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春海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动脉瘤
  • 3篇引流
  • 3篇颅内
  • 3篇介入
  • 2篇引流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栓塞
  • 2篇椎动脉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膜下
  • 2篇颈椎
  • 2篇V3
  • 2篇出血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动脉瘤患者
  • 1篇动脉瘤术后

机构

  • 12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2篇苏春海
  • 5篇刘军
  • 5篇冯雷
  • 4篇刘运振
  • 2篇菅凤增
  • 2篇宋国红
  • 2篇谢云杰
  • 2篇段德义
  • 2篇张会
  • 2篇吕传峰
  • 1篇卜凡儒
  • 1篇马辉
  • 1篇徐斌
  • 1篇吴庆建
  • 1篇陈剑
  • 1篇陈赞
  • 1篇苏春海
  • 1篇董会晓
  • 1篇孙彦春
  • 1篇王登芹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压监测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的安全性及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本院选取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栓塞后针对血性CSF实施ICP持续监测下腰大池引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冯雷吕传峰刘运振刘军苏春海
关键词:颅内压血性脑脊液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给予立体定向穿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2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良好9例(75.0%),对照组恢复良好6例(50.0%),观察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苏春海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内科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椎动脉V3段危险解剖变异及功能变异:附834例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回顾分析椎动脉在颅颈交界区(V3段)危险解剖变异和功能变异发生率。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DSA及3D-DSA检查的834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永存第一节间椎动脉、椎动脉开窗、低位起源小脑后下动脉,以及优势椎动脉、终末于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V3段危险解剖变异和功能变异发生率。结果 椎动脉V3段危险解剖变异发生率为5.52%(46/834),单侧永存第一节间椎动脉占1.92%(16/834)、单侧稚动脉开窗占1.80%(15/834)、单侧低位起源小脑后下动脉占1.68%(14/834);双侧椎动脉V3段危险解剖变异占0.12%(1/834,为一侧椎动脉开窗合并对侧永存第一节间椎动脉)。椎动脉V3段危险功能变异发生率为16.91%(141/834),优势椎动脉占13.19%(110/834),以左侧优势椎动脉更常见,共87例(79.09%,87/110),右侧优势椎动脉23例(20.91%,23/110);终末于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31例占3.72%(31/834),右侧26例(83.87%,26/31)、左侧5例(16.13%,5/31)。结论 椎动脉V3段危险变异发生率较高,建议行颅颈交界区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以筛查椎动脉危险解剖变异或功能变异病例,从而降低术中椎动脉损伤风险。
苏春海郑桂奇冯雷菅凤增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治疗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过程中急性血栓形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联合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并发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应用电解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256例,其中12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均给予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介入溶栓以及机械性破栓治疗,每10分钟造影观察血管溶通情况.直至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分析总结溶栓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为椎动脉外,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Gonner再通分级标准3级,1例术后肢体轻度偏瘫,余8例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血管大部分再通1例,Gonner分级标准2级,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期因心肌梗死死亡;完全再通1例,Gonner分级标准2级,术后左侧肢体瘫痪,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部分血管再通1例,Gonner分级标准2级,术后3月残留右侧肢体偏瘫;溶栓治疗1个月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1分1例,3分2例,4分2例;5分7例;术后第90天用BI指数评估患者生活状态,评分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时并发的急性栓塞,替罗非斑联合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冯雷冯光陈剑刘军苏春海刘运振
关键词:替罗非斑尿激酶弹簧圈介入溶栓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MMP-9/TIMP-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弥漫性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的脑保护机制。
王翀段德义刘斌董会晓苏春海马辉谢云杰宋国红
关键词:脑损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胶酶类
不同类型椎动脉V3段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内固定策略
2023年
目的研究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椎动脉V3段的危险变异类型和发生率,探讨不同类型椎动脉V3段患者的内固定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内固定融合手术重建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5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于不合并椎动脉解剖变异的患者,采取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对于椎动脉骨外段变异患者,术中尽可能采取枕骨螺钉替代寰椎侧块螺钉;对于高跨椎动脉(骨内段变异)患者,采用枢椎椎板螺钉或者峡部螺钉代替椎弓根螺钉。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行颈椎X线平片和头颈部CT检查评估内固定器械的位置以及是否发生后循环缺血梗死。结果56例患者中,不合并椎动脉变异患者18例(32.1%);椎动脉骨外段变异20例(35.7%),包括永存第一节间椎动脉16例,椎动脉开窗和硬膜外起源小脑后下动脉各2例;高跨椎动脉28例(50.0%)。其中,骨外段变异合并高跨椎动脉变异10例(17.9%)。56例患者在置入枢椎螺钉时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情况。1例椎动脉开窗患者术中显露寰椎侧块和寰枢椎关节时,开窗椎动脉下干损伤大出血,术中给予电凝闭塞止血。所有患者术后X线平片及CT检查均显示螺钉位置良好,CT检查未见明显后循环脑梗死征象。结论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椎动脉V3段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椎动脉解剖走行,根据患者不同的椎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苏春海苏春海陈赞陈赞
关键词:颅底椎动脉寰枢关节
综合术式治疗成年烟雾病的临床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综合术式(即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在治疗成年烟雾病中的效果。方法 37例成年烟雾病中,出血首发者9例,缺血首发者28例,均接收综合术式的治疗,其中18例接收双侧手术,12例接收同侧两支吻合。结果经该手术治疗后,手术侧血流均有立即改善,缺血症状迅速缓解,随访效果好。手术并发症1例,在吻合区附近出现小梗塞灶。结论本手术方式是将颞浅动脉用作与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的血管供体,同时又将硬脑膜(脑膜中动脉)、颞肌(颞深动脉)用作血管融合术的血管供体,故综合术式是治疗成年烟雾病患者有效而合理的选择方法。
宋国红卜凡儒王登芹刘军苏春海徐斌段德义
关键词:烟雾病吻合术
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特征对比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10例(介入组98例,夹闭组11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组患者DCI发生率、动脉瘤不同位置及数量DCI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10例患者共有42例(20.00%)患者发生DCI,介入组DCI发生率(10.20%)低于夹闭组(28.5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0,P=0.001);二组患者单发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DC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的颅内感染率高于介入组(P<0.05),二组患者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共有24例(11.42%)患者死亡,其中介入组病死率高于夹闭组(P<0.05);开颅夹闭术(OR=1.983,95%CI:1.369~2.873)、Fisher分级为Ⅲ~Ⅳ级(OR=1.902,95%CI:1.308~2.766)、术后肺部感染(OR=1.754,95%CI:1.126~2.732)、手术时间距动脉瘤破裂≤10d(OR=2.041,95%CI:1.070~3.881)是颅内动脉瘤术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CI是引起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开颅夹闭术后的DCI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且行开颅夹闭术、Fisher分级为Ⅲ~Ⅳ级、术后肺部感染、手术时间距动脉瘤破裂≤10d是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改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
范高阳孙彦春苏春海刘军刘运振张会冯雷糜相明
关键词:介入栓塞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术迟发性脑缺血
颈椎外伤术后并发脑脊液囊肿1例报告
2023年
脑脊液漏是颈椎术后一种少见并发症,可致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椎管内感染、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脑脊液漏而形成脑脊液囊肿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尤其颈椎部位特殊,治疗比较棘手。脑脊液漏的治疗主要包括调整患者体位、控制手术部位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及持续腰大池引流等方式[1-2]。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可以有效地调节硬膜囊内脑脊液压力,治疗脑脊液漏[3]。同样可通过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减少或阻止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通过漏口向囊肿的流动,促使硬膜漏口自行愈合。本院2021年7月30日收治1例颈椎外伤术后并发脑脊液囊肿的病例,现将诊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对该并发症的处理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卢文朋苏春海
关键词:颈椎硬膜下积液囊肿手术后并发症引流术
中国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单中心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对本地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经DS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426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人工统计,动脉瘤的大小、位置、数量通过DSA显示。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男164例,女262例,男女比例(男/女) 0. 63,<39岁患者男女比例> 1,而≥70岁男女比例<0. 5,发病平均年龄男(55. 72±10. 77)岁,女(57. 91±9. 99)岁。该地区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主要位置以颈内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为主,占总数的47. 18%,动脉瘤平均大小为(5. 4±3. 7) mm,颈内动脉动脉瘤发病的男女比例为0. 36,而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发病男女比例趋近于1,多发动脉瘤占总人数的18. 08%。结论该地区颅内动脉瘤女性发病较男性晚,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以颈内动脉为主,发病率的男女差异主要集中于颈内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病。
糜相明范高阳苏春海刘运振吕传峰冯雷刘军张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流行病研究发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