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伟

作品数:65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心脏
  • 15篇手术
  • 13篇外循环
  • 12篇动脉
  • 12篇体外循环
  • 12篇细胞
  • 11篇心脏瓣膜
  • 11篇瓣膜
  • 10篇心肌
  • 10篇内皮
  • 8篇动脉旁路
  • 8篇动脉旁路移植
  • 8篇动脉旁路移植...
  • 8篇移植术
  • 8篇旁路移植
  • 8篇旁路移植术
  • 8篇缺血
  • 8篇组织工程心脏
  • 8篇组织工程心脏...
  • 7篇内皮细胞

机构

  • 36篇江苏省人民医...
  • 2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97...
  • 1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武警广东总队...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5篇王晓伟
  • 13篇张宝仁
  • 11篇陈亦江
  • 11篇黄盛东
  • 11篇徐志云
  • 9篇魏磊
  • 9篇吴延虎
  • 8篇韩林
  • 8篇叶福林
  • 8篇徐骁晗
  • 7篇张杨杨
  • 6篇张石江
  • 6篇陈广明
  • 5篇秦建伟
  • 4篇孔祥清
  • 4篇许迪
  • 4篇曹克将
  • 4篇邵永丰
  • 4篇陈亮
  • 4篇陆凤翔

传媒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外科研究与新...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病案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Journa...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4
  • 8篇200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式化教学在普通外科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模式化教学方法在普通外科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学生对手术知识的掌握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轮转学习的60名外科学专业型研究生,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按照1个层面、2根动脉、3个方向、4个分离的模式化方法,结合教材及手术录像,讲解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单纯讲解教材及手术录像。教学前后分别通过答题考核方式评价手术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教学前评分分别为2(2,3)分和2(1,3)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学生的教学后评分分别为9(8,10)分和6(5,7)分,与教学前评分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学生评分提高6(6,7)分,高于对照组的4(3,5)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模式化教学方法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教学中优于传统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手术知识的掌握。
张冬生张冬生王晓伟王晓伟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手术教学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及其生理功能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及其生理功能。方法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作支架;将扩增的HUVECs种植在瓣膜上,体外静态构建TEHV,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收集瓣膜培养液,检测瓣膜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功能。结果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能完全去除,脱细胞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同新鲜瓣叶相比无明显变化以HUVECs做种子细胞,成功构建TEHV;瓣膜表面的内皮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长成连续的细胞层。细胞能够分泌t-PA、PAI-1、PGI2、NO、ET-1等。结论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为支架,种植HUVECs成功构建TEHV,其表面HUVECs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
王晓伟叶福林徐志云黄盛东韩林张宝仁
关键词:脐静脉心脏瓣膜生理功能
脉动应力预适应对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2006年
静态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未经过应力的预适应处理,植入体内时瓣叶上的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差、极易脱落。本研究旨在观察经脉动应力预适应的TEHV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
王晓伟徐志云黄盛东韩林张宝仁
关键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内皮细胞预适应动应力植入体内
外泌体介导的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可抑制膀胱癌的进展
目的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通讯在肿瘤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虽然已知外泌体可以包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来介导细胞间的通讯作用,但外泌体lncRNA在膀胱癌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外泌体介导的lncRNA...
梁家辕王晓伟郑瑞储海燕王美林张正东
关键词:膀胱癌外泌体生物标志物肿瘤进展
文献传递
积雪草酸对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对小鼠心肌组织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开胸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药物干预组(C组)。术后两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EVANS蓝-TTC联合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oechst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化-p38、p38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DHE荧光强度。结果:B、C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磷酸化p38表达、DHE荧光强度高于A组(P<0.05),而C组上述指标低于B组(P<0.05)。结论:积雪草酸对小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李璠杨骏艺马超王晓伟孙秀兰
关键词:积雪草酸缺血性损伤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与处理被引量:2
2015年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指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致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梗死引起的二尖瓣瓣叶对合困难,收缩期反流。这种反流实际上是由于瓣环、乳头肌及左心室结构等二尖瓣装置异常所致,其对心功能影响较大,预后相对较差。IMR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期或者心肌长期缺血而导致的心室重构期,心肌梗死相关的IMR约占40%。
徐骁晗王晓伟
关键词:二尖瓣闭锁不全心肌缺血冠心病
3D打印技术在肺段切除手术中作用的探讨
王晓伟
背向散射积分、组织多普勒与核素扫描对心肌缺血和存活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组织多普勒和组织定征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刘庆华王磊明田建明赵宝珍孔令山纪广玉王少雁朱浩徐激斌杨立信王晓伟
文献传递
自主研制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置入后封堵材料的表面内皮化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镍钛合金在体内长期置入可释放镍离子,引起血浆镍含量增高。目的:通过大体、扫描电镜及血浆镍含量的测定,了解左心耳封堵器置入后封堵材料表面的内皮化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9/2006-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选用南京农科院种猪养殖厂提供的苏钟小型种猪1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5只。方法:实验组使用自主研制的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对照组手术步骤相同而不施行左心耳封堵。主要观察指标:封堵前、封堵后1,3,6个月取外周静脉血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离子含量;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浆镍含量于封堵后1个月达高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封堵后6个月基本回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体及电镜结果表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在封堵后4周基本完成。结论:镍离子可以从封堵器表面释放导致血循环引起血浆镍含量升高,而封堵材料表面内皮化的形成阻碍镍离子的进一步释放。
史爱武孔祥清王晓伟陆凤翔许迪曹克将
关键词:镍钛记忆合金内皮化医学植入体
^(125)I粒子组织植入治疗难治性海绵血管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植入在难治性海绵血管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01/2006-03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海绵血管瘤患者4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I粒子组织植入治疗,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术前行CT/MRI或/和B型超声波检查,详细计算瘤体体积和所需处方剂量。植入粒子时应该避开神经,距离应大于17mm为宜。放射性粒子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的外形为圆柱状钛合金封体的125I放射粒子源(批号:国药准字H20045969),长4.5mm,直径0.8mm,平均能量27~35keV,半衰期60.1d,半价层0.025mmPb,组织穿能力为1.7cm。术中经皮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粒子,粒子以1.5~2.0cm的间距均匀排布于血管瘤组织中。术后应用CT/MRI检查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应用X射线检查有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果: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全部病例共植入125I粒子97粒,平均24.25粒,其中最少20粒,最多30粒。粒子平均活度1.85×107Bq,共1.79×109Bq。②术中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术后血液学检查正常。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0,12,14,24个月。随访期内CT/MRI检查可见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无复发,无明显放疗反应;X射线监测无粒子丢失或游走。结论:应用I粒子植入治疗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初步结果满意,有望成为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
王晓伟宋建星
关键词:碘放射性同位素血管瘤近距离放射疗法医用植入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