久性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2023年
- 在抗生素耐药的感染病灶中存在一类被称为持久性细菌的细菌亚群,以生长和代谢停滞作为主要机制以逃避抗生素的杀伤,若条件适合存活,持久性细菌将从暂时休眠状态中激活,感染可再次发作[1]。相似地,持久性肿瘤细胞指常规抗肿瘤治疗难以消除的一类肿瘤细胞亚群,这群细胞可通过进入一种可逆的缓慢增殖状态逃避化疗、放疗或某些靶向治疗导致的细胞凋亡,在抗肿瘤治疗中持续存活,形成化疗耐药储存库或微小残留病(MRD),介导抗癌治疗数年后肿瘤复发和转移[2,3,4]。
- 李想王黎赵维莅
- 关键词:抗癌治疗感染病灶细胞亚群增殖状态靶向治疗储存库
- PET/CT不同判读方法对霍奇金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作用被引量:4
- 2018年
-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PET/CT,简称PET/CT)已成为淋巴瘤分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因淋巴瘤各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反应和预后差异较大,该文主要对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预后评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治疗中期PET/CT在HL预后评估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在DLBCL预后评估作用中存在的争议,并论述了半定量法在未来应用的前景。
- 谢微江旭峰赵维莅王黎
- 关键词: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miRNA组合及其在制备DLBCL预后的标记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miRNA组合及其在制备DLBCL预后的标记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4种miRNA在鉴定预测DLBCL复发中的应用。对DLBCL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检测,定量miR‑155、miR‑21、mi...
- 赵维莅王黎孙芮郑重
- 靶向清除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近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对首次诱导化疗的反应较好,80%年轻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因目前治疗策略主要针对白血病细胞,因而80%急性白血病3年内会复发,复发后再次缓解机会减少,仅有15%~25%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1〕。最近研究指出,复发的原因是白血病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一群极微量的细胞群,占所有白血病细胞的0.1%~1.0%,通常称为白血病干细胞(LSC)。
- 王艳煜赵维莅
- 关键词:白血病干细胞
-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与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不合并HP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5月住院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PS患者33例(合并HPS组)及同时期未合并HPS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6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合并HPS组多以发热起病,大部分骨髓样本(29/33)中可以找到噬血细胞,血清铁蛋白、三酰甘油、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分期晚、体能状态差、病情重,总体预后较对照组差(P=0.000)。合并HPS及治疗未达完全缓解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PS的患者病情重,总体预后较差。
- 肖慧芳郝杰赵维莅王黎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
- 伴噬血细胞综合征的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0例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50例不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作对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生存情况。结果30例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组患者表现为高热100.00%(30/30)、脾大96.67%(29/30),两系以上血细胞减少93.33%(28/30),骨髓噬血现象86.67%(26/30),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0.00%(30/30),高三酰甘油血症46.67%(14/30),低纤维蛋白血症60.00%(18/30),铁蛋白升高93.33%(28/30)及肝损伤86.67%(26/30),以上指标与50例不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23.11、22.50、36.05、64.20、21.82、5.31、16.54、26.82、46.43,均P〈0.05)。但浅表淋巴结肿大比例的发生率却不高,仅有33.33%,这使对原发病的诊断造成比较大的困难。治疗上主要以CHOP方案或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的联合化疗,虽然能使症状和实验检查指标得到改善,但中位数生存时间仅20d。伴与不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一35.05,P〈0.0001)。结论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的表现,联合化疗可使疾病暂时缓解,但总的生存时间短,预后差,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 包维莺赵维莅胡喜梅李军民沈志祥王焰
- 关键词:预后
- 含高三尖杉酯碱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46例效果和生存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缓解率,评价AML不同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对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治AML患者用随机信封法分为HAA、HDA、DA、IA方案治疗组,比较各组诱导完全缓解(CR)率,并将AML患者分为染色体核型“好、中、差”三组,分别比较OS、EFS。结合患者是否表达预后较差的基因突变,利用染色体与基因型两者总体评价OS、EFS。结果用含有HHT方案治疗初治AML46例,总CR率78.3%(36/46),高于DA方案组总CR率66.7%(10/15)及IA方案组的63.2%(12/19),三种方案组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染色体核型对于生存具有较大影响,染色体核型“差”者OS、EFS较染色体核型“好”或“中”者下降程度显著。结合染色体和基因型分组对于显示预后总体OS、EFS的下降趋势更明显。结论含HHT的治疗方案CR率与传统DA、IA方案相似,提示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的有效性。不同染色体及基因突变对于AML预后具有较大影响。
- 王彦艳陈秋生陈瑜陈钰糜坚青赵维莅李军民沈志祥
-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
- 外周血CD34^+细胞检测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及时机选择的意义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34^+细胞数对采集结果 的意义,并探索可用于临床指导外周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的参考阈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57例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患者,以环磷酰胺(CTX)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动员,COBE分离仪(Spectra Version 6)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采集产品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4.6×10^8/kg(0.3×10^8/kg~10.5×10^8/kg),CD34^+细胞中位数2.4×10^6/kg(0.16 × 10^6/kg~34.9×10^6/kg),外周血CD34^+细胞数是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唯一相关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细胞数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外周血CD34^+计数≥15/μ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CD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和2×10^6/kg比例为81%和60%,采集产品MNC和CD34^+总数明显提高.提示外周血CD34^+细胞数15/μl可作为启动采集.ROC分析发现外周血CD34^+细胞25(26.5~28.6)/μl,单次采集足量CD34^+细胞概率最大.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是外周血自体干细胞采集重要的相关指标,CD34^+细胞15/μl可作为采集时机选择的阈值.
- 唐暐王苓赵维莅沈志祥胡炯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