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亮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创面
  • 5篇愈合
  • 5篇创面愈合
  • 4篇烧伤
  • 4篇细胞
  • 4篇巨噬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生成
  • 2篇伤创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烫伤
  • 2篇烫伤创面
  • 2篇细胞集落
  • 2篇小鼠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巨噬...
  • 2篇耐药
  • 2篇巨噬细胞集落...
  • 2篇集落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薛亮
  • 6篇刘旭盛
  • 4篇祁少海
  • 4篇谢举临
  • 4篇舒斌
  • 4篇唐锦明
  • 4篇徐盈斌
  • 2篇舒文婷
  • 2篇刘敬
  • 2篇周新
  • 2篇陈蕾
  • 2篇彭代智
  • 2篇刘小玲
  • 2篇赵菁玲
  • 1篇王达利
  • 1篇刘潇

传媒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了解烧伤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 KPN)的耐药表型及同源性。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1年6月由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简称本研究所)住院患者创面、血液、痰液、静脉导管、大便、口腔等分离的KPN共54株,经鉴定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等1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根据菌株耐药性筛选m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KPN,PCR法检测其耐药基因SHV、TEM、CTX-M阳性率,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及聚类分析法分析菌株同源性,另对各年检出的产ESBL的KPN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1)54株KPN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敏感率依次为96. 30%、92. 59%、81. 48%,对头孢替坦、头孢西丁的敏感率为70. 37%和64. 81%,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57. 41%,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40.00%。(2)共筛选出26株产ESBL的KPN,其SHV、TEM、CTX-M阳性率分别为96. 150/0( 25/26)、76. 92%( 20/26)、57. 69% (15/26)。同时携带前述3种基因的菌株检出率为42. 31%( 11/26),SHV和TEM取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4. 62%( 9/26),仅携带单一基因的菌株检出率均小于10.00%。(3)产ESBL的KPN共分为9种基因型,A、B、C、D、E型分别占30. 77%( 8/26)、19.23% (5/26)、15. 38%( 4/26)、11.54%( 3/26)和7.69%( 2/26),F、G、H和I型均分别占3.85%( 1/26)。(4)2007、2010年产ESBL的KPN基因型均以A型为主,分别占2/3和1/2;2008年C、E、F型各1株;2009年以B型为主,占1/2;2011年A、D、H、I型各1株。 结论 本研究所烧伤感染患者KPN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可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产ESBL的KPN大部分同时携带2种或者3种耐药基因,基因型以A型为主。
刘小玲彭代智薛亮舒文婷周新刘敬
关键词:烧伤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
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按自身对照的方法将创面随机分为GM-CSF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取伤后1、3、7、14、21 d创面皮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Ang-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Ang-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CD31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仓插Ang-1的mRNA表达量于伤后1、3 d呈下降趋势,实验组(1. 44 ± 0. 20、0. 30 ± 0. 17)低于对照组(2. 36 ±0. 18、1. 34±0.24)(P〈0.05);之后其表达量逐渐升高,伤后7、14、21 d实验组(4. 52+0.21,8.47 +0. 14、7. 52 ±0. 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 71 ±0. 12,3. 69 ±0.24,3.07 ±0. 17)(p〈0.05)。实验组创面Ang-1的蛋白表达量于伤后1、3 d可见显著下降(0.491 ±0.055、0. 181 ±0. 025),与对照组(0. 735 ± 0. 080、0. 436 ± 0. 071)比较明显降低(P 〈 0. 05);之后其表达量持续升高,至伤后 14 d 达峰值,实验组(0.821 ±0.060,1.257 ± 0.225,1. 126 ± 0. 131)较对照组(0. 701 ±0.078,0.825 ±0.072,0. 733 ± 0. 073)明显增高(P 〈 0. 05)。;实验组创面于伤后第3天起见较多CD31 阳性血管并逐渐增多,MVD 值在伤后 3、7、14、21 d(9. 5 ± 1.8、3. 4 ± 2. 9、38. 4 ± 3. 1、24. 6 ±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 ± 1.9,10.5 ±2.0,22.9 ±2.7,15. 1 4 2.6,P〈0.05). 结论 GM-CSF降低Ang-1在烧伤创面愈合早期的表达,有利于创面血管新生;促进Ang-1在愈合中、后期表达,利于创面血管成熟,加快创面愈合。
赵菁玲徐盈斌唐锦明舒斌薛亮谢举临祁少海刘旭盛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生成素烧伤创面愈合
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创面愈合是机体面对外来损伤因素进行自我保护的病理生理过程.创面愈合过程分为炎症期、修复期和组织重塑期,这3个时期相互重叠,协调促进创面愈合.巨噬细胞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其作用贯穿整个创面修复过程,不但可以吞噬清除坏死组织、病原微生物和异物,而且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趋化修复细胞,刺激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化,加速胶原沉积和肉芽新生.
薛亮刘旭盛
关键词:巨噬细胞创面修复血管生成
M2型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创面损伤的感染早期巨噬细胞是作为M1型吞噬细胞进行着非特异性免疫来执行功能的;在创面修复期,则会转变成为M2型在创面修复中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作用。
薛亮刘旭盛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血管生成及成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血管生成及成熟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烫伤...
赵菁玲徐盈斌唐锦明薛亮舒斌谢举临祁少海刘旭盛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烧伤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2014年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因免疫原性小,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且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被应用于如重度烧伤患者、终末期肝硬化及脊髓损伤患者等的治疗,但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人BMSC作用于烧伤小鼠创面,并进行相关研究.
薛亮徐盈斌谢举临唐锦明舒斌陈蕾祁少海刘旭盛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烧伤患者小鼠体外长期培养脊髓损伤患者
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和耐药菌株DNA释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体外培养释放DNA的影响。方法: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耐药菌株作为实验菌株,检测其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不同浓度亚胺培南作用下铜绿假单胞菌的DNA释放情况,并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所释放DNA片段的分子量和含量。结果:亚胺培南作用下铜绿假单胞菌从1/2MIC开始释放小片段DNA,大于1/2MIC仅释放1条大片段DNA,且含量少,等于1/2MIC可释放3条DNA,但无小片段DNA,小于1/2MIC可释放4-5条DNA,且含量多。1/16MIC时,标准菌株释放的第1、5条DNA片段含量偏少,3、4条DNA片段含量偏多,而耐药菌株相反。耐药菌株与标准菌株相比释放的DNA片段有所不同,耐药菌株比标准菌株多释放一条DNA片段(第2条),分子量为2784bp,耐药菌株的第1、3、4、5条DNA片段分子量均比标准菌株小。耐药菌株释放的第3、4、5条DNA含量明显高于标准菌株,P<0.01,其统计有显著学意义。结论:不同亚胺培南浓度作用下,铜绿假单胞菌会释放不同片段大小和含量的DNA分子,耐药菌株与标准菌株释放的DNA片段数量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与耐药机制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舒文婷刘小玲薛亮刘潇刘敬周新王达利彭代智
关键词: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
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烧伤小鼠模型中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人骨髓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大鼠烧伤治疗作用,并探求其机制.方法 骨髓来源于己取得知情同意书的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正常成年人,分离培养BM-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细胞其表面标记CDl05、...
刘旭盛薛亮徐盈斌谢举临祁少海陈蕾舒斌唐锦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