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釉基质蛋白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釉基质蛋白(EMPs)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MSCs)合成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培养rMS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EMPs对rMSCs合成Ⅰ、Ⅲ型胶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胶原合成明显强于对照组。其中,以100mg/LEMPs促Ⅰ、Ⅲ型胶原合成作用最明显,且这种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时间性。结论:一定浓度的EMPs可以有效促进rMSCs合成Ⅰ、Ⅲ型胶原。
- 侯小丽谢光远
- 关键词:釉基质蛋白骨髓基质细胞
- 分区缝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报告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 13例发生于颌面部、病变超过 15cm并累及多个解剖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分区缝扎 ,然后于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结果 :经 1次缝扎加硬化剂注射后治愈 8例 ;经 2次缝扎加硬化剂注射后治愈 4例 ,经 3次治愈 1例。结论 :采用分区缝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可缩短疗程。
- 刘霜印谢光远付新国周保成
- 关键词:血管瘤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颌面部肿瘤
-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牙龈成纤维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 评价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 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1,hTGF-β1)基因转染犬自体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GF)在治疗人工Ⅱ度根分叉骨缺损中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hTGF.B1基因转染后的犬自体GF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与海螵蛸骨天然纳米羟基磷灰石(cuttlebone—transformed nanometer hydroxyapatite,CBHA)体外复合,制备犬下颌前磨牙区的Ⅱ度根分叉人工骨缺损模型,应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方法将36颗犬前磨牙分为以下4组:①阴性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直接缝合;②阳性对照组:置入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PDLC).CBHA复合物;③转染GF组:置入hTGF—β1基因转染犬GF—CBHA复合物;④未转染GF组:置入犬GF—CBHA复合物。每组9颗牙。对各组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并作示踪实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GF组、阳性对照组均可显著促进根分叉区牙周组织的再生(P〈0.01),丽组的新生牙骨质高度(NC)、新生牙槽骨高度(NB)及新生结缔组织高度(NCT)分别为:(2.97±0.50)、(4.29±0.26)及(4.73±0.06)mm;(3.09±0.26)、(4.46±0.25)及(4.69±0.10)mm,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染GF组虽可促进牙槽骨再生[NB=(3.46±0.32)mm],但牙根有一定程度的吸收;示踪实验显示:转染后的GF在新生牙槽骨及牙周膜组织中均可发现。结论hTGF—β1基因转染后的犬自体GF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与CBHA体外复合后在人工Ⅱ度根分叉骨缺损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促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参与了新生牙槽骨及牙周膜的形成。
- 储庆吴织芬谢光远万玲何海丽刘玲侠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转染牙龈成纤维细胞
- 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时间和规律,探讨血供和新骨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杂种犬6只,造成一侧下颌骨2.5cm全层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术后1、2、4月摄X线片、行下牙槽动脉血管造影后处死动物,明胶墨汁颈总动脉灌注。标本作组织学观察,行微血管记数。结果:术后1月:移植骨大部分被吸收,网状骨小梁增生,骨间隙内大量微血管新生。术后2月:植骨区大部分为新生骨所占据,新生骨小梁粗大,新生血管数目增多。X线示移植区低密度影。术后4月:新生骨基本矿化成熟,新生血管数目下降。X线示移植区高密度影。6例血管造影均未见下牙槽动脉再通。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新生血管术后1月开始大量增生,2月时数目最多,4月时趋于正常水平。新骨的生长是以微血管为中心,以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多生长点成骨。
- 林成刘宝林刘晓辉谢光远韩泽民曹丽萍陈小文
- 关键词:血供重建微血管计数
-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及其稳定表达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人转化生长因子 - β1(hTGF - β1)基因转染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GF)的表达能力。 方法 :体外培养人GF ,传代培养后以阳离子脂质体 (Lipofectamine) :pcDNA3-hTGF - β1为 3μL∶1μg的比例转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hTGF - β1表达水平 ;利用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检测TGF - β1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转染后的GF呈强阳性表达 ,并持续 4周以上。图像分析显示转染细胞hTGF - β1表达显著增强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转染后细胞上清可有效的抑制水貂肺上皮细胞的生长。结论 :hTGF - β1基因转染可使牙龈成纤维细胞有效而稳定的表达活性hTGF -
- 储庆吴织芬何海丽谢光远王鑫刘玲侠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真核表达载体
- 骨髓基质细胞-乌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评价乌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材料 (CBHA)复合骨髓基质细胞 (BMSC)修复牙周缺损、促进牙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犬BMSC ,复合CBHA后移植到犬下颌后牙的根分叉骨缺损中 ,8周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BMSC -CBHA组新生牙周组织量明显高于CBHA组、对照组。结论 :BMSC -CBHA复合物可加快牙周组织的再生 。
- 谢光远吴织芬王勤涛储庆王鑫朱国强刘玲侠
- 关键词:牙周组织再生骨髓基质细胞
- 人牙周生物学宽度测量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观察并测量人牙周生物学宽度,为了解牙周生物学宽度的范围、分布情况提供依据。方法取3具尸体标本,制备包含牙、牙槽骨、牙龈在内的牙槽突组织块,脱矿后分别制备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组织切片174张,厚6μm,HE 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牙位颊侧、舌侧、近中、远中4个位点的牙周生物学宽度。比较颊侧、舌侧、近中、远中4个位点及不同牙位牙周生物学宽度的差异。结果牙周生物学宽度均值为2.17 mm(结合上皮宽度为1.07 mm、结缔组织附着宽度为1.10 mm)。颊侧、舌侧、近中、远中4个位点的牙周生物学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磨牙和磨牙的牙周生物学宽度(分别2.23 mm 和2.25 mm)大于前牙(2.07 mm)。结论 3具尸体牙周生物学宽度均值为2.17 mm,后牙牙周生物学宽度大于前牙。
- 谢光远陈吉华
- 关键词:组织学显微镜检查
- 釉基质蛋白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合成非胶原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釉基质蛋白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合成非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釉基质蛋白对骨髓基质细胞合成骨桥蛋白、骨涎蛋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非胶原蛋白合成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釉基质蛋白可以有效促进骨桥蛋白、骨涎蛋白的合成。
- 侯小丽谢光远吴织芬
- 关键词:釉基质蛋白骨髓基质细胞骨桥蛋白骨涎蛋白
- 腭裂修复术及年龄对中耳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听力损失发病特点、腭裂修复术及术前年龄对听力的影响 ,了解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住院 12岁以下腭裂患者 6 0例 ,在术前、术后 6个月分别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声阻抗进行听力及中耳功能检查 ,术前鼓室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腭裂患儿术前听力损失发生率为 74% ,异常鼓室图为 80 % ,3岁前达 81% ,术后 6个月患者听力有一定程度恢复 ,异常鼓室图占 42 % ,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 ,G+ ,G-细菌阳性率分别为 2 3% ,2 4% ,且多为低毒性条件致病菌。结论 腭裂患者听力损失在婴儿时期已经存在 ,且听力损失严重 ,随年龄增大听力有所改善 ,听力损失与腭裂部位类型无关 ,早期修复腭裂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 ,避免或减少听力损失 ,有利于语言发育 ,腭裂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有别于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早期中耳置管能改善听力 ,并对腭裂患者听力损失原因及腭裂修复时间进行了讨论。
- 付新国刘霜印谢光远周保成
- 关键词:腭裂鼓室图听力损失细菌培养
- 犬动脉灌注方法的比较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动脉灌注取材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只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以下方法作明胶墨汁灌注:A组(颈总动脉灌注)、B组(颈总动脉灌注+椎动脉阻塞)、C组(颈总动脉灌注+颈内动脉结扎)。观察灌注效果并行微血管墨汁灌注计数。结果:A、B组灌注液自椎管外溢。C组无外溢,达到血管充盈时灌注液用量最少。三种方法的墨汁灌注微血管计数在统计上无差异。结论:颈总动脉灌注+颈内动脉结扎可以提高灌注效率。
- 林成刘宝林韩泽民谢光远曹丽萍刘晓辉杨耀武李建虎
- 关键词:动脉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