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星
- 作品数:49 被引量:181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泉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期手机辐射暴露后大鼠仔鼠前额叶皮质多巴胺D1亚型受体的表达变化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孕期手机辐射暴露对大鼠仔鼠前额叶皮质多巴胺D1亚型受体(D1DR)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辐射组和高剂量辐射组。各组新生鼠随机分别留养80只,分别于出生后第1、10、40和60天取脑前额叶皮质待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1DR表达的位置及强度,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D1DR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实验结果显示,D1DR表达在神经元的胞质、胞膜和轴突,两个辐射组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辐射组显著低于低剂量辐射组(P<0.05);Real-time PCR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孕期手机辐射暴露可导致仔鼠前额叶皮质的D1DR表达水平降低。
- 李容王凌星刘良财张燕琴
- 关键词:孕期手机辐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被引量:4
- 2003年
- 蔡若蔚黄红红洪志林叶励超王凌星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急性脑梗死血栓形成
- 尤瑞克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F-κB、TNFa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探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索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线栓组和治疗组。线检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模型,通过缺血2 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再灌注24 h。比较脑梗塞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左侧大脑皮质内NF-κB p65、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线栓组低,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 <0. 01);缺血侧脑皮质内NF-κB p65和TNF-α的表达均较线栓组低(P <0. 01);(2)与线栓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脑梗塞体积小,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1); NF-κB p65和TNF-α表达均较线栓组减少(P <0. 01)。结论:尤瑞克林注射剂减少实验大鼠脑梗塞体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神经保护作用。
- 杨美丽洪志林蔡若蔚叶励超陈雅芳王凌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核因子ΚB尤瑞克林
- 以脑膜脑炎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一例
- 2013年
-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以“头痛、发热5d”于2011-08-1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d始出现头痛、发热,自测体温37.5。C,伴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1次,无胸闷、胸痛、咳嗽、咳痰等。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及哮喘病史。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20次/min,心率62次/min,血压125/75mmHg。
- 潘莹钱家强王凌星
- 关键词:脑膜脑炎肺炎
- 42例脑梗死后痴呆临床分析
- 2002年
- 目的 分析 4 2例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病情况 ,探讨产生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 所有病人在入院时及发病后 3个月均进行临床和智能评估 ,入院时均行头颅 CT/ MRI检查 ,痴呆的诊断参照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编《精神病诊断和治疗手册》第 4版 (DSM- IV)。结果 3个月后随访有 4 2例患者 (15 .8% )出现脑梗死后痴呆 ,痴呆的发生与高龄 ,文化程度低 ,高血压 ,糖尿病 ,脑梗死的部位、侧向、数目等有关。结论 脑梗死后痴呆比较常见 ,患者自身素质 (如年龄、文化程度 )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 ) ,以及脑梗死病灶的相关因素 (如部位、侧向、数目 )
- 黄红红王凌星
- 关键词:脑梗死痴呆影响因素
-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亚急性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亚急性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2周CIMT治疗,每日连续治疗3h,每周治疗5d,共治疗2周;对照组则给予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疗程结束1d时及疗程结束6个月时分别采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并采用运动活动记录表上肢使用数量(MAL-AU)和运动活动记录表上肢动作质量(MAL-HW)评定偏瘫侧上肢使用能力.结果 疗程结束1d时治疗组FMA、WMFT、MAL-AU和MAL-HW评分分别为(53.81±2.59)分、(66.68土3.54)分、(1.89±0.88)和(3.26土0.65);对照组分别为(48.61±4.48)分、(62.10±7.97)分、(1.25±0.64)和(2.65±0.93).疗程结束6个月时治疗组FMA、WMFT、MAL-AU和MAL-HW评分分别为(57.53±2.01)分、(69.57±3.00)分、(3.00±0.82)和(3.84±0.69),对照组分别为(53.30±2.88)分、(66.20±3.59)分、(2.20±1.06)和(3.25±0.64).经统计学比较,发现上述时间点治疗组FMA、WMFT及MA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MT治疗能进一步促进亚急性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且其疗效至少持续半年,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红红王凌星张泉香吴凌峰林若庭
-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上肢
- 原发性化脓性脑室炎2例临床分析
- 2022年
- 本文报告2例原发性化脓性脑室炎。病例1为60岁女性,因精神行为异常入院,表现为自言自语、烦躁不安,伴发热,就诊期间出现痫样发作。查体发现神志浅昏迷,瞳孔对光反应灵敏,疼痛刺激四肢见活动,双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颈抵抗,Kernig征阴性。病例2为58岁男性,以尿频、尿痛伴发热、头痛起病,经治疗后尿路刺激症状改善,发热头痛无缓解。体格检查发现锥体束受累、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患者完善脑脊液检查提示细胞数增多,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脑室积脓,结合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为原发性化脓性脑室炎。经积极抗感染后,恢复良好。原发性化脓性脑室炎仅少量个案报道,易被误诊,通过分析2个病例的临床诊治过程,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
- 伍海宁黄俊颖吴玮琦吴博文洪姗燕杨滢霞王凌星
- 关键词:MRI
- 宫内缺氧对成年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研究宫内慢性缺氧对成年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孕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宫内慢性缺氧组。观察子鼠生长发育状况,于12周龄每窝随机选取雄性子鼠各1只,采用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胰腺切片H-E染色观察胰岛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胰岛中胰岛素、Bcl-2、Bax、NF-κB表达。结果宫内慢性缺氧组子鼠出生时及12周龄胰腺质量/体质量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成年大鼠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多数增生肥大;胰岛胰岛素的表达明显减弱;胰岛Bax、NF-κB的表达高于对照组,Bcl-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内慢性缺氧可导致子代大鼠胰腺发育受损;大鼠成年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后者可能与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凋亡增加有关。
- 蔡辉耀李希圣黄子扬王凌星李美美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细胞凋亡
- 五种风险量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及不良转归预测的比较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比较5种风险量表对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与不良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02例,用多中心脑卒中调查评分;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脑卒中预测评分;基线血糖、头颅CT早期脑梗死征、高密度血管征、年龄和NIHSS组合评分;血管事件健康风险汇总评分(THRIVE);入院血糖、种族、年龄、性别、入院收缩压、脑卒中严重程度组合评分等分别预测静脉溶栓后sICH与不良转归。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衡量量表预测能力。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的最佳量表截点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THRIVE≤3分)99例和高危组(THRIVE≥4分)103例,探讨分组与90d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5种风险量表预测sICH的AUC<0.8;THRIVE预测静脉溶栓后90d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AUC最高(AUC=0.833,95%CI:0.768~0.893;AUC=0.813,95%CI:0.754~0.872)。THRIVE评分高危组较低危组90d不良预后更高(OR=11.498,95%CI:5.470~24.167,P<0.01)。结论5种风险量表对AIS静脉溶栓后sICH预测能力一般,THRIVE评分对90d不良转归预测能力较好。
- 蔡乾昆林若庭林化松王凌星叶励超陈春暖黄红红蔡若蔚
- 关键词: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尿激酶结合低分子肝素 (肝素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意义 ,探讨它们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作用。 方法 入选病例 12 9例 ,随机分为尿激酶 +肝素组、肝素组及对照组 (各 4 3例 )。采用χ2 检验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 尿激酶 +肝素组治疗后 2 h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肝素组和对照组 (P<0 .0 1)。尿激酶 +肝素组治疗后 8周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和肝素组 (P<0 .0 5 ) ,而肝素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尿激酶 +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在治疗后 2 h和 8周均为最佳 ,是超早期脑梗死治疗的最佳选择。
- 蔡若蔚洪志林叶励超王凌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尿激酶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