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CT
  • 5篇CT诊断
  • 2篇胸部
  • 2篇胸部包虫病
  • 2篇包虫
  • 2篇包虫病
  • 2篇虫病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态磁共振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脏器
  • 1篇造影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内
  • 1篇支气管内异物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鞘瘤
  • 1篇三维重建

机构

  • 1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穆合塔尔
  • 4篇张林川
  • 3篇巴图尔
  • 3篇张玉珂
  • 2篇左玲芝
  • 2篇刘焱
  • 2篇王艳
  • 1篇刘文亚
  • 1篇夏迎红
  • 1篇周雁玲
  • 1篇李辉
  • 1篇刘烁
  • 1篇木拉提
  • 1篇杨敏安
  • 1篇蒋黎
  • 1篇郭丽
  • 1篇朱海旭
  • 1篇阎忠敏
  • 1篇赵辉
  • 1篇陈杰

传媒

  • 7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199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诊断肺动静脉瘘1例
1998年
患者女,67岁。偶有乏力,盗汗年余。1995年11月6日本院X线平片及CT平扫诊断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核球,CT提示多个卫星灶,建议治疗后随访观察。1997年2月17日再次来院做CT检查。影像学检查:胸片见左下肺球形病灶,边缘光整,有分叶。前后两次胸片对比病灶无明显变化。CT平扫显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不规则团块状影,直径约3cm,有分叶,并见一S状血管样影与病灶相连,病灶近肺门侧可见数个圆形结节,直径4~7mm,其中之一见于10个连续扫描层面(层厚。
穆合塔尔张林川
关键词:肺动静脉瘘CT
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诊断
2005年
目的:提高对颅内三叉神经鞘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鉴别。结果:颅内三叉神经鞘瘤可发生于后颅窝、中颅窝,但骑跨于中——后两个颅窝外形呈哑铃状为较常见的生长方式,并且依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易造成中颅窝底或岩骨尖的骨质吸收、破坏,肿瘤平扫多为低密度。灶周无水肿,注射造影剂后以环状强化为主要表现。结论:CT扫描是准确诊断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刘卫民张玉珂左玲芝巴图尔穆合塔尔
关键词:颅内三叉神经鞘瘤CT诊断CT表现骨质吸收后颅窝
常见脏器及血管CT高压增强多期扫描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杨敏安木拉提巴图尔张林川张玉珂穆合塔尔夏迎红阎忠敏周雁玲
关键词:非离子造影剂三维重建
动态磁共振排便造影在慢性便秘中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动态磁共振排便造影在慢性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慢性便秘患者行MRI检查,采用FIESTA序列采集患者在静息、提肛、力排、排便后矢状位及静息冠状位图像,其结果与临床其他检查(包括X线排便造影)及手术进行对比,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16例慢性便秘患者中,会阴降10例,直肠膨出8例,直肠粘膜脱垂7例,盆底痉挛4例,耻骨直肠肌增厚2例,结肠冗长1例,动态磁共振排便造影显示了X线未发现的异常,包括膀胱下垂4例,子宫下垂3例,阴道前膨l例。结论:动态磁共振排便造影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除了发现直肠肛管异常外,还能发现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尤其对复合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便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蒋黎穆合塔尔刘烁
关键词:排便造影慢性便秘磁共振成像
胸部包虫病的CT诊断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分析肺包虫病,尤其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的CT征象及分型,估价CT诊断胸膜、纵隔、心包及膈肌等少见部位包虫囊肿的可靠性。方法:分析了21例由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包虫病,其中肺包虫病16例,胸膜包虫病3例,纵隔心包及肺、纵隔和膈肌包虫病各1例。结果:根据本组资料统计,CT对胸部包虫病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5%,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破裂、感染肺包虫囊肿的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CT对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和胸部少见部位包虫病的诊断价值很高。
张林川穆合塔尔王艳
关键词:胸部包虫病CT
股部软组织包虫囊肿二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包虫囊肿在流行地区较常见,但发生在股部软组织内却很少,本文收集2例,报告如下. 例1,男性,51岁,临床表现左下肢跛行6个月,加重2个月.患者6个月前不明原因左大腿上1/3内侧痛疼,并摸到有一包块,后肿物渐增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微发红.实验室检查,包虫四项试验:皮肤过敏试验(ID)1∶100(+);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1∶6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胶乳试验(LA)-(+).ESR-18 mm/h.影像学诊断,X线光片:左部上1/3段内侧见软组织密度升高影,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无钙化,肌间隙模糊不清.股骨未见浸润.印象,左股部内侧上1/3来源于软组织肿物.B超:左大腿内侧囊性占位,提示软组织内(肌肉)包虫囊肿.CT表现:左股骨上端后内方软组织内见65 mm×52 mm大小类圆形囊性肿物,其内尚有一略小环形囊壁,内、外两层壁均较光整、锐利囊壁厚约3 mm,未见钙化.囊内密度均匀,CT值6~16HU,灶周无水肿,周围肌间隙欠清晰.股骨骨质无异常改变.增强扫描见外囊壁轻度强化,内层壁及囊内无强化.CT诊断,左股部软组织内包虫囊肿,内外囊有分离.
张玉珂穆合塔尔巴图尔左玲芝
关键词:CT
上腭切牙管囊肿的CT诊断
2006年
临床资料 一、例1,男性,74岁。主诉:上腭肿物半年余。患者6个月前发现上腭正中前部有一肿物,大小与本人拇指甲盖近似,无任何症状,肿物缓慢生长,3周前受凉后自觉肿物迅速增大,但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专科检查:上腭正中见一肿物约占硬腭的前2/3,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无压痛、界清、穿刺液为淡黄色清亮液体。
穆合塔尔刘焱
关键词:上腭CT诊断切牙管囊肿专科检查穿刺液
多排螺旋CT对小儿支气管内异物的诊断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及联合MPR、MinIP、VR、CTVB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螺1,层厚125mm,并行MPR、MinIP、VR和CTVB重建。结果:23例中,20发现异物,其中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2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5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2例清楚显示3级支气管而无明显异物,CT仅表现为肺炎征象,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漏诊。常规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98%和95%,结合MPR和CTVB成像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达98%、100%、98%,经卡方检验,MPR、MinP及CTVB与轴位结合在诊断支气管异物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VR在显示异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结合CTVB、MPR、MinIP、CTVB等后处理技术后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他不仅可准确、全面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相应支气管的关系,并可清晰显示伴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朱海旭穆合塔尔郭丽
关键词:气管X线计算机
螺旋CT诊断卵巢肿瘤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的螺旋CT表现;探讨提高卵巢肿瘤定位和定性诊断水平的检查技术和CT征象。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病例,平扫采用层厚10mm,螺距1.0,重建间隔5mm进行扫描;17例增强扫描在注射造影剂开始后60~70秒进行扫描;扫描后常规做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结果:①良性肿瘤14例(16个病灶),误诊恶性肿瘤1例,误诊卵巢囊肿1例,诊断正确率为93.8%;恶性肿瘤儿例(13个病灶),误诊为良性肿瘤2例,诊断正确率为84.6%;②卵巢肿瘤定位准确率为100%;③良性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轮廓光滑的均匀囊性病灶(除畸胎瘤),囊壁及间隔薄(<3mm)且均匀,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病变局限,无腹水。成熟型畸胎瘤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脂液平”征、“浮球”征、钙化或牙齿影。恶性肿瘤多表现大于5cm、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轮廓清或不清的分叶状囊实性或不均实性密度灶,囊实性灶壁及间隔厚(>3mm),且不均匀,囊内壁凹凸不平;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病变广泛,有腹水、腹腔种植转移表现。结论:螺旋CT在卵巢肿瘤定位诊断方面优于常规CT,但在肿瘤定性诊断方面仍有局限性。
赵辉穆合塔尔刘文亚
关键词:螺旋CT卵巢肿瘤
胸部包虫病的CT诊断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分析肺包虫病,尤其破裂、感染肺包虫囊肿的CT征象及分型,估价CT诊断胸膜、纵隔、心包及膈肌等少见部位包虫囊肿的可靠性。方法分析了21例由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包虫病,其中肺包虫病16例,胸膜包虫病3例,纵隔心包及肺、纵隔和膈肌包虫病各1例。结果根据本组资料统计,CT对胸部包虫病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5%,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4%,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的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CT对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和胸部少见部位包虫病的诊断价值很高。
张林川张林川王艳
关键词:棘球蚴病肺包虫病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