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普体验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营养科普体验活动"对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认知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重庆市某小学五、六年级、某中学初一、二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n=501)和对照组(n=522),对干预组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普体验活动,干预前全体学生进行基线问卷调查,干预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即刻效果评价;9个月后对干预组进行随访调查(n=472)。结果干预组营养得分干预前(9.03±2.75)分,干预后即刻(14.70±3.28)分(U=29.78,P<0.01);干预9月后(12.35±2.89)分,低于干预后即刻得分(U=12.40,P<0.01),高于干预前(U=18.04,P<0.01)。干预组干预后即刻食品安全得分(13.08±4.12)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9月后和对照组(P<0.01)。结论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普体验活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周文洁李革且亚玲曾缓王华平王婧秋张芝娇赵勇
- 关键词:营养知识食品安全
- 重庆市大学城两所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认为、行为和态度调查分析
- 周文洁李革蒲昫頔张芝娇王华平曾缓赵勇
- 关键词:营养知识食品安全
- 重庆市2所中小学校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认知行为调查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2所中小学校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宣教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重庆市1所小学五、六年级和1所中学初一、二年级的1 05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8.59±3.05)分,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7.60%,初中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小学生(u=4.41,P<0.01)。有74.35%的小学生和53.42%的初中生坚持每天吃早餐,小学生常吃早餐的构成比高于初中生(χ2=58.85,P<0.01)。仅有29.08%的小学生和15.85%的初中生表示经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小学生高于初中生(χ2=31.57,P<0.01)。结论中小学生在营养认知、饮食行为习惯和食品安全关注方面有较大差异。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宣教方案并进行干预,维护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
- 周文洁李革曾缓蒲昫頔且亚玲王华平张芝娇赵勇
- 关键词:营养科学饮食习惯知识
- 以网络为平台提升公共卫生科普兴趣小组健康科普能力
- 2013年
- 以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科普兴趣小组近几年以网络为平台,提升健康科普能力的实践为例;探索运用微博、贴吧、QQ、Skype等新载体,开展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健康科普能力建设,取得初步成绩。初步论证,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来提升学生科普能力是可行的。但是,如何提高科普效率、确保科普质量,如何调动更多师生的参与积极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王华平赵勇韩令力张勇曾缓王婧秋吴超李昆
- 关键词:网络平台科普能力医科院校
- 重庆三峡库区卫生人员血吸虫病防治能力现状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重庆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万州、开县及云阳3个区县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问卷调查主要研究一般情况如年龄、学历、血防工作经历、血防治知识知晓、培训等。定性访谈主要探讨血防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对卫生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的卫生人员血防知识全部正确率进行χ2检验。访谈录音用定性分析软件MAXqda,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180名,访谈25名卫生人员。93.33%为大专或以下学历,73.33%未从事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没有专职人员。47.78%对基本血防知识缺乏了解,影响因素为职业和学历。75.56%在最近1年未参加过培训。流动人口及本地居民的血清学监测难以开展,钉螺监测人员不足,缺乏专业技能。对居民的健康宣传限于在开展传染源或螺情监测时发放传单,学生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尚未开展。政府投入有限,部门间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结论三峡库区的医疗卫生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低,缺乏培训。传染源及钉螺监测,居民健康教育已逐步开展。需加强政府领导及投入,强化血防队伍防治能力建设,可派卫生人员到疫区学习。亟须有效完成各项监测,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多部门合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 曾缓逯嘉王华平王宏唐小清唐文革罗飞汪洋
- 关键词:血吸虫病三峡库区卫生人员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