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

作品数:102 被引量:77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5篇狼疮
  • 60篇红斑
  • 60篇红斑狼疮
  • 55篇系统性红斑
  • 55篇系统性红斑狼...
  • 25篇基因
  • 19篇细胞
  • 14篇抗体
  • 13篇外周
  • 13篇外周血
  • 13篇免疫
  • 13篇抗磷脂
  • 12篇红斑狼疮患者
  • 12篇发病
  • 11篇系统性红斑狼...
  • 9篇蛋白
  • 9篇磷脂抗体
  • 8篇神经精神
  • 8篇SLE
  • 7篇血小板

机构

  • 6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上海市免疫学...
  • 1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102篇王元
  • 58篇陈顺乐
  • 46篇鲍春德
  • 46篇顾越英
  • 44篇沈南
  • 17篇叶霜
  • 17篇杨程德
  • 14篇陈晓翔
  • 12篇钱捷
  • 10篇胡大伟
  • 7篇陆晓晔
  • 7篇张巍
  • 6篇徐亮
  • 6篇吕良敬
  • 6篇韩光明
  • 5篇吴慧
  • 5篇钱捷
  • 5篇叶萍
  • 4篇郭丽萍
  • 4篇冯学兵

传媒

  • 29篇中华风湿病学...
  • 10篇上海医学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现代免疫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华医学会全...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1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磷脂抗体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1年
应用改良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拾测抗磷脂抗体。该法特异性强,经心磷脂抑制试验,其抑制率达67%,经心磷脂吸附纯化后,各类抗心磷脂抗体(ACL)与相应的抗人IgG、IgA、IgM均无反应,沉淀线消失。该法重复性好,三次重复实验附合率达87%。本文对1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检测IgG、IgA、IgM三类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磷脂酰丝氨酸、抗磷脂酰肌醇、抗磷脂酰甘油、抗磷脂酸等五种负电性磷脂抗体,分析其阳性率及该抗体与疾病的相关性。本文发现各种抗磷脂抗体(APL)在SLE的阳性率十分接近,33~45%。但各类抗不同磷脂抗体的阳性率差异较大,5~32%。SLE患者的血栓形成与阳性抗磷脂抗体显著相关,分别是IgG-ACL(P=0.002),IgG-APA(P<0.05),IgG-APG(P<0.05)。抗磷脂抗体的升高还与SLE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关(P<0.05);但异常APL与自发性流产的关系尚无统计学意义。本文还发现抗ds-DNA(Farr试验)的升高和阳性直接Coomb′s试验与升高水平的APL显著相关(P<0.05)。抗心磷脂抗体较其他四种负电性磷脂抗体的阳性率高且敏感。因此ACL可作为临床血栓形成的危险标志性检测。
王元顾懿陈顺乐
关键词:ELISA抗磷脂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研究家族性SLE患者、一级亲属和正常人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探讨家族性SLE发病机制。方法首先从外周血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单链、双链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机制标记上荧光染料Cy3后,使用基因芯片扫描仪进行图像扫描。使用分析软件进行表达差异和聚类分析。结果在3000多个基因中,鉴定出59个基因存在表达差异,其中有34个基因表达上调,25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与散发性SLE患者的表达差异基因基本相同。在34个表达上调基因中,有22个基因在SLE患者和其未患病的姐妹中都表达上调;在2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中,有17个基因在SLE患者和其未患病的姐妹中都表达下调。聚类分析显示根据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可明确地将SLE患者、未患病亲属及正常人对照区分开。结论该基因芯片技术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能有效地进行家族性SLE疾病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
韩光明陈顺乐沈南华晶王元鲍春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成员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基因IFIT1的功能初探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基因IFIT1的功能。方法首先将IFIT1从穿梭表达克隆转入真核表达克隆,然后转导进入Jurkat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再用CD3和CD28刺激单克隆,检测膜分子的表达、细胞凋亡、增生、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生物学指标;最后应用RNAi技术,下调IFIT1的表达,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比较分析IFIT1的功能。结果IFIT1的过表达在T细胞中能诱导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的分泌增加,下调IFIT1的转录水平后能部分下调IL-4和IL-10表达,而与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细胞的增生、凋亡无关。结论SLE相关新基因IFIT1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与Th1/Th2的失衡有关。
陈兴国池淑红顾越英叶霜陈晓翔汤建平张巍占一凡鲍春德王元陈顺乐沈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IFIT1基因表达发病机制细胞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链DNA水平的研究
赵宝景黄新芳沈南陈顺乐王元
可溶性fractalkine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fractalkine(sFKN)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0例NPSLE患者(病例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和脑脊液(CSF),5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对照组)、39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17例无神经精神病变的结缔组织病(noNP-CTD组)、28例排除神经系统炎症的非结缔组织病(非CTD组)的CSF,将病例组分为弥漫性NPSLE(DNPSLE亚组)和局灶性NPSLE(FNPSLE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标本中的sFKN水平。结果DNPSLE亚组的血清及CSFsFKN均显著高于FNPSLE亚组(P值均<0.01);DNPSLE亚组的CSFIgG显著高于FNPSLE亚组(P<0.01),病例组和SLE对照组的血清sFKN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DNPSLE亚组的CSFsFKN水平显著高于noNP-CTD组和非CTD组(P值均<0.01),而FNPSLE亚组与noNP-CTD组和非CT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治疗后的血清及CSFsFK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病例组和SLE对照组中所有患者的血清sFKN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671,P<0.01)。病例组CSFsFKN水平与IgG水平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sFKN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的一个指标。检测NPSLE患者血清及CSF的sFKN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指导NPSLE的诊断和治疗。
郭玲陆晓晔王元郑辉陈玉强鲍春德陈顺乐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性狼疮FRACTALKINE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白细胞TNFRSF12mRNA表达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了解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 12 (TNFRSF12 )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是否异常 ,初步判断TNFRSF12是否为SLE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TaqManone stepRT PCR方法 ,分别对SLE病人、正常人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病人外周血白细胞TNFRSF12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LE病人TNFRSF12mRNA的表达形式与表达量和正常人相比均存在差异 ,SLE病人白细胞存在TNFRSF12mRNA的两类形式剪切体 ,分别为编码膜结合蛋白形式和分泌形式的TNFRSF12 ,而正常人只有后者 ,在PHA刺激后才开始同时表达前者。并且TNFRSF12mRNA在SLE病人中的表达量与病情活动度和肾脏累及相关。结论 :提示TNFRSF12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因此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王元李博沈南陈顺乐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AQMANONE-STEPRT-PCR易感基因
PBX1基因3'末端SNP rs318569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1号染色体1q23区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 PBX1(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1)的3’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
黄新芳沈南梁栋毛寒倩钱捷陈顺乐鲍春德顾越英王元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的研究
陈顺乐沈南顾越英鲍春德杨程德叶霜王元胡大伟张巍陆瑜
199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国际合作项目、5个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4个卫生部基金共15个项目资助,进行了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关键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学诊疗
功能性磁共振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累及神经系统的称之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发生于14%-75%的SLE患者^[1],是SLE活动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NPSLE包括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累及,
郭玲陆晓晔王元
关键词:神经精神性狼疮功能性磁共振ERYTHEMATOSUSSYSTEMICLUPUS主要死亡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免疫调控通路的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通过基因表达谱勾画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机制中可能的免疫调控通路。方法 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研究了 10例SLE(包括 2例SLE同胞对 )和 10份正常对照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和临床免疫表型的聚类分析和比较 ;筛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达的SLE相关基因 ,并在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芯片表达谱结果。结果 聚类分析揭示SLE临床免疫表型与基因表达谱特征存在关联。获得 2 5个显著性差异表达的SLE相关基因 ,其中大部分未经报道。转录水平直接验证了其中C/EBPD ,LY6E ,OAS2三个基因的表达 ;较大样本独立验证了C/EBPD ,LY6E在SLE中的表达上调 ;蛋白质水平验证了C/EBPD的高表达。结论 SLE基因表达谱可能是其临床免疫表型的分子基础 ,探讨了通过基因表达谱进行SLE分型乃至鉴别诊断的可能性。通过显著性差异表达的SLE相关基因 ,推测干扰素及其免疫调控通路在SLE发病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叶霜沈南顾越英陈顺乐韩光明冯修高冯学兵陈兴国华晶黄文群王元鲍春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表达谱寡核苷酸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