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中良
- 作品数:24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7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7(IL-27)的相关性,并在体外通过RT-PCR基因表达探讨HBV对IL-27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转染HBV感染性克隆后,检测HBV感染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L-27的水平。结果 IL-27的水平在HBV感染患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IL-27的水平在肝纤维化患者和肝癌患者较急、慢性肝炎患者高(P<0.05);HBV e抗原影响IL-27的表达;此外,体外试验表明,转染HBV感染性克隆后,IL-27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结论 IL-27水平可能是HBV感染患者临床诊断的1个新的细胞因子,可作为HBV的试验疗效监测指标。
- 汪宏良张海燕翟中良周新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7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细胞转染
-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的对比研究
- 叶曦陈晓雯翟中良张玉英黄天韬陈勇金亚
- 成果公告内容:通过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和既往诊断长期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两种群体为研究对象,观察短期皮下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上述两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不同改善情况,提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毒...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翟中良柯俊刘雅芳
- 关键词: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急性脑梗死患者IL-1ΒTNF-ΑIL-6肿瘤坏死因子-Α
-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测定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与甲状腺激素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免疫浊度法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IgG、IgM、IgA、C3 、C4分别为 (2 0 .3± 7.0 )、(1.6 0± 0 .36 )、(2 .10± 0 .5 1)、(1.10± 0 .18)、(0 .5 1± 0 .0 6 ) g/L ,正常对照分别为 (12 .1± 2 .2 )、(1.2 9± 0 .34)、(2 .0 0± 0 .4 2 )、(1.0 8± 0 .13)、(0 .5 0± 0 .0 5 )g/L。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IgG、IgM均显著升高 (P <0 .0 5 )。亚急性甲状腺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升高者分别为 :2 5 .8%、19.3% ,且FT3 、FT4升高者IgG、IgM分别有 75 .0 %、87.5 %高于其平均值。结论 IgG、IgM升高说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体液免疫应答增加 ,且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 。
- 翟中良邹义春王学斌
-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清学检测
- 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FIE-133细胞凋亡前后的蛋白质差异表达
- 2011年
- 目的:建立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探索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肿瘤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无菌的含10%胎牛血清1640培养基培养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FIE-133,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维甲酸刺激24小时共同培养,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采用PDQuest2-DE软件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进行鉴定。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实验组(维甲酸刺激组)与对照组的蛋白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质谱初步鉴定了5种主要蛋白。结论: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和分析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FIE-133细胞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探索维甲酸治疗甲状腺滤泡状癌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 薛晓婕刘佳佳汪宏良翟中良
- 关键词:甲状腺滤泡状癌双相电泳MALDI-TOF-MS
-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CRF血液透析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Ⅳ型胶原(C-Ⅳ)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14%比16.67%,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CRF透析患者,有利于调节脂代谢及凝血功能紊乱,控制肾纤维化指标水平,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肾功能。
- 田青周倩李静静何伟翟中良张峰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丹红注射液残余肾功能血脂代谢
- Ⅱ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测定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L DL- C、HDL- C、TG的水平与 型糖尿病 ( NID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 AS)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法测定血清中 LDL- C、HDL- C,利用酶法测定 TG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 :1 5例血糖水平控制好 (空腹血糖 <5 .6 mmol/L,餐后血糖 <8.3mmol/L)的 NIDDM患者的 L DL- C、HDL- 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 2 .6 2± 0 .2 3) mmol/L,( 1 .35± 0 .2 0 ) mmol/L,( 1 .0 9± 0 .2 9) mmol/L ;30例血糖水平控制不好 (空腹血糖 <5 .6 mmol/L ,餐后血糖 >8.3mmol/L ;或空腹血糖 >5 .6 mmol/L)的 NIDDM患者的 LDL- C、HDL- C、TG平均浓度分别为 ( 3.6 9± 0 .97) mmol/L,( 1 .2 1± 0 .2 2 ) mmol/L,( 2 .4± 0 .83) mmol/L ;5 0例正常对照组的 L DL - C、HDL - 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 2 .5 9- 0 .2 5 ) mmol/L,( 1 .37± 0 .1 9) mmol/L ,( 1 .0 6± 0 .31 )mmol/L。NIDDM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好的 LDL- C、HDL- C、TG的测定结果 ( x± s)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无差异 ( P>0 .0 5 ) ,而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的 L DL- C、HDL- C、TG分别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1 )。结论 :L DL- C、HCL- C、TG的测定在 NIDDM合并脂类代谢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 陈丽峰翟中良马增煌
- 关键词:LDL-CHDL-CTG动脉粥样硬化
- 纤维连接蛋白和血栓前体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d及3d时血浆Fn、TpP水平,同时采用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1d内血浆Fn、TpP、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而2组间PT、APT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6h内就诊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显著高于6~24h就诊者(P<0.01)。而进展型亚组3d时TpP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型亚组(P<0.01)。无论是否是进展型患者血浆Fn水平第3天时均显著高于第1天(P<0.01),但预后差脑梗死亚组发病1d及3d时血浆Fn水平均高于预后好亚组(P<0.05或P<0.01)。结论Fn、TpP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匡良洪邹泽炎王友光翟中良
- 关键词:脑梗死纤维连接蛋白血栓前体蛋白
- 2型糖尿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陈晓文金亚翟中良陈勇
- 关键词:血清MMP-2动脉硬化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一氧化氮测定及临床意义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Lp(a),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NO。结果35例2型DM并发冠状动脉病(CAD)患者Lp(a)[(342.3±52.6)mg/L]和NO[(83.6±24.4)μmol/L]均显著高于未并发CAD组[(213.8±40.1)mg/L、(68.8±17.6)μmol/L]及对照组[(206.8±37.2)mg/L、(64.3±15.6)μmol/L,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0.635,P<0.01)。结论深入了解Lp(a)和NO在2型DM中的作用机制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对2型DM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 翟中良柯俊陈晓文
- 关键词:一氧化氮糖尿病冠状动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