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克进 作品数:16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全麻诱导前预注芬太尼“先发镇痛”效应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全麻预注芬太尼的先发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 40例择期全麻病人 ,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n=2 0例 ) ,术前常规用药。试验组诱导前用芬太尼 5μg/kg,对照组将芬太尼改切皮后静注 ,术中麻醉维持相同。手术结束后病人自然清醒 ,术后有镇痛药使用意愿者均使用哌替啶镇痛。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及芬太尼总用量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试验组初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明显延长 (P<0 .0 1 ) ,用药次数及剂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 (P<0 .0 1 ) ,试验组术后仅 7(35% )例使用哌替啶 ,而对照组使用哌替啶者达 1 5(75% )例 ,两组差异性显著 (P<0 .0 5)。结论 :全麻前预注芬太尼具有良好的先发镇痛效应。 张海山 董红果 袁振涛 郑观荣 苑克进关键词:芬太尼 全麻 灌洗法加小针刀松解治疗骨性膝关节炎 被引量:2 2002年 我院1999年9月~2000年4月共收治骨性膝关节炎60例,78个膝关节,全部采用关节腔冲洗、膝周痛点阻滞加小针刀松解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苑克进 林荣芳 宋志芳关键词:灌洗法 小针刀 骨性膝关节炎 气管支气管异物急诊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2005年 林荣芳 苑克进关键词: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 急诊 手术疗法 护理 鼻内镜手术187例全麻处理体会 2009年 鼻窦内镜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首选方法,以其手术视野好、手术精细程度高、手术彻底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往手术大多数采用局部麻醉,我院自开展此手术以来,根据病情及手术情况选择实施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或辅以控制性降压的麻醉方法。现总结187例报告如下: 苑克进 林荣芳 邵俊惠关键词:鼻内镜手术 全身麻醉 提喉法置胃管在全麻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7年 随时代的发展,患者对治疗操作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拟施行全麻的手术病人宜在麻醉后安置胃管,全麻下插胃管虽然病人无任何痛苦,但比常规方法成功率低,有时需借助喉镜、气管导管或钢丝等工具,可能因此造成咽喉部损伤等并发症。全麻下提喉法置胃管,无需任何工具,一次插管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林荣芳 苑克进关键词:全麻病人 安置胃管 喉镜 插管成功率 手术病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全脊髓麻醉一例 2005年 林荣芳 苑克进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全脊髓麻醉 斜角肌间隙 臂丛神经麻醉 术后骨不连 髂骨植骨术 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比较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从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观察组坐骨神经给予10 ml l.50%利多卡因、10 ml 0.75%罗哌卡因,腰丛神经给予15ml 1.00%利多卡因、25 ml 0.30%罗哌卡因.对照组坐骨神经和腰丛神经均给予0.60%利多卡因和0.30%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即刻(T2)、麻醉后1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SBP、DBP和HR,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时点的SBP、DBP和HR与T1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点的S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T3时点的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秀、良好和无效例数分别有23、25和2例,麻醉成功率为96.0%.对照组麻醉成功率为82.0%,显著低于观察组(χ2=24.476,P<0.001).结论 相比于低浓度高容量腰从阻滞麻醉,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的SBP、DBP和HR影响更小,麻醉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苑克进 林荣芳 王斌硬膜外麻醉小剂量咪唑安定术中遗忘作用的临床观察 2004年 苑克进 林治燕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咪唑安定 遗忘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2年 上腹部(胃肠道、胆道、胰腺及肝)手术常常选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方式,临床实践证明,单一使用硬膜外麻醉存在许多缺点,如镇痛及肌松效果不完善,术中易出现牵拉反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所以逐步被全麻所代替。全麻虽能解决上述问题,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不足, 杨晓 苑克进 王永强关键词: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上腹部手术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全身麻醉 肌松效果 牵拉反射 两种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2006年 目的 探讨用两种分子量及取代级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6%HES 200/0.5)及万汶(6%HES 130/0.4)]在手术患者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万汶组和贺斯组,每组20例。入室后于麻醉前开始,以20ml/(kg.h)的速率分别输入万汶或贺斯60min。测定输液前、输液30、60min时的血压、心率和尿量;于输液前和输液60min测定静脉血血红蛋白(Hb)含量、血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FIB)含量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与输液前比较,两组输液60min时心率升高,Hh、Hct、PLT下降,APTT延长,FIB升高。输液各时点尿量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稀释后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万汶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轻微,万汶对凝血功能的抑制程度更少。 初学亮 高淑芳 苑克进关键词:羟乙基淀粉 血液稀释 血液流变学 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