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一民

作品数:23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6篇角膜
  • 4篇上皮
  • 4篇术前
  • 4篇病变
  • 3篇荧光
  • 3篇造影
  • 3篇色素上皮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视网膜色素
  • 3篇视网膜色素上...
  • 3篇手术
  • 3篇屈光
  • 3篇屈光手术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机构

  • 19篇乐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蒲一民
  • 8篇杨田
  • 8篇汤静
  • 8篇韩宇
  • 3篇郝更生
  • 3篇何燕
  • 3篇杨君
  • 3篇卢薇
  • 1篇李臻
  • 1篇易长贤
  • 1篇周希瑗
  • 1篇宾莉
  • 1篇张清炯
  • 1篇李斌
  • 1篇李群芳
  • 1篇乐原
  • 1篇刘宗顺
  • 1篇陈彬
  • 1篇杨晖
  • 1篇卢苇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学报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四川省预防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频域OCT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蒲一民卢薇杨君何燕杨田李斌
关键词:视网膜黄斑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力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浅层点状角膜炎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浅层点状角膜炎(SPK)患者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确诊为SPK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观察单眼。两组同用0.1%氟米龙眼液、玻璃酸钠眼液滴眼,观察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周症状改善情况、角膜上皮染色评分、视力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症状明显改善,角膜上皮染色评分、视力评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周时观察组治愈率88.7%,对照组71.0%,组间疗效亦有差异(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SPK能快速有效改善不适症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具有修复、营养、润滑作用,能明显提高疗效。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其治疗安全有效。
汤静韩宇蒲一民
关键词:点状角膜炎药物治疗
干眼个性化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干眼分别按照明显体征分类进行个性化治疗,评价其疗效和个性化治疗的意义。方法:采集门诊常见的多种原因引起的干眼140例,按照其突出体征分成三类。第一类: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干眼60例,分成A1组(睑缘治疗组)和B1组(对照组)各30例;第二类:角膜上皮损伤为主(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5分)的干眼50例,分成A2组(戴角膜绷带镜组)和B2(对照组)各25例;第三类:泪液低分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5mm/5min)的干眼30例,分成A3组(泪小点栓塞组)和B3(对照组)各15例。前两类均运用1g/L艾氟龙眼液和1g/L玻璃酸钠眼液,其中A1组加睑缘清洗及口服强力霉素,A2组配戴角膜绷带接触镜治疗。第三类运用10g/L环孢霉素A眼液和卡波姆眼凝胶,其中A3组全部下泪小点栓塞后用药。随访2wk,记录三类个性治疗组(A1组、A2组、A3组)与相应对照组(B1组、B2组、B3组)治疗前和治疗2wk后的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采用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类中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干眼140例个性治疗组(A1组、A2组、A3组)与相应对照组(B1组、B2组、B3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个性治疗组(A1组、A2组、A3组)与其治疗前、与相应对照组(B1组、B2组、B3组)治疗2wk后比较,在主观症状评分和BUT两个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A3组(泪小点栓塞组)治疗2wk后观察到下睑缘有明显泪河线形成,与治疗前、与B3组(对照组)比较SⅠ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干眼的治疗在去除病因同时,可针对主要体征,在抗炎和使用人工泪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有效的个性化治疗,能快速缓解干眼症状,稳定泪膜。干眼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汤静韩宇蒲一民李群芳
关键词:干眼体征个性化治疗疗效
白内障术前0.025%聚维酮碘结膜囊消毒对眼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0.025%聚维酮碘(PI)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消毒对眼表的影响。方法6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术前用0.025%P10.1ml滴结膜囊消毒30s。分别在手术前3d、术后1d、1周、1个月进行检查。检查项目: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情况: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上皮染色评分、Schirmer 1试验(sT1)、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白内障手术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均由同一人完成。术后均用典必舒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结果术前术后对比泪河高度、Schirmerl试验(ST1)、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泪膜破裂时间(BUT)术后1d、1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角膜上皮染色评分术后1d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术后1个月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轻度干眼症患者术前BUT与术后1d、术后1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染色评分术前与术后1d、1周、1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025%PI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消毒安全有效,术后早期BUT缩短、角膜上皮染色加重,术后1个月眼表基本恢复正常,术前轻度干眼者,术后表现更为明显,人工泪液可延长使用时间。
汤静韩宇蒲一民
关键词:聚维酮碘结膜囊白内障眼表消毒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眼底病变检查的临床意义
郝更生蒲一民杨田
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5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 分析首诊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9-01/2012-12在我院首诊为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通过血糖、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检查,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及特点。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35例中,头部外伤10例(29%),颅内炎性8例(23%),糖尿病6例(17%),颅内动脉瘤4例(11%),颅内肿瘤4例(11%),脑血管梗塞、脑血管出血、原因不明均为1例(3%)。结论: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以头部外伤最常见,其他原因还见于颅内炎性、糖尿病等。各病因在各年龄段分布具有一定特点,有针对性及时准确查明病因极为重要,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蒲一民徐智科刘宗顺卢薇杨君宾莉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头部外伤脑血管造影
乐山市眼科资源和服务能力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全面了解乐山市眼科资源分布和服务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其眼科建设和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统计2012年乐山市17家综合性医院眼科床位数、眼科卫生技术人员数、职称结构、眼科设备、服务能力、手术开展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市17家综合性医院拥有眼科床位186张,眼科医师84人,技师6人,护士64人。高、中、初级职称眼科医师分别为16、28、40人。全市总门诊量184 300例次,总住院量9 920例次,总手术量12 320例,其中完成白内障手术6 211例。结论乐山市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服务能力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市中区4家医院,大部分区县技术力量较薄弱,偏远区县无眼科医生和基本设备。全市白内障手术量完成较好,但手术质量有待提高。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完善三级防盲治盲基层保健体系的重要因素。
韩宇汤静蒲一民乐原
关键词:防盲治盲
角膜接触镜联合激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静脉滴注或口服阿昔洛韦,0.15%更昔洛韦眼凝胶滴眼、散瞳,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保护下使用激素治疗。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溃疡愈合情况,治愈时间。随访3个月。结果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药物治疗3天全部改善临床症状,7天浅层溃疡愈合,14-21天中层溃疡愈合,30-35天深层溃疡愈合,40天角膜溃疡小穿孔2眼愈合。32眼治愈29眼,治愈率91%,好转2眼,平均治愈时间16.3天。随访3个月,4眼复发。结论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
汤静韩宇蒲一民
关键词:角膜接触镜激素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做与不做周边虹膜切除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同时做与不做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回顾性分析。采用双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分成做周边虹膜切除术(PI组)20眼,不做周边虹膜切除术(NoPI组)18眼,经Pentacam测量术前术后前房参数变化,比较两组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比较视力、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前房角角度、中央前房深度、上方周边前房深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05)。术后1周矫正视力1〉0.3者34眼(89.5%),明显高于术前者4眼(10.5%)(P〈0.05),两组间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PI组前房少量积血1眼,NoPI组术后1d,1眼出现周边虹膜堵塞小梁滤口,经周边虹膜切除处理后恢复正常。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做与不做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手术并发症少的效果。
韩宇汤静蒲一民
关键词: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周边虹膜切除PENTACAM系统
超声微泡促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是许多难治性眼底疾病后期的共同病理过程,大多发展为不可逆的盲,预后极差。及时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是防止视力丧失的关键。 许多相互作用而又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
蒲一民
关键词:超声微泡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