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士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厦门市委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建设地区新形象 增创地区新优势
- 2002年
- 地区形象建设应把握好全局与地区、总体与单体、外形与内涵、长期与近期、建设与管理、开发与展示、领导与群众等关系。
- 洪英士
- 社会主义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发展先进生产力──兼述厦门市经济特区建设20周年历程
- 2002年
- 洪英士
- 关键词: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
- 从宏观经济走势看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
- 2006年
- 扎实推进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是中共厦门市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立足厦门实际,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富民强市,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年初召开的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促进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如何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厦门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厦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强做大厦门经济特区,正成为备受厦门全市乃至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为解读厦门市"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决策,我刊与中共厦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编辑了本期《厦门: 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专题。
- 洪英士
- 关键词:宏观经济走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
- 试论厦门对“三农”工作机制的创新
- 2005年
- 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可以说在“三农”工作方面已经探索和闯出一条新路。厦门特区从建立健全“三农”工作机制入手,有效地调动了积极因素和发展要素,开创出“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 洪英士
- 关键词:三农
- 发展新的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
- 2003年
- 文章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发展新的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市场化组织 程度的重大意义,总结出我国农业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几种类型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 持的几项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快发展新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的几条途经。
- 洪英士
- 关键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 厦门岛外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厦门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特区城市,其城市化进程一直走在福建省甚至全国前列。但是,厦门岛内外的城市化进程却并不平衡,尤其是岛外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岛内。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厦门岛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进程,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促进厦门岛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贺东航洪英士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 让农民享受工业化的成果
- 2007年
-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厦门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特区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三农”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实惠和成果,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
- 洪英士
- 关键词:农民群众工业化
- 厦门村级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2004年
- 我市共有295个行政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得益于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村级经济比内地显示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集体财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引以充分重视.
- 洪英士
- 关键词:村级经济农村农业用地就业渠道
- 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好“第二个趋向”——三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
- 2006年
- 本文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述的深切体会入手,结合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对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进行总结和思考。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抓住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根本问题,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公平公正等方面大力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第二个趋向”。
- 洪英士
-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
- 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工作机制的要求
- 2003年
- 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目标。总的来说,发展还很不平衡。实践证明,加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自身规律的认识,并形成了一整套农村工作机制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特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下降。这并不是悲剧,农业份额的下降,将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份额居高不下,只能意味着当地的农业是落后的。由此可以看出。
- 洪英士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作机制农业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