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惠娟 作品数:59 被引量:370 H指数:8 供职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宾戈游戏之王 被引量:1 2004年 拉尔夫·埃利森 谭惠娟 谭艳芬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小说作品 文学翻译 试论拉尔夫·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5 2004年 拉尔夫·埃利森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 ,善于摄取希腊原型神话和历史传奇的主题 ,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喜欢通过对“梦”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常常采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拉尔夫·埃利森对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反映了他作为一个黑人作家具有难能可贵的开放心态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表明 ,他前后期的文学创作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联系 ,他前期的短篇小说创作为他后来写出《无形人》和《六月庆典》这两部不朽之作做了必要的准备。 谭惠娟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短篇小说 艺术手法 无形人 杜波依斯的黑人女性观 被引量:1 2014年 对黑人女性的关注渗透在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的生活与创作中,这几乎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刻度,将其与同时代的诸多美国黑人学者区分开来。作为一个意义丰富的索引,黑人女性在其生活与创作中的位置也折射出杜波依斯整体的政治文化思想与审美维度。通过提炼杜波依斯的经历与作品,分析其创作与现实的微妙脱位,展示其黑人女性观的萌蘖与发展、内涵与内在矛盾,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杜波依斯的整体思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张静静 谭惠娟关键词:母性 黑人文化 美国黑人称谓的演变及其相关思考 被引量:3 2011年 美国黑人称谓历经African、Colored、Negro、Black、Afro-American和African American等多次变化,常引起混淆。看似名称的变化,实则反映出黑人在美洲新大陆为寻求身份、塑造新形象而进行的不懈斗争,本文考察了美国黑人称谓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探讨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明皓 谭惠娟关键词:美国黑人 称谓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黑人人性的剖析 被引量:6 2008年 在美国,关于黑人是否也具有和白人一样正常人性的争论,从18世纪美国奴隶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也直接关涉到美国发生的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白人往往通过否定黑人人性以达到其高人一等的目的,而黑人知识分子则不遗余力地为黑人的人性辩护。拉尔夫.埃利森通过对梅尔维尔、福克纳和马克.吐温等19世纪美国经典白人作家的作品解读,赞赏了这些作家在肯定黑人人性时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运用高度象征性和颠覆性的语言,展示了黑人的人性,揭示了白人的非人性;并通过"斯芬克斯之谜"典故的阐释,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作了探讨,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从而超越了以斯陀夫人小说为代表的注重道义宣传的传统文学,以及以理查德.赖特的创作为代表的注重态度强硬的抗议与暴力表达的自然主义文学,体现出回归与提升19世纪人文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创作倾向。 谭惠娟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人性 非人性化 斯芬克斯之谜 隐喻 黑人音乐成就黑人文学——论布鲁斯音乐与詹姆斯·鲍德温的《索尼的布鲁斯》 被引量:7 2011年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反对自然主义抗议文学创作风格,主张通过其特色鲜明的黑人文化展现黑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最终使白人正确认识、理解并接受黑人。其短篇小说《索尼的布鲁斯》展现了以布鲁斯、爵士乐为代表的黑人音乐的巨大魅力:黑人音乐不仅是黑人民族伟大的精神遗产和生存希望,更是黑人民族寻找民族之根的重要指南。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再现布鲁斯的创作手法、音乐旋律、发展历史及其民族意义,旨在肯定鲍德温对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走出自然主义抗议文学窠臼,走向以黑人文化为基础的新型现代黑人文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宓芬芳 谭惠娟关键词:鲍德温 黑人文学 拉尔夫·埃利森的生存哲理 被引量:3 2018年 黑人民族在美国一直处于被排除、被否定、被剥夺和被抛弃的生存状态。那些将文学创作视为使命的美国非裔作家们也一直在尝试着通过文学改变这种状况。拉尔夫·埃利森通过考察爵士乐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黑人音乐家在美国近似悲剧的生活和超越苦难经历,看到了黑人在美国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和美国民主的可能性。通过文化的必然性,埃利森不仅创新性地重新定位了美国文化,也使一个没有公民身份的民族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埃利森的生存智慧是推动美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股文化力量。 谭惠娟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乔伊斯文学批评思想中的非洲情结 被引量:2 2018年 乔伊斯(Joyce Ann Joyce)是美国著名非裔文学批评家,在非裔研究、美国文学以及女性研究等领域颇多建树。非洲情节贯穿于乔伊斯文学批评研究的始终,对其做系统研究有助于把握乔伊斯的文学批评思想的脉络。本文通过对乔伊斯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发现有关的非洲情结不仅体现于她对非洲和非裔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维护,而且还反映在她批评实践中对于非洲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应用。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乔伊斯的文学批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拓宽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 张敏 谭惠娟关键词:乔伊斯 文学批评 呼应与对话:埃利森与巴赫金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美国非裔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和俄罗斯文学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都是被边缘化的思想家,他们的边缘身份成就了他们各自的文学批评思想。有着正规音乐教育背景的埃利森,成功地将美国黑人音乐中的呼应模式运用于文学创作中,赋予了黑人音乐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巴赫金则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中,看到了将音乐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巨大潜能,并确定了一种风靡于整个人文科学领域的对话主义。边缘化可能成为理论的温床;音乐可以成为文学和文化理论的催生剂;埃利森文学叙事中的呼应模式与巴赫金文学批评中的对话理论或内在对话过程既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的一面,它们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思想交流方式和生存模式,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深化埃利森的文学思想研究,凸显埃利森对美国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贡献。 谭惠娟 张静静关键词:埃利森 巴赫金 呼应 文化思想 金针度人无定法——关于翻译教材的思考 被引量:14 2007年 笔者通过比较研究,认为翻译教材的繁多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1)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2)翻译是跨文化交际,形式多姿多彩;3)翻译具有创作性质,创作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更深层的原因则在汉语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 谭惠娟 余东关键词:翻译教材 跨学科 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