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旱稻根基粗和抗旱系数QTL的标记辅助选择及验证(英文)被引量:6
- 2006年
- 利用水、早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4个分离群体对RIL群体定位到的抗旱相关的根基粗、抗旱系数2个QTL进行了选择验证。结果表明,根基粗、抗旱系数QTL的两侧标记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遗传稳定。在旱田种植条件下,YIBC1、JIBC1和JIF2 3个分离群体携带有根基粗QTL brt4.1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未携带brt4.1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均值差为0.05~0.06mm,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AS效应为5.05%~6.12%;利用抗旱系数QTL idr6.1两侧标记进行选择时,入选个体的单株产量均值差为5.04~8.18g,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AS效应为34.89%~58.88%。用根基粗、抗旱系数2个QTL的两侧标记同时进行选择时,入选个体的根基粗、单株产量均值差分别为0.06~0.08mm、4.88~11.15g,同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AS效应分别高达6.06%~8.16%和39.91%~70.48%。旱田3个分离群体基于双标记、单标记选择结果表明,发生在brt4.1、idr6.1标记区间的单交换值分别为4.32%、10.27%,利用brt4.1、idr6.1单侧标记进行选择也获得了较好的选果。在水田种植条件下,YIBC1群体携带有根基粗、抗旱系数QTL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QTL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均值差异均不显著,表明brt4.1和idr6.1为旱田特异表达。4个分离群体的选择结果验证了QTL定位的真实性、可靠性。另外,还对QTL及其两侧标记的选择效应及水旱稻抗旱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
- 刘立峰穆平张洪亮王毅曲延英李自超
- 关键词:水稻旱稻抗旱系数QTL标记辅助选择
- 不同黄瓜品种苗期耐盐性指标筛选与评价体系构建被引量:9
- 2013年
- 为了比较不同黄瓜品种的耐盐性差异,同时构建黄瓜苗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细砂和珍珠岩(2 V∶1 V)混合基质进行育苗,浇灌不同盐浓度的1/2园试配方营养液,利用黄瓜幼苗叶片盐害指数对15个黄瓜品种的耐盐性进行聚类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指标在耐盐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结果表明:地下部干质量、壮苗指数和根冠比能较好地反映黄瓜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可以作为黄瓜苗期耐盐性的评价指标;依据3 g·L-1盐浓度下各黄瓜品种的盐害指数,将供试黄瓜品种分为5类:耐盐品种(绿冠1号和宁星欧美水果黄瓜)、较耐盐品种(中农12号、中科958、荷兰迷你黄瓜、中农21号和中农16号)、盐敏感中等品种(津优1号、优胜和中农8号)、盐较敏感品种(京棚密刺和新4号)、盐敏感品种(春棚5号、绿优和中农大41号)。
- 门立志王毅曹云娥陈青云田永强高丽红
- 关键词:黄瓜耐盐性
- 番茄品种与砧木苗期耐盐性指标评价及耐盐品种筛选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了筛选出耐盐的番茄品种和砧木品种,确定番茄幼苗的可适应盐浓度、筛选强度和可用于鉴别番茄苗期耐盐性的指标,试验以19个番茄栽培品种和3个砧木品种为试材,在苗期浇灌不同盐浓度的营养液,对幼苗生长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佳西娜(产地荷兰,樱桃番茄,红果)和瑰丽绝粉(产地甘肃,大果,粉果)为耐盐的番茄品种,番茄砧木406(产地山东,大果,红果)为耐盐的番茄砧木品种。在每隔2 d 1次的灌溉强度下,番茄苗期可适应盐浓度为 4 g·L-1,筛选强度为8 g·L-1。可以作为鉴别番茄幼苗耐盐性的指标为全株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株高、茎粗、功能叶片数和壮苗指数,而根冠比则不可作为番茄幼苗耐盐性的鉴别指标。
- 王毅门立志曹云娥黄健高丽红田永强陈青云
- 关键词:番茄苗期耐盐指标
- 水、旱稻千粒重和产量QTL效应的验证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验证水稻和旱稻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定位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其表型效应。【方法】(1)利用水、旱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BC1、F23个分离群体对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定位到的千粒重、单株产量的QTL效应进行选择验证。(2)依据千粒重、单株产量QTL两侧的分子标记按双标记、单标记进行选择验证。【结果】(1)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的遗传稳定,表型效应明显。旱田种植条件下,2个回交群体和自交育种群体携带有千粒重QTLtgw6.1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tgw6.1有利等位基因个体的均值差为3.18~3.62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效应为13.94%~18.15%;携带有单株产量QTLyp6.1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yp6.1有利等位基因个体的单株产量均值差为5.04~8.18g,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型效应为34.89%~58.88%。(2)QTL标记区间较大(如本研究中的标记区间,13.5cM)时,利用双标记选择更为可靠;标记与QTL距离较小(如本研究中的RM527,1.5cM)时,利用靠近QTL的单侧标记进行选择也可以获得较好效果。此外,本文还就QTL定位中的一因多效现象及MAS对数量性状选择的有效性等进行了讨论。【结论】利用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抗旱等复杂性状的选择效率是可行的。
- 刘立峰穆平张洪亮王毅李自超
- 关键词:早稻千粒重单株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