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媛 作品数:45 被引量:9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宝鸡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 宝鸡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及疗效预测因子 被引量:2 2010年 最初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已失去手术时机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切除率,后逐渐应用于可手术患者的保乳手术,目前已成为乳腺癌系统治疗的常规方案。病理完全缓解率是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病理完全缓解率密切相关的生物因子的识别及检测将有助于了解个体对化疗的反应,从而利于个体化的治疗。已有研究表明,一些生物因子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等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目前结论不一,各因子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不一致,而这些因子自身表达可能受化疗的影响。 蔡媛 郑甦 冯建丽 车潇良 江奎 任转琴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生物因子 Kail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4年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7例口腔鳞癌 (包括 39例不伴有、2 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 )、2 8例淋巴结转移灶及 2 3例口腔粘膜白斑、12例癌旁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Kai1 CD82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口腔粘膜白斑组、不伴淋巴结转移、伴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原发灶组及淋巴结转移灶组Kai1 CD8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12 12 )、86 .9% (2 0 2 3)、6 9.6 % (2 3 39)、2 8.6 % (8 2 8)和 7.14 % (2 2 8)。Kai1 CD82的表达在口腔粘膜白斑组与正常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其在其余三组中的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减低 ,它们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转移的原发灶组较无转移组中Kai1 CD82的表达明显减低 (P <0 .0 5 ) ,而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又较相对应的原发灶组进一步减低 (P <0 .0 5 )。Kai1 CD8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p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结论 :Kai1基因的表达下调与口腔鳞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Kai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口腔鳞癌转移潜能的良好指标。 龚莉 蔡媛 陈照立 刘俊关键词:KAIL/CD82 口腔鳞癌 快速细胞学评估在乳腺包块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乳腺包块是女性常见的临床症状,本文探讨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rapid on-site cytological assessment,ROSE)在乳腺包块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乳腺包块病例597例,乳腺包块术前影像学分类(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TI-RADS)均为4级或4级以上,穿刺后均进行ROSE,并将其诊断结果(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与组织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乳腺包块患者597例,其中男6例,女591例。与组织石蜡切片相比,快速细胞学印片敏感度为93.72%、特异度为99.03%、假阳性率为0.97%、假阴性率为6.27%。结论:ROSE与石蜡切片的病理学诊断有同样的意义,可极大地提高乳腺科日间的手术率,适合推广。 米会敏 蔡媛关键词:乳腺包块 病理学诊断 日间手术 HE染色应用于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的方法介绍 被引量:3 2022年 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rapid on-site evaluation, ROSE)是在内镜引导下或经超声、CT指导下于病变部位行活检组织取样以及细胞学细针穿刺,所得标本交由病理技术人员进行快速制片、染色,最终由病理诊断医师进行快速现场评估后向操作者及时反馈取材是否成功并提供初步诊断的一种方法[1]。现阶段应用于ROSE的染色方法已有多种,如Diff-Quik染色[2]、甲苯胺蓝染色[3]、改良的快速巴氏染色等[4]。 何蕾蕾 马宁 米会敏 蔡媛关键词:HE染色 细针穿刺 细胞病理学 病理技术 326例乳腺肿块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与石蜡组织病理结果对比 2023年 目的 对比乳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TCT)与石蜡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乳腺肿块患者321例,所有乳腺包块术前进行细针穿刺、TCT制片,术后与组织石蜡结果对比,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细针穿刺TCT的特异度(97%)、准确率(98%)较高,漏诊率(1%)及误诊率(3%)极低,敏感度相对较差(71%),与石蜡组织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中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减少了手术风险,诊断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漏诊率及误诊率较低。 米会敏 孙丽 蔡媛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起源、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应用Eli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术后随访相关情况。结果:镜下瘤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呈狭长小管状、索状排列和弥漫的梭形细胞几种结构紧密排列在黏液样基质中构成,部分迷路乳头状结构,梭形细胞区较少,似平滑肌瘤。瘤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小,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瘤细胞CK、vimentin+,CD10、CD15-,CK34βE12、CK7、CK19在迷路样区域+,在索状、小管状区域-,迷路样区域Ki-67指数最高,达4%。患者行肿瘤及部分肾切除术,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5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TSCC是肾原发性罕见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不定,可能起源于多种组织。肿瘤局部切除的预后不确定。 郑甦 冯建丽 王楠斌 蔡媛 车潇良关键词: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肝脏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中瘤细胞形态多样,类似肉瘤样病变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转移灶中的瘤组织形态与原发灶不完全一致、胞质有色素,转移至肝脏中的瘤组织形态与肝细胞肝癌较难鉴别。免疫表型:上腭S-100蛋白(+),HMB-45(-);乳腺转移灶中S-100蛋白和HMB-45均(+)。结论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少见,易误诊,确诊需密切结合HE形态、免疫表型及病史等。 蔡媛 蔡云 王楠斌 王哲关键词:乳腺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内突出。镜下肿瘤在胃壁之间呈结节状、丛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肿瘤富于小的薄壁血管,细胞间富含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MSA和h-caldesmon(+),个别细胞PR(+),CD117、CD34和S-100(-)。电镜示肿瘤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蔡媛 贾旭春 李擒龙 李増山 陈玲 颜临丽 王哲口腔鳞癌中NF-kappaB/p50的表达及意义 2005年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kappaB/p50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口腔鳞癌(包括39例不伴、28例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28例淋巴结转移灶及23例口腔粘膜白斑、12例癌旁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NF-kappaB/p50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口腔鳞癌组织中21例有NF-kappaB/p50的异常表达;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无表达,口腔粘膜白斑中仅有少量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相比,NF-kappaB/p50的表达明显增高(16/28∶5/39);而其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进一步增高(23/28)。NF-kappaB/p50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pTNM分期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NF-kappaB/p50在口腔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异常高表达,提示NF-kappaB/p50很可能是口腔粘膜上皮癌变及恶性进展进程中一重要的调控因子。 龚莉 蔡媛 陈鲜 周铁军 陈明关键词:口腔鳞癌 乳腺癌骨转移6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乳腺癌病例中66例发生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23.6%(66/280)。乳腺癌非浸润性癌和早期浸润性癌不发生骨转移。结论:乳腺癌以胸部骨转移发生率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转移最为常见,其他类型较少见。 朱勇 杨哲 薛肖雷 蔡媛 张云 李晓花关键词:乳腺癌 病理学 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