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泰锋 作品数:6 被引量:12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Spectral responses analysis of soybean residues 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HR-768型便携式光谱仪,测定了不同大豆残茬覆盖度下的地面光谱,利用照相法获取对应的大豆残茬覆盖度。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单波段反射率、反射率一阶导数、归一化指数、比值指数与大豆残茬覆盖度的相关性,获取了不同覆盖度水平下大豆残茬的光谱响应特征,并结合MODIS、TM、HJ-1B星的波段响应函数建立了大豆残茬覆盖度最优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2050—2150nm和2250—2350nm两个波段范围内,大豆残茬与裸土的光谱差异最显著,可用于二者的区分;大豆残茬的光谱特征与玉米、小麦残茬的光谱特征相似,仅在920—967nm范围内存在特殊的吸收峰;以高光谱数据为数据源,941.6nm处的反射率、2151.8nm处反射率一阶导数、1461.3nm和2404.4nm反射率构建的归一化指数以及2247nm和608.6nm反射率构建的比值指数适宜用于作物残茬覆盖度估算,以宽波段数据为数据源,短波红外与红波段反射率构建的比值指数适宜用于大豆残茬覆盖度估算。 张淼 张淼 蒙继华 董泰锋 孙洪江关键词:遥感技术 遥感方式 遥感图像 基于改进的ESTARFM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为解决高空间分辨率数据重访周期过长及云覆盖带来的数据短缺问题,以利用空间高分辨率数据进行地表动态变化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ESTARFM(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的改进方法,通过消除BRD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效应对融合数据的影响,及调整距离权的设置、窗口设置及转换系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融合精度和运算速度,以更好地实现高空间分辨率信息与高时间分辨率波谱信息的融合。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地表覆盖不变的区域,改进的ESTARFM与原方法得到的融合结果相比,前者取得了较高的融合精度,较后者在各波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②在地表覆盖变化的区域,改进的ESTARFM比原方法得到了更合理的地表变化融合结果,改进幅度较大,尤其是green、red波段。 黄永喜 李晓松 吴炳方 董泰锋关键词:BRDF 数据融合 反射率 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抽样调查的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4年 空间抽样技术在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抽样要素(抽样率、抽样调查单元尺寸及布局)对于抽样精度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晚稻为研究对象,设计了9种抽样调查单元和31种抽样率水平,以晚稻面积百分比为分层标志进行空间分层抽样,分析抽样格网大小、抽样率及样本空间分布格局对面积估算精度的敏感性及控制途径,并建立3种影响因素对面积估算的综合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作物面积估计的平均抽样误差随抽样格网尺寸的增加而增加(R2=0.92),当抽样格网控制在5 km以内时,平均误差基本限制在5%以下,标准差变幅稳定在0.12以内;2)作物面积估计的平均抽样误差随抽样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R2=0.82),当抽样率达到0.4%时,平均误差基本限制在5%以内,标准差变幅稳定在0.12以内;3)在抽样率确定的情况下,样本的空间分布是影响抽样精度的重要因素,随着样本空间分布由近似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再向集群分布变化,作物面积估计量的平均抽样误差逐渐增大,当样本空间分布的方差均值比指标<0.7时,平均误差控制在5%以内,标准差变幅稳定在0.1以内;4)得到3种影响因素对面积估算精度的定量评估模型。该成果揭示了农作物种植面积抽样过程中样方尺寸、抽样率和样本空间分布对精度影响的敏感性,为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空间抽样方案的选取以及确定特定的抽样方案可以达到的面积估算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焕雪 李强子 文宁 杜鑫 陶青山 董泰锋关键词:农作物 误差分析 基于遥感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估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23 2012年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是反映植被生长过程的重要生理参数,是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关键参数,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基于遥感的FPAR估算方法是获取区域乃至全球尺度FPAR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形成了植被指数法和机理法两类方法,植被指数法是建立FPAR与植被指数的经验统计模型,简单、计算效率高;机理法则从物理模型上进行FPAR的求解与反演,机理明晰、可行性强。然而,由于FPAR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环境因素、遥感数据质量的影响,导致了估算方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不确定性问题以及满足生态过程深入研究的需求,将进一步注重FPAR的机理研究、先验知识的获取与积累,构建长时间序列FPAR以及高时空的FPAR算法研究。 董泰锋 蒙继华 吴炳方关键词:遥感 FPAR 植被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PAR)估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11年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核心之一,不仅是衡量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变化、碳收支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主要驱动因子。本文在回顾PAR估算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传统方法中的气候学方法、模型参数方法,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遥感的转换系数、模型化参数法的优缺点,并对PAR估算方法研究做出了展望。气候学法、模型参数法等传统方法一直是进行PAR估算的常用手段。然而,随着对生态系统研究的日益深入,基于遥感的估算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手段,凭借遥感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它使得获取区域乃至全球PAR估算成为可能。因此,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获取长时间序列PAR,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查找表方法之类的定量化估算方法将成为主要的估算方法,它不仅在机理上解释了PAR的传输过程,而且增强了估算方法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与普适性。 董泰锋 蒙继华 吴炳方 杜鑫 钮立明关键词:PAR 影响因素 遥感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纹理特征地物分类应用 被引量:51 2011年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不高,在分析图像的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对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在地物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利用原始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的前两个主成分,经过编程运算,提取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方法的不同测度的纹理特征,将提取的纹理特征作为新的波段,与原始波段进行组合,再对组合图像进行监督分类,探索了利用纹理特征进行地物分类的可行性,并将分类结果与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了纹理特征和光谱特征的地物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物分类精度,证明了基于纹理特征的遥感影像分类的有效性。 李智峰 朱谷昌 董泰锋关键词:遥感影像 纹理 灰度共生矩阵 地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