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临床病理
  • 2篇CT表现
  • 2篇病理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心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选择性冠状动...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造影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翰
  • 2篇朱斌
  • 2篇刘松
  • 2篇栾炜
  • 1篇余正贤
  • 1篇周科峰
  • 1篇胡安宁
  • 1篇管文贤
  • 1篇范海建
  • 1篇田传帅
  • 1篇范海健
  • 1篇汪洋
  • 1篇周正扬
  • 1篇韩鹏
  • 1篇何健
  • 1篇施婷婷
  • 1篇陈玲
  • 1篇陈玲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能谱CT扩大肝静脉成像时间窗的动物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能谱CT在不影响血液循环情况下,有效扩大肝静脉成像时间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只正常成年猪,基础麻醉后,团注对比剂,分别于15-103s(每隔8s,共60个时间点)行CT扫描,获得混合能量和单能量两组不同能量图像,用GSI Viewer中的最佳对比噪声比(CNR)技术获得最佳肝静脉及其周围肝实质对比噪声比的单能量曲线,从而得到重建肝静脉的最佳kV值。结果猪肝静脉成像最佳时间窗混合能量组(16.0±8.0)s,单能量组(38.4±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单能量组图像的CNR值(13.86±6.94),显著高于混合能量组的(3.8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单能量组的背景SD值(3.69±0.92),低于混合能量组的(6.4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5,P=0.04)。结论能谱CT较常规CT成像能够扩大肝静脉成像的时间窗近1倍,对成像的时间要求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可提高CT肝静脉成像的成功率,CT图像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栾炜余正贤周科峰王翰胡安宁朱斌
关键词:肝静脉静脉成像动物实验
全身不同部位Castleman病增强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全身不同部位Castleman病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astleman病的增强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性7例,女性13例。20例病灶均边界清楚,25%的病灶存在钙化,75%的病灶密度均匀,CT增强表现为2种不同的强化方式,分别为渐进性强化10例,持续性强化10例。结论 Castleman病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增强CT中渐进性强化和持续性强化对Castleman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文萍陈玲王翰刘松施婷婷
关键词:CASTLEMAN病
胃弥漫增厚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增强CT表现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胃弥漫增厚型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低中分化腺癌(20例)、粘液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20例)和淋巴瘤(12例)。结果90%的胃癌病灶T分期大于等于T3期,85%的胃癌病灶有淋巴结转移,70%的病灶大于等于N2期,75%的病灶总分期大于等于III期。分别有90%、85%和75%的胃低中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有溃疡存在,淋巴瘤只有25%存在溃疡。大部分粘液腺癌可以看到粘液湖存在。有6例(30%)粘液腺癌伴有钙化。平扫粘液腺癌和淋巴瘤的CT平均值低,分别为34和38HU。胃癌较淋巴瘤强化程度高。结论胃弥漫增厚型肿瘤恶性程度高。粘液湖或钙化是粘液腺癌的重要区分点。增强后黏膜线的显示及病灶强化程度有助于胃癌各亚型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区分。
王翰王翰刘松何健何健管文贤陈玲
关键词:胃腺癌粘液腺癌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对52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检查,以SCAG为"金标准",评价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汪洋朱斌栾炜王翰范海建
关键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
对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影像学表现与征象的分析
2017年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影像学表现与征象,以便为临床上诊断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8例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8例患者进行手术前1周,对其进行CT检查,然后对其肺部实性病灶和空腔病灶的CT影像学表现与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在这18例患者中,肺部实性病灶位于右肺者有12例(66.67%),位于左肺者有6例(33.33%);其肺部实性病灶的直径为(24.7±7.3)mm。他们中肺部实性病灶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者有12例(66.67%),病灶边缘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和血管集束征者分别有16例(88.89%)、13例(72.22%)和10例(55.56%)。他们肺部空腔病灶壁的厚度为(2.1±0.5)mm;其中肺部空腔病灶位于实性病灶周围者有11例(61.11%),空腔病灶壁上存在结节者有8例(44.44%),进行增强CT扫描可见空腔病灶壁上结节呈中度强化者有7例(38.89%),空腔病灶内部可见血管穿行者有9例(50.00%)。结论 :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其肺部实性病灶多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病灶边缘可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和血管集束征,其肺部空腔病灶多位于实性病灶的周围,且部分患者肺部空腔病灶壁上存在结节。
于卉田传帅韩鹏王翰范海健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检查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