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毅

作品数:55 被引量:31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护理
  • 12篇血管
  • 10篇动脉
  • 9篇动静脉
  • 9篇动静脉瘘
  • 9篇烟雾病
  • 9篇颅内
  • 9篇静脉
  • 9篇静脉瘘
  • 8篇手术
  • 6篇动脉瘤
  • 6篇颅内动脉
  • 6篇脑血
  • 6篇出血
  • 5篇硬脊膜
  • 5篇硬脊膜动静脉...
  • 5篇脑血管
  • 5篇脊膜
  • 4篇动脉狭窄
  • 4篇血管病

机构

  • 53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宣城市...

作者

  • 55篇王毅
  • 30篇杨咏波
  • 20篇王斌
  • 19篇黄玉杰
  • 15篇那世杰
  • 12篇孙剑涛
  • 8篇陈湘玉
  • 4篇谢玮伟
  • 3篇刘涛
  • 3篇曹红梅
  • 3篇王健
  • 2篇陆巍
  • 2篇陈璐
  • 2篇扬咏波
  • 2篇李然
  • 2篇周飞
  • 1篇冯铭
  • 1篇顾伟
  • 1篇苏云艳
  • 1篇吴可

传媒

  • 5篇国际脑血管病...
  • 4篇中华护理杂志
  • 4篇护理管理杂志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山西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手术在脊髓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合手术在脊髓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技术特点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连续完成复合手术治疗的17例脊髓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2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首先使用DSA标记定位技术精准获得病变位置及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吲哚菁绿造影定位并动态显示病变情况,并通过手术前后DSA的对比以验证瘘口或畸形团切除的准确性。术后及随访时采用改良Aminoff-Logue残疾评分、脊髓损伤水平分级评估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好转、无改善、恶化)。结果所有患者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误切或残留。1例SDAVF患者术前脊髓造影提示高流量瘘,术中定位切除瘘口后即时造影发现另一瘘口,扩大骨窗范围,重新定位后顺利切除。其余患者均一次性切除瘘口或畸形团,术中即时DSA示病变无显影。17例患者出院时相较术前,10例患者下肢肌力及感觉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术前已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不明显。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7例患者中有16例脊髓功能障碍明显好转。结论复合手术是外科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新的有效方法,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更精准、更安全,可避免残留及误损正常血供,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戴嵬孙园园王娟吴凌云李伟王毅杨咏波刘涛那世杰张庆荣杭春华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髓周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的诊治
王斌杨咏波陈鑫华王毅黄玉杰
可追溯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引用可追溯管理,设计可追溯环闭式反馈控制表格,追溯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验证并巩固整改效果。[结果]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急救物品管理得分上升,病人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练敏王毅陈湘玉
关键词:护理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病人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49例病人分为试验组(能全力组,131例)和对照组(普通全营养匀浆制品组,118例),入院6~48h内给予EN支持,每天1000ml(1000kcal),辅以流质食物加餐。比较两组病人血清清蛋白(ALB)、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体重等营养指标,同时比较意识恢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意识恢复程度(通过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病人给予EN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王毅杨咏波黄玉杰王斌孙剑涛那世杰
关键词:颅脑损伤肠内营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疗体会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总结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10例手术患者均于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证实瘘口消失,并于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瘘口均消失;术后随访10个月~5年,1例死于术后迟发性出血,其余患者预后良好。1例无症状患者拒绝手术,随访5年无新发症状。结论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表现为脊髓水肿症状。脊髓MRI可对其初步诊断,选择性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及早规范的手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陈鑫华许天助王毅杨咏波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附12例报告)
那世杰杨咏波黄玉杰王斌王毅
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减低与双侧烟雾血管病变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脑灌注减低与双侧烟雾血管病变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至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7例双侧烟雾血管病变患者资料,均为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或脑出血,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35~66(55±9)岁。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定性分析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动脉通过伪影(ATA)的差异,定量计算双侧大脑半球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为1.5及2.5 s的脑血流量(CBF)图原始灰度均值、其分布曲线的峰度及偏度。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L与病灶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双侧大脑半球ATA在不同PLD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LD为1.5 s的CBF图像上,病灶侧大脑半球原始灰度均值(17.50±5.88)低于非病灶侧(20.80±5.51)(P<0.001)。峰度及偏度在双侧大脑半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D为2.5 s的CBF图像上,病灶侧大脑半球原始灰度均值及灰度分布的偏度与非病灶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病灶侧灰度值的减低与病灶的发生独立相关(ORPLD1.5=0.192,95%CI:0.047~0.783;ORPLD2.5=0.175,95%CI:0.050~0.615)。结论ASL检测到的灌注减低与烟雾血管病变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具有独立相关性。
王茂雪杨咏波王毅周飞李茗张冰
关键词:动脉
股动脉穿刺点封堵装置的体外实验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股动脉穿刺点封堵装置的体外栓塞效果。方法在模拟股动脉血流速度的体外模型上,置入有稳定溶胀效果的栓塞胶体。结果栓塞胶体不受模拟血流冲击影响,栓塞后栓塞胶体铆住穿刺点,没有液体外渗。结论这种新型封堵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封堵效果满意。
孙剑涛张峻峰吴可王毅
关键词:动脉
强化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1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随着医学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消毒隔离技术与管理,物品的消毒和供应、无菌技术操作、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等,无一不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方面也都渗透医院感染的内容,特别是外科手术。患者术...
王毅
文献传递
不同专项督察频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专项督察频次是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追求最佳的督察频次。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方法,利用4年时间,对22个人力资源配置、护理质量水平、床位使用率和出院人数相当的病区进行研究,2006-2008年按照不同频率进行随机分组和专项督察,采用纵向和横向两种评价方式,用秩和检验和方差检验,评价不同频次专项督察下发现的问题次与检查次之比的平均秩是否有差异。2009年根据前3年结果再进行分组,验证结果。结果每3个月专项督察1次发现,专项督察的问题次与检查次之比的平均秩最低(2006-2008年P<0.01,2009年P<0.05);每两个月专项督察1次发现,专项督察的问题次与检查次之比的平均秩均次低(P<0.05)。结论护理质量督察问题次与检查次之比不同,以每3个月专项督察1次最少,护理质量最高,以每两个月专项督察次之。
王毅陈湘玉曹红梅陈璐
关键词:护理质量审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