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洁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脑瘫儿童患者32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疗法,治疗组予计算机辅助语言认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邓晓青古丽梅潘洁王淑芬
- 关键词:脑性瘫痪语言障碍语言康复
- 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在颅脑损伤语言认知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语言康复效果。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与计算机辅助的方法分2组进行对照治疗。结果计算机辅助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与计算能力、语言及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语言认知康复系统对改善颅脑损伤的语言认知功能障碍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邓晓青古丽梅潘洁王淑芬
- 关键词:颅脑损伤
- 躯干控制能力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编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FMA平衡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潘洁廖亮华王淑芬江兴妹
- 关键词:躯干控制脑卒中
- 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WeeFIM)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Wee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后能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功能独立性,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古丽梅叶志卫陈晓玲潘洁周冰峰
- 关键词:康复训练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疗效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评估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两组均进行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中D项和E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可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邓晓青滕新古丽梅王淑芬廖亮华潘洁
- 关键词:脑性瘫痪儿童
-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取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7,对照组分别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潘洁滕新古丽梅叶志卫
-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对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技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从肌肉的硬度、肢体的摆动度、肌力、关节伸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治疗可提高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邓晓青滕新古丽梅王淑芬廖亮华潘洁
-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比较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延迟开始实施康复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根据介入的时间将57例患者分成早期组(29例)和延迟组(28例)。两组患者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定,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结果早期组Mayo肘关节评分(P<0.01)、ROM(P<0.05)均优于延迟组;两组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 廖亮华江兴妹叶志卫罗林坡潘洁
-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康复关节活动度
- 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选择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各项评分量表评定躯干控制能力(...
- 廖亮华江兴妹叶志伟古立梅钟志锋罗林坡黄步哲滕新潘洁
- 关键词: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被引量:7
- 2009年
- 相关资料表明,大约有8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60%左右的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简述近年来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新进展,包括康复治疗、传统的中医意念疗法、运动想象疗法、物理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等方法及对未来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
- 潘洁
- 关键词:运动想象疗法物理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