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钧彦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AM真菌
  • 1篇氮沉降
  • 1篇有机氮
  • 1篇湿沉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代谢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培肥
  • 1篇退化土壤
  • 1篇培肥
  • 1篇抗旱
  • 1篇抗旱机制
  • 1篇抗旱性
  • 1篇环境因子
  • 1篇降雨
  • 1篇藏北高原
  • 1篇草地
  • 1篇草地植物

机构

  • 3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贾钧彦
  • 3篇蔡晓布
  • 2篇彭岳林
  • 2篇魏娜
  • 1篇刘学军
  • 1篇宋玲
  • 1篇钱成
  • 1篇邵伟
  • 1篇张颖
  • 1篇魏娜

传媒

  • 2篇西藏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藏高原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活性氮排放急剧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含氮气体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下,生成相对稳定的含氮化合物,并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到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质量与氮沉降过程,大气的湿沉降随即成为大气化学...
贾钧彦
关键词:大气氮湿沉降沉降量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西藏高原退化土壤的生物学肥力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施肥条件下退化山地灌丛草原土生物学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状态下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前呈微弱下降,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学肥力呈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表现在耕层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的积累速率、腐殖质结构明显改善以及土壤细菌的显著增殖等方面,但土壤微生物区系仍处于极不协调状态;随着有机肥或化肥的递增,0~30和3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的趋势,其年均累积量分别达1.35和0.67g·kg^-1;0~30和30~60cm土层腐殖质碳占有机碳比重、胡敏酸碳占腐殖质碳比重亦均随有机肥或化肥递增而趋于提高;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细菌的繁殖与活动均具有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2~30和30~60cm土层细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r=0.7194、0.6042),对土壤真菌、放线菌的影响则不甚明显;多数施肥处理下,不同土层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低于不施肥处理,耕层土壤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负相关(r=-0.4799).
钱成彭岳林贾钧彦魏娜
关键词:退化土壤土壤培肥
西藏林芝大气有机氮沉降被引量:7
2009年
2005~2007年,利用雨量器在西藏林芝地区定点采集雨样,研究了该地区降雨中有机氮浓度、沉降量的月、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雨水有机氮月均浓度和沉降量分别为0.21 mg/L和0.50 kg/hm2。不同月份比较,监测期内,2006年7、8月份有机氮浓度平均为1.26 mg/L,明显高于其它年份同时期水平。2007年各月有机氮浓度在0.15~0.53 mg/L之间,变化幅度较小。不同季节内,有机氮浓度差异不大,春、夏季较高,浓度变化受降雨量影响较小。有机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3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19)、0.69(p=0.001)、0.77(p=0.001)。各月沉降量差异较大,2006年6、7两个月有机氮输入量明显偏高,月均达到1.32 kg/hm2,2007年有机氮沉降主要集中在6、7、9月份3个月。四季有机氮沉降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0.99(p=0.01)。四季中,夏季沉降量最高,为0.93 kg/hm2,占全年的46%。在整个监测期内,有机氮占雨水总氮的比例平均为62%,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组分。
邵伟张颖宋玲贾钧彦刘学军蔡晓布
关键词:氮沉降有机氮降雨
环境因子对藏北高寒草原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本研究以西藏高原最为重要的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就地理与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对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强度、丛枝丰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西藏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草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魏娜贾钧彦蔡晓布
关键词:AM真菌草地植物环境因子藏北高原
AM真菌与植物的抗旱性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通过综合30多年来国内外在菌根植物抗旱性研究方面的成就,介绍了干旱条件下AM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综述了AM真菌与水分的关系,当土壤水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对菌根侵染和菌丝发育影响不大。干旱逆境条件下,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改善植物水分状况、调节物质的变化、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植株萎蔫系数。并探讨了AM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可能作用机制:一是菌丝的直接吸收;二是改善植物的矿质营养;三是提高酶活性,改变激素平衡。在此基础上,对AM真菌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概括,为AM真菌在干旱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魏娜贾钧彦蔡晓布彭岳林
关键词:AM真菌抗旱性水分代谢抗旱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