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增祥
- 作品数:41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carcinoma,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囊内乳头状癌大体呈结节状,切面呈囊性,囊内壁见乳头状突起,暗红色。镜下肿瘤大部分区域呈实性,部分区域呈乳头状,乳头中央为纤细的纤维脉管性轴心,癌细胞复层排列,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像;灶区可见癌细胞在囊壁内微浸润。免疫组化显示囊内肿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ER、PR,局灶性或弱阳性表达C-erbB-2、34βE12、NSE、Syn和CD57,而不表达SMA、p63、CD10、S-100蛋白、CgA,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乳腺十分少见的上皮性肿瘤,由于组织学形态多样,同时具有两种肿瘤的特征,常易引起病理误诊,多数IPC和神经内分泌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 许增祥刘银华卢林明
- 关键词:囊内乳头状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临床病理学
- Compound48/80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套环诱导斑块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采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剂———Compound 48/80作用于颈总动脉套环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以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行右颈总动脉套环术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Compound 48/80或D-hank’s。第4次注射后30 min,安乐死,取材。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脂质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活性,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颈总动脉病理改变,甲苯胺蓝肥大细胞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和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在斑块内的表达。结果Compound 48/80对血清脂质水平无明显影响。Compound 48/80明显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80.6%±17.8%比13.5%±4.1%,P<0.01),升高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活性(0.57±0.13 u/L比0.36±0.10 u/L,P<0.05)。套环能加速颈总动脉斑块形成(未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均为0,套环侧颈总动脉均有斑块形成),Compound 48/80增大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58 500±7 500μm2比8 600±2 800μm2,P<0.01),并使管腔最大狭窄程度加重(81%±15%比41%±12%,P<0.05)。Compound 48/80使颈总动脉斑块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增加(1 219±364 iu比522±137 iu,P<0.05)和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量增加(426±133 iu比169±38 iu,P<0.05)。结论套环能加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斑块形成。Compound 48/80使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和颈总动脉最大狭窄程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其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聚集有关。
- 唐雅玲王双杨永宗许增祥叶旭孙玉慧彭茜彭旷
-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COMPOUND肥大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类胰蛋白酶
- 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免疫表型特征、EB病毒感染及随访情况,探讨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情况、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6~63岁,肿瘤最大直径为0.7~3.0 cm。镜下肿瘤具有推挤式边缘,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巢团状或岛屿状,并可见胸腺肿瘤分叶状结构或胸腺小体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CD5、CD117、CK/pan、CK5/6、p63、p40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0%~30%。原位杂交检测EBER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4例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10~34个月,均未复发或转移。ITTC为罕见的甲状腺肿瘤,预后尚好,术中冰冻及细针穿刺中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合并甲状腺其他肿瘤时,易误诊。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谢闵袁娜孙燃许增祥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VEGF和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 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VEGF和cyclinD 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MP1、VEGF及cyclinD 1的表达率分别为17.8%(19/107)、85.0%(91/107)和64.5%(69/107);LMP1和cyclinD 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两者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组织学类型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LMP1的表达与VEGF和cyclinD 1均明显相关(P<0.05),同时,VEGF与cyclinD 1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LMP1可能直接上调VEGF的表达,或者LMP1通过促进cyclinD 1的表达来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对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及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谢闵朱永云许增祥
- 关键词:乳腺癌
- 高糖高脂饮食对新西兰兔血清葡萄糖和脂质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明确高糖高脂饮食对新西兰兔血清葡萄糖和脂质浓度的影响,为复制特殊饮食致新西兰兔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6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高脂饲料组、中剂量糖组、高脂低糖组、高脂中糖组和高脂高糖组。实验周期12周,定时抽血检测血清葡萄糖和总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胆固醇酯的浓度,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评价一段时间内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各组血糖实验前后和不同组间未见明显升高;各组每10 g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值都在正常范围内(13.3-23.5),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高脂饲料组血清总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升高明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有所降低。结论高脂饮食易引起新西兰兔高脂血症,但通过灌胃给糖12周不易引起新西兰兔高糖血症。
- 唐雅玲黄韬杨永宗许增祥彭茜彭旷何钒夏妍李方
- 关键词:高糖高脂饮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
- 环氧化物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拓扑异构酶Ⅱ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环氧化物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VEGF、TopoⅡ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和VEGF在TNBC中的表达率(78.3%和87.0%)高于非TNBC(66.7%和84.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和71.4%,P<0.05);TNBC中三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及分级、脉管侵犯均无相关(P>0.05);VEGF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COX-2、TopoⅡ却无相关(P>0.05);COX-2、VEGF和TopoⅡ相互之间均相关(P<0.05).结论 TNBC中TopoⅡ明显高表达;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COX-2、VEGF、TopoⅡ之间的表达呈明显相关,可能共同参与TNBC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转归.
- 谢闵许增祥孙圣荣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环氧化物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oxLDL和oxHDL对C57BL/6J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趋化作用和成熟活化的影响
- 目的: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它是免疫反应的枢纽。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脂质相关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DCs可能影响As的起始和进展。已证明多种与A...
- 许增祥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反应
- 文献传递
- 肥大细胞脱颗粒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对颈总动脉套环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予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行右颈总动脉套环术,术后4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肥大细胞脱颗粒剂——化合物48/80(0.5 mg/kg),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溶媒D-Hank’s,隔日一次,共4次。第4次注射后30 min安乐死,取材。比色法测定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颈总动脉病理改变及斑块内出血;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血管内皮钙粘蛋白、白细胞介素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斑块内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套环侧颈总动脉内膜下斑块内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及炎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肥大细胞脱颗粒、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斑块内出血、斑块内白细胞介素1β及血管内皮钙粘蛋白的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加斑块内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及炎性细胞,并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斑块内出血及白细胞介素1β和血管内皮钙粘蛋白的表达,从而使斑块稳定性削弱。
- 唐雅玲黄韬王双许增祥叶旭孙玉慧杨永宗
- 关键词:肥大细胞斑块稳定性血管新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 伴假腺样结构的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探讨伴有假腺样结构的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腺瘤(myxoid adrenocortical adenomas,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伴有假腺样结构的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imentin、Melan-A、CD56、NSE等标记的表达,并进行随访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年龄49岁,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肿块表面光滑,切面淡黄色或灰白色,实性,局部区域呈胶冻样改变。镜下,肿瘤大部被覆薄层纤维性包膜,周围可见少量肾上腺组织;局灶区域肿瘤细胞累犯纤维包膜和周围脂肪组织。肿瘤特征性富含黏液性间质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样、微囊状、梁索状及肾小球样,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中等偏小,胞质略嗜酸或透明,核圆形至卵圆形,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坏死及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Melan-A、CD56、NSE,Ki-67增殖指数小于5%;特殊染色显示黏液样物质阿尔辛蓝阳性。结论:MAC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上腺皮质良性肿瘤,常伴有假腺样结构,但包膜累犯较少见,由于病例少,这种生长方式有无临床病理意义,需待进一步观察。临床上诊断该肿瘤时,需综合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同时除外转移性腺癌及其他伴有黏液变性的腹膜后肿瘤,完整切除并进行随访。
- 谢闵孙燃徐磊许增祥
- 关键词:病理学
- FKN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分期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规则趋化因子(FKN)在apoE^(-/-)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高脂喂养apoE^(-/-)小鼠12周,建立动物模型,与普食喂养的apoE^(-/-)小鼠做对照。模型成熟后,取其颈总动脉进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脂纹组、纤维斑块组和粥样斑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KN在不同病理分期斑块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2.70±0.67)比较,脂纹组、纤维斑块组和粥样斑块组中FKN表达均上升(分别为5.70±2.00、8.40±2.22、11.00±1.63,P<0.05);三个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KN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病理分期的表达均升高,且其表达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FKN在动脉粥样硬化整个发病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许增祥孙健豪王小雨侯爽周军胡浩然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