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谈国蕾

作品数:31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5篇病毒
  • 14篇乙型肝炎
  • 12篇基因
  • 12篇肝炎病毒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细胞
  • 6篇丙型
  • 6篇丙型肝炎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清
  • 4篇启动子变异
  • 4篇病毒基因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患者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酶链反应

机构

  • 22篇东南大学
  • 6篇南京市第二医...
  • 2篇东南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0篇谈国蕾
  • 9篇吴旭平
  • 9篇王建芳
  • 8篇张汉荣
  • 8篇孙梅
  • 7篇孙梅
  • 7篇刘新钰
  • 7篇曹利
  • 5篇吴引伟
  • 4篇宋玉华
  • 4篇文剑
  • 4篇张亮
  • 3篇赵磊
  • 3篇赵巍
  • 3篇赵伟
  • 2篇李敏
  • 2篇王建芳
  • 2篇王念跃
  • 2篇赵磊
  • 2篇曹利

传媒

  • 4篇临床荟萃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肝脏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工洗板和机洗板对ELISA法检测HIV抗体结果的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手工洗板和洗板机洗板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用手工洗板和洗板机洗板方法对3000份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两种洗板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将1 NCU/mL质控物分别经手工洗板和洗板机洗板检测10次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工洗板检测结果为阳性数47例,阴性数2953例,阳性率为1.57%;洗板机洗板检测结果为阳性50例,阴性2950例,阳性率为1.67%;洗板机洗板检测结果阳性而手工洗板检测结果阴性8例;洗板机洗板检测结果阴性而手工洗板检测结果阳性5例,经配对X2检验,洗板机洗板检测和手工洗板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洗板机洗板和手工洗板两种检测方法初筛检测结果共同阳性42例,共同阴性2945例,总符合率为98.57%。1NCU/mL质控物分别经手工洗板后OD=0.681±0.02,经洗板机洗板后OD=0.675±0.01,经配对t检验,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LISA方法检验当中,手工洗板和洗板机洗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均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李金龙谈国蕾王念跃赵伟张永臣
关键词:ELISAHIV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病情的关系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疾病谱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者中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和肝硬化(LC)患者、17例肝细胞癌患者(HCC)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基因分型,同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ALT、TBIL、血清HBVDNA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94份血清标本中,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44例(42.6%)和54例(57.4%),未发现其它型和混合型;CHB组和HCC组病毒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CHB患者中B型多于C型,而HCC患者中C型多于B型;C型和B型患者性别和HBVDN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年龄、ALT和TBIL的差异显著,C型患者都高于B型患者。结论南京地区流行的HBV主要基因型是B和C;C型感染引起较重的肝脏损伤,同时C型与较严重的肝病有关。HBV基因型是影响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谈国蕾曹利刘新钰张汉荣
关键词:肝炎病毒基因型预后
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及基因型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HBV基因型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29例肝硬化(LC)患者的血清HBVS基因序列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LC患者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发生率(72.4%)显著高于CH(45.5%),P<0.05;LC患者C型检出率(69.0%)显著高于CH(43.2%),P<0.05;C型HBV感染者的CP双变异发生率(69.2%)显著高于B型感染者(44.1%),P<0.05。结论CP双变异与C基因型密切相关,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张汉荣谈国蕾孙梅曹利刘新钰赵巍
关键词:肝硬化CP前C区基因启动子DNA扩增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 10 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 ,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 (PCR) ,分别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含量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患者 176 2T/176 4A双变异率显著高于HBsAg、乙型肝炎e抗体 (抗 HBe)、抗 HBc阳性患者 ,而 1896G→A终止变异率和联合变异 (双变异合并终止变异 )率显著低于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组 ,73例HBsAg、HBeAg、抗 HBc阳性患者中 32例无变异者 ,其HBeAg定量值显著高于其他有变异者 ,31例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患者中有 4例无双变异和终止变异 ,其HBV DNA定量值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  176 2T/176 4A双变异和 1896G→A终止变异可使HBeAg含量显著下降 ,其变异株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 176 2T/176 4A双变异和 1896终止变异株的优势积累并逐渐取代野生株是HBeAg向抗抗
曹利张汉荣孙梅谈国蕾
关键词:肝炎乙型C基因启动子肝炎E抗原乙型DNA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C基因启动子变异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谈国蕾张汉荣孙梅曹利
关键词:C基因启动子变异CP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基因序列
系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系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CD3,CD4,CD5,CD25,CD28及CD38等相关CD分子的表达情况,并与2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分析其与HBVDNA及临床的相关性.结果: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8+HLADR+CD38+,CD3-CD19+,CD5-CD19+及CD19+CD38+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37,3.71,4.10,2.31,2.17,P<0.05),而CD3-CD8+,CD8+CD28-及CD3-CD(16+56)+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14,3.20,2.51,P<0.05).外周血中HBVDNA含量>109copies/L的患者其CD3+CD8+,CD8+CD28+,CD4+CD45RA+CD62L+,CD8+CD45RA+CD62L+及CD4+CD38+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高于HBVDNA含量<109copies/L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6,2.42,2.83,3.01,2.50,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B两种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均较高,NK细胞数量减少;体内HBV复制活跃的患者其T淋巴细胞活化程度较高.
吴引伟文剑赵伟张亮宋玉华谈国蕾赵磊
关键词: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乙肝病毒慢性乙型肝炎
脂联素对体外培养肝细胞乙醛氧化酶1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脂联素(Apm)对体外培养人肝脏细胞乙醛氧化酶1(AOX1)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AOX1 mRNA的表达,用免疫印迹试验分析Apm、5-氨基咪唑-4-氨基甲酰胺(AICAR)、二甲双胍、非诺贝特酸(FBA)、棕榈酸及瘦素对体外培养细胞分泌AOX1的影响及AOX1在大鼠脂肪肝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pm、FBA能降低人肝细胞中AOX1 mRNA及其蛋白质的水平,而二甲双胍、AICAR、棕榈酸及瘦素对AOX1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FBA能降低AOX1活性达35%,而二甲双胍对其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大鼠脂肪肝肝细胞中Apm分泌明显减少,AOX1的表达明显增多。结论AOX1与肝脏脂肪化有关,Apm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肝脏细胞分泌AOX1。
张亮陈志强文剑吴引伟谈国蕾
关键词:脂联素肝细胞脂肪肝
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研究南京地区乙型慢性肝病病人HBV基因型与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4例,肝硬化(LC)29例病人血清,测定HBV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 南京地区乙肝病人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为48.1%和51.9%;LC病人的C型检出率显著高于CH组(69、0%vs43.2%,x^2=4.67,P<0.05);C型HBV感染者的CP双变异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组(67.5%vs40.5%,x^2=4.58,P<0.05)。结论南京地区乙肝病人的FI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病毒易发生CP双变异,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张汉荣谈国蕾孙梅曹利刘新钰赵巍李敏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子生物学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浓度与HBV DNA定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 Ag)、e抗原(HBe Ag)浓度、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4项指标,并探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37例CHB患者HBs Ag阳性血清,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将HBs Ag按浓度由低到高依次分为5组,并分别与HBV DNA、HBe Ag和ALT比较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不同HBs Ag浓度组之间HBV DNA定量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9.753,P<0.01),组间两两分别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HBs Ag浓度组间HBe Ag滴度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5.457,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HBs Ag浓度组间ALT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45,P=0.056)。结论:HBs Ag在高浓度时(>10 000IU/ml)与HBV DNA的关联性较高,当HBs Ag浓度达到1 000IU/ml以上时与HBe Ag有较高的关联性,而HBs Ag浓度与血清ALT活性无关联性。所以在HBs Ag浓度下降后,坚持检测HBs Ag、HBV DNA及HBe Ag,将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和监测疗效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依据。
李敏谈国蕾
关键词: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南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基因型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对HCV感染的控制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市第二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 030例,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CV患者基因型,分析HCV基因型的组成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南京地区基因型有1a,1b,2a,3a,3b,6型和少量混合型,1b型占73.0%(752/1 030),其次为2a型占9.4%(97/1 030),未见4型和5型;在男女慢性HCV患者中,1b型均为主要基因型,1b型在男性组中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型与2a型患者平均年龄大于3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京地区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未见4型、5型;3b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均比1b型和2a型患者小。
谈国蕾孙梅王建芳吴旭平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炎病毒属基因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