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锦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对七星瓢虫捕食棉蚜功能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室内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七星瓢虫的5个虫态对取食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棉蚜在不同密度下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由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寻找效应均随棉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量除在成虫期N=80,240和二龄期N=80 3个密度差异显著小于常规棉外,其他密度都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棉相比,1、3龄和成虫期的瓢虫对转基因棉上生长的蚜虫控制能力和最大捕食量要强于常规棉。就试验总体评价,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处理的棉蚜对七星瓢虫总体的捕食功能反应影响不大。
- 卢延薛丽周正堂董金锦高希武宋敦伦
- 关键词:转双价基因棉棉蚜七星瓢虫捕食功能反应
- 我国小麦两种麦蚜抗药性现状
- 本文对2011年采自我国9个地区的麦蚜田间种群进行了抗药性检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检测了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抗蚜威、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氧化乐果等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并与鲁艳辉等报道的敏感毒力基线做比,得出抗性倍数后,进...
- 董金锦王思一辛娟娟诺敏宋敦伦高希武
- 关键词:抗药性
- 文献传递
- DEF对大豆蚜羧酸酯酶活性的抑制及其增效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对采自田间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在室内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连续饲养30代以上作为被测虫源,研究DEF(1,2,4-三丁基三硫磷酸酯)不同时间处理大豆蚜后对高效氯氰菊酯等8种药剂的增效作用,以及大豆蚜体内羧酸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对经DEF处理10h的大豆蚜杀虫活性最高;大豆蚜在经DEF预处理2h后其体内羧酸酯酶剩余活性逐步降低,10h时活性降到最低值(69.6%),随后逐步升高,到24h时接近未处理前水平;DEF预处理大豆蚜10h后对8种药剂的LC50与DEF和杀虫剂混用以及与未经DEF预处理使用单一药剂测定的LC50相比分别为:高效氯氰菊酯(0.294、0.613、0.814mg·L-1),溴氰菊酯(0.047、0.181、0.340mg·L-1),氧化乐果(91.025、144.882、207.999mg·L-1),马拉硫磷(78.212、147.546、141.912mg·L-1),吡虫啉(1.778、7.689、11.876mg·L-1),啶虫咪(0.814、5.931、9.581mg·L-1),灭多威(7.120、19.559、37.335mg·L-1),克百威(11.298、20.957、23.927mg·L-1)。数据表明,DEF对大豆蚜羧酸酯酶活性的抑制在10h时最强;经DEF预处理试虫后8种药剂的毒力较未经DEF处理和DEF与杀虫药剂混用时的毒力增加,这一结论为田间增效剂的合理使用和大豆蚜抗性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周正堂肖达卢延李锦钰董金锦宋敦伦高希武
- 关键词:大豆蚜羧酸酯酶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