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最
- 作品数:70 被引量:390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癌中CXCR4的表达及与PCNA、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PCNA、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CXCR4表达,分析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相互关系。结果: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9.4%(38/64),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CXCR4高表达,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较高PCNA表达,有望成为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 李文仿谭最王耕王明华惠震
- 关键词:乳腺癌CXCR4增殖细胞核抗原淋巴结转移
- 我国血管外科基础研究概貌被引量:1
- 2003年
- 本文总结了“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血管外科基础研究的情况,以及血管外科在缺血性疾病、再狭窄形成和预防、腹主动脉瘤形成和门脉高压症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和进展。
- 谭最董尔丹陈德杰叶鑫生
- 关键词:血管外科缺血性疾病血管吻合术腹主动脉瘤门静脉高压症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42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谢友利陈纪伟谭最史海安
-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胰腺炎
-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83
- 2014年
- 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
- 常光其陈翠菊陈忠董国祥段志泉符伟国戈小虎谷涌泉管珩郭平凡郭曙光郭伟姜维良蒋米尔金毕金辉金星景在平赖传善李鸣李晓强李毅清李震林勇杰刘冰刘昌伟刘长建刘鹏马杰潘松龄时德舒畅谭最王劲松王深明王玉琦汪忠镐吴丹明吴庆华吴向未辛世杰叶建荣苑超张柏根张福先张鸿坤张纪蔚张小明赵纪春
- 关键词:下肢静脉疾病浅静脉静脉压力交通静脉曲张静脉下肢浅静脉曲张中国专家共识
- 超声溶栓的研究概况
- 2012年
- 超声溶栓技术为上世纪末期在国外兴起的用于血管栓塞性疾病治疗的技术。该技术是在介入技术引导下,经皮肤穿刺后将超声探头置于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的远端,特异性地作用于血栓或硬化斑块,并通过低频、高能的超声能量的热效应、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空穴化效应,最终使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碎解为很小的碎片,并经肺循环代谢清除掉,从而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的,整个治疗过程需要的时间短,数分钟就可将血栓或硬化斑块彻底消融,具有创伤小、疗效快、安全可靠、可重复进行等优点,所以备受青睐,为临床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此就该技术做一简单的综述。
- 蔡冠军谭最
- 关键词:超声溶栓
- 外科诊治原发性阑尾非类癌性腺癌被引量:1
- 2001年
- 谭最谢友利史海安周亚魁
-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
-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以往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这一传统术式存在创伤较大、失血量多、瘢痕较多、恢复时间长等缺点。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我院采用血管内激光治疗(EVLT)下肢静脉曲张...
- 毛红波刘友菊谭最
- 文献传递
- 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378例
- 2007年
-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早期患者患肢酸胀、沉重、易乏,晚期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下硬结,甚至湿疹、溃疡,有时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达30%以上,张培华等调查我国华东地区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且发病率随年龄增而升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长期以来,血管外科不断探索试图寻找一种最佳治疗方案。
- 谢友利张子龙谭最
- 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
- 一种泡沫硬化剂制备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沫硬化剂制备装置,包括注射器、三通混合阀、筒体、活塞和电动驱动组件,活塞活动设置在筒体内,活塞与筒体的内壁密封接触,筒体的内腔通过活塞分隔出密闭的储料腔,电动驱动组件设置在筒体上,电动驱动组件与活塞相...
- 杨晶莹黄静宇谭最李胜
- 文献传递
- 同时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基因的内皮祖细胞血管再生研究
- 2007年
- 目的用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l)基因同时转入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中,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并评价其促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用同时携带人VEGF165和Angl基因的AAV载体AAV2-hAngl/VEGF165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源EPCs,用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制作成右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PBS、EPC和EPC/AV组。造模后第10天,向缺血肌组织中分别注射PBS、EPCs和AAV2-hAngl/VEGF165转染的EPCs,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其血管再生效应。结果EPCs可高效地被AAV2-hAngl/VEGF165转染而表达Angl和VEGF165。细胞移植4周后,EPC/AV组存活的EPCs密度(283±137)/mm^-2明显高于EPC组(191±88)/mm^-2;EPC/AV组的毛细血管密度(856±212)/mm^-2明显高于EPC组(564±177/mm^-2)和PBS组(308±112)/mm^-2;α-SMA阳性血管密度(6.9±3.0)/mm^-2明显高于PBS组(3.6±1.8)/mm^-2,P〈0.05。结论AAV载体可同时将人VEGF165和Angl基因转入EPCs中,转染后的EPCs具有更强的促血管再生能力。
- 陈锋谭最董长垣谢友利吴云陈晓郭淑芳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血管生成素1腺相关病毒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