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烫吸海洛因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的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本院的2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2例患者均用大剂量维生素、激素、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高压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2例均为烫吸海洛因患者,亚急性起病,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口齿含糊不清伴饮水呛咳为突出表现。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及脑干白质内具有散在、对称性的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结论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以及与吸毒途径可能相关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 张侃袁敏王康
- 关键词:烫吸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高压氧
- 唾液酸沉积症1型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意义:一例病例报告
- <正>唾液酸沉积症是由NEU1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一名25岁的女性患者自十几岁开始有全面性强直阵挛癫痫发作,随后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和肢体肌阵挛。她的姐姐也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两姐妹父母为近亲婚配...
- 王康王飞胡静张建芳
- 文献传递
- 早期二线免疫治疗能改善抗NMDA受体脑炎病人的认知结局
- 目的 :对于中-重度抗NMDA受体脑炎的成年病人,早期联合应用静脉一线和二线免疫治疗与早期仅一线免疫治疗相比,对患者长期的认知功能改善是否有益。方法 :对16例急性期后的中-重度抗NMDA受体脑炎的成年病人与15例正常对...
- 王康陈钟琴吴登唱丁秋萍郑旭宁汪建文计彩红罗本燕
- 关键词:情景记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发作性运动诱发的肌张力障碍8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特发性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KD)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8例特发性PK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回顾文献进展。
- 彭国平袁敏王康罗本燕
- 文献传递
- 以骨折后足下垂为首发症状的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一例
- 目的:报道一例以骨折后足下垂为首发症状的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HNPP)患者。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完善肌电图和外周血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13岁男性患者,2014年8月27日以'左桡、胫骨骨折...
- 纪芳柯青王康罗本燕
- 文献传递
- 运动诱发试验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 <正>目的探索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 test,ET)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
- 纪芳柯青王康
- 文献传递
- 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两个新致病基因突变
- <正>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性血管异常,也是较为常见的继发性癫痫病因。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往往提示为基因突变...
- 王康吴登唱胡静张建芳
- 文献传递
- 运动诱发试验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索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患者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 test, ET)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45例PKD患者和同期来我院就诊的33例对照者行ET检测,其中对照组包括健康志愿者14名,周围神经病患者8例,外伤5例,反复肢体酸胀或肉跳者3例,平山病、重症肌无力及头晕患者各1例。将对照组ET的各项参数结果的平均值±2倍标准差作为参数的正常值范围。通过比较长、短时ET的阳性检出率、恢复率、长时运动后波幅最大降幅等指标,明确PKD患者ET的改变特征。结果(1)长时ET运动后波幅最大降幅的正常变化范围为-33%-2%,即最大降幅超过33%时则判定为阳性;而短时ET运动后即刻波幅变化的正常范围为-13%-27%,则即刻波幅增加超过27%或降低超过13%即判定为阳性。(2)PKD组的ET阳性率为36%(16/45);与对照组相比,PKD组长时运动后波幅的最大降幅(25.5%±13.4%与16.2%±8.6%,t=-3.72,P=0.00)和面积的最大降幅(31.8%±16.3%与19.0%±16.8%,t=-2.39,P=0.02)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中的19例非离子通道疾病患者与14名健康对照者的ET各项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尽管27例PKD患者用药1个月后症状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的ET各参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D患者的ET结果可以为阳性,其中长时ET阳性居多。部分PKD患者ET阳性从电生理的角度提示骨骼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其发病。
- 纪芳王康罗本燕柯青
-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肌电图
- 病例三:内科病历
- <正>陈某,男,19岁,因发作性跌倒半年就诊。14岁发病,因不明原因跌倒就诊,发作时意识清楚,时间短暂,特别在下楼时、地面不平和紧张时,曾被诊断为PKD,予以卡马西平后,出现严重肌阵挛以致无法行走。查VEEG提示可疑全面...
- 王康
- 文献传递
- 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两个新致病基因突变
- 王康吴登唱胡静张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