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冬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艺术
  • 6篇艺术史
  • 2篇艺术创作
  • 2篇视觉
  • 2篇视觉艺术
  • 2篇塑型
  • 2篇现代学者
  • 2篇美术
  • 2篇美术史
  • 2篇美术史家
  • 2篇绘画
  • 2篇光影
  • 2篇壁画
  • 1篇道场
  • 1篇道教
  • 1篇道教艺术
  • 1篇地球
  • 1篇雕塑
  • 1篇雕塑艺术
  • 1篇敦煌壁画

机构

  • 12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纽约大学
  • 1篇芝加哥大学

作者

  • 12篇王玉冬

传媒

  • 3篇文艺研究
  • 3篇美术学报
  • 1篇美术
  • 1篇美术研究
  • 1篇美术观察
  • 1篇美术大观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方法与反方法——艺术史的诗学
2023年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史?新一代艺术史家应该如何面对过去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又应该如何实践新型艺术史研究?本文在回顾艺术史学史的同时,畅想艺术史学科的未来。文中的关键论题包括:过往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利与弊,近年新兴的全球艺术史、技术艺术史、地球艺术史等领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史在复原历史记忆时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创新写作在未来学科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数字技术对于艺术史研究的影响等。
王玉冬邓芳洁
新“世界艺术史”与“触觉”的回归--萨默斯著《多元真实空间》实义诠被引量:3
2013年
难道人类是如此乖戾,以至于在发现了谷物之后,仍然会以橡子果腹吗?——西塞罗:《演说家》(ix.30—1) 一、艺术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近现代学术史上,艺术史曾经创造过自己的黄金时代。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艺术史凭借自身独有的学科价值体系、研究方法及普世精神,一度成功地扮演了人文研究中弄潮儿的角色。此后,艺术史的学科地位在欧美便日渐式微。上世纪70年代,
王玉冬
关键词:艺术史萨默斯触觉黄金时代
蒙元时期墓室的“装饰化”趋势与中国古代壁画的衰落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主要探讨元代壁画墓装饰的"艺术化"倾向和中国古代墓室装饰衰落之间的关系。蒙元时期一些典型墓葬的装饰方案表明,元代墓葬装饰的一个新旨趣,是要将墓室空间转化成为一个陈设地上艺术画作的空间。元代这类新出现的装饰旨趣,与中古时期流行的、利用壁画来营造虚拟家居空间的视觉兴趣,大相径庭。很有可能,正是墓室壁画的这一"地上艺术化",导致了中国墓室壁画传统在元明之际的大规模衰落。
王玉冬
关键词:壁画墓室壁画全真教
永远的二次航行——致后疫情时代的美术史家被引量:5
2020年
过去一段时间,发生在美术史界的一些争论,往往以学科本体论为议题。论者似乎都没有意识到,现有的美术史方法论,全部是现代性的产物。2020年的新冠疫情引发了各界在多个层面的反思,如何超越某些模式的现代性,重新成为人们论辩的关键。本文认为,后疫情时代的美术史,应该超越以往所有类型的美术史,应该是能激起人们创作冲动的美术史。
王玉冬
关键词:美术史考古学共鸣
为游牧者说--论罗莎琳·克劳斯的艺术写作
20世纪80年代初,克劳斯曾将现代派艺术,尤其是现代派雕塑称作“游牧的”艺术,因为它们与具体地点无关,是无家的艺术。①现在,在她一直推动的“后现代艺术”当中,克劳斯见证到了同样的游牧主义。为了给后现代艺术寻找家园,她必须...
王玉冬
关键词:雕塑艺术
进深与表面:宝顶山毗卢道场摩崖艺术索微被引量:1
2022年
回顾过去一个世纪间宗教图像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两种治学状态:一种以图像志专家、风格学家、宗教史家、神学家、文化史家为代表,他们的研究与写作理性、博学而且冷静;另一种状态的代表是个别的艺术史家和艺术实践者,他们关注宗教图像的"物质光辉"。
王玉冬
关键词:艺术史家宗教史图像志实践者
何以“塑型”:全球艺术史视野下的“凹凸画”被引量:1
2022年
在传统的绘画史叙事中,对光影的利用及表现几乎是西方视觉艺术的专利。南亚、中亚和中国的传统绘画很少关注光影问题,现代学者所称的“凹凸画”可能是其中的唯一例外。近年来新兴的全球艺术史视野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去观察、讨论亚洲艺术史上这一有塑型的画种。人类对于绘画真正、全面的观看,需要几个并存的条件才能实现,这些条件包括详细的近观、隔一定距离的远观以及外部光环境。如果从这些条件来考虑凹凸画,那么,它与充分利用了画面内外光影、有塑型的西方绘画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起来。在全球艺术史的叙事里,凹凸画不仅是跨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个案,还是探索人类艺术创造及观看本质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王玉冬
关键词:艺术史视觉艺术西方绘画塑型光影现代学者
同途殊归——美术研究中的物质材料问题被引量:2
2017年
物质材料在艺术创作中处于何种地位?这是西方美学的根本命题之一。自文艺复兴以来,在探讨物质与形式的关系时,物质通常被认为扮演了一个令艺术家棘手的角色。20世纪中叶开始,在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及美术史等几个领域,出现了一个物质的"回归"现象,艺术的物质性得到彰显和强调。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后半期的一些重要艺术家及美术史家的作品,试图复原当代艺术研究及创作中这一"物质性走向"背后的不同问题意识和追求。其中,本文的分析重点——美术史家巴克森德尔的《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椴木雕刻家》一书,尤其展示了艺术的物质材料、制作、观看,以及相关描写文字之间的复杂关系。
王玉冬
关键词:美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美术史家西方美学艺术批评
何以“塑型”:全球艺术史视野下的“凹凸画”
2023年
在传统的绘画史叙事中,对光影的利用及表现几乎是西方视觉艺术的专利。南亚、中亚和中国的传统绘画很少关注光影问题,现代学者所称的“凹凸画”可能是其中的唯一例外。近年来新兴的全球艺术史视野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去观察、讨论亚洲艺术史上这一有塑型的画种。
王玉冬
关键词:视觉艺术艺术史塑型光影现代学者绘画史
青绿大地的诞生——敦煌壁画色彩演变探赜被引量:7
2021年
印度赋彩方法对中古中国艺术家重新思考视觉艺术的本质,曾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这在敦煌莫高窟数百年的壁画创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壁画基底从一个位于人物四周或背后的,服务画面中人物、建筑等具体形象的"环境"或者虚拟的"某处",逐渐获取了一个独立地位,并开始与具体形象相互竞争。意义含混的基底渐渐变为清晰的地面线甚至是大地,最终演变为今日所见的敦煌青绿山水。走近这一青绿色彩盛宴可以发现,青绿除了它所表现的大地、山水等事物之外,还是一种氛围和情绪,其背后潜藏着人类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基本命题,也生动地展示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曲折性和不可预测性。
王玉冬
关键词:敦煌壁画青绿山水曲折性艺术创作过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