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小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狼疮
  • 21篇系统性红斑
  • 21篇系统性红斑狼...
  • 21篇红斑
  • 21篇红斑狼疮
  • 19篇细胞
  • 12篇淋巴
  • 12篇淋巴细胞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9篇系统性红斑狼...
  • 9篇红斑狼疮患者
  • 6篇凋亡
  • 6篇细胞凋亡
  • 6篇活化
  • 4篇血淋巴细胞
  • 4篇外周血淋巴细...
  • 4篇分子
  • 4篇SLE患者
  • 3篇血管

机构

  • 18篇深圳市人民医...
  • 17篇暨南大学
  • 15篇暨南大学第二...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作者

  • 37篇洪小平
  • 13篇刘冬舟
  • 13篇叶志中
  • 12篇谭艳红
  • 10篇孙保东
  • 8篇李富荣
  • 7篇戴勇
  • 6篇肖学吕
  • 4篇王新根
  • 4篇齐晖
  • 3篇蔡文虹
  • 3篇冯小欣
  • 3篇黄瑞芳
  • 2篇陈晓琳
  • 2篇任莉莉
  • 1篇曾芙蓉
  • 1篇褚爱春
  • 1篇黄勤
  • 1篇齐晖
  • 1篇庄俊汉

传媒

  • 4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器学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治及医疗保健方面发展迅速,可分析大数据并且挖掘内在联系.机器学习应用于SLE可揭示疾病异质性特点及复杂机制,利用大数据及算法构建模型可解决临床问题,完善患者的分层,优化治疗策略,完善疾病的评估系统,有助于精准医疗.
刘红阳赵倩倩陈嫣然刘冬舟洪小平
关键词:红斑狼疮人工智能大数据
DNAM-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DNAM 1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 ,以阐明DNAM 1抗原在SLE患者体内活化作用以及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31例SLE患者和 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PHA刺激培养 72小时后 ,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膜表面DNAM 1抗原的表达。同时检测SLE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 补体 ,疾病活动性用SLEDAI记分。结果 :SLE患者CD+4、CD+8淋巴细胞上DNAM 1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活动期SLE组CD+ 4、CD+ 8细胞上DNAM 1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静止期SLE组 (P <0 0 1) ,而静止期SLE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LE患者CD+8细胞DNAM 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C3和C4 补体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CD+4细胞DNAM 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C3和C4 补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 ;活动期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DNA 1表达增高 ;SLE患者CD+8细胞DNAM 1表达异常与SLEDAI、抗dsDNA抗体、C3和C4 补体之间有明显相关 ,CD+8细胞活化程度可能与SLE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故DNAM 1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发病机理。
李富荣叶志中戴勇齐晖任莉莉洪小平王新根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系统性红斑狼疮
五组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探讨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分别单用和联合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5 3例AS患者分别服用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 +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 +柳氮磺吡啶。随访 3a以上 ,比较不同服药组治疗 1a后各临床参数的变化和 3a间病情缓解率。结果 :5种治疗方案 1a后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 (ESR)和C 反应蛋白 (CRP)均显著改善 (P均 <0 0 1) ;各治疗方案间的比较 ,晨僵时间和CRP在 2个联合用药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 3个单用药组 (P均 <0 0 5 ) ;临床缓解率在 5个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临床缓解率高低顺序依次是 :甲氨蝶呤 +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 +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柳氮磺吡啶。结论 :3种慢作用抗风湿药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对AS均有疗效 ;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包含甲氨蝶呤的治疗优于不含甲氨蝶呤的治疗。
叶志中庄俊汉汪迅许香广洪小平孙保东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远期疗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尿路感染分析
2004年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医院尿路感染情况 ,探讨SLE患者医院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元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的 332例SLE患者 ,选取其中出现尿路感染的病例 ,分别记录相关资料。结果 SLE患者发生医院尿路感染共 2 9例 (8 73% ) ,感染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76 6 7% )。强的松用量≥ 15mg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激素用量 <15mg组 (30 15 %vs 13 2 6 % ,P <0 0 1) ,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 (2 6 2 7%vs 9 4 6 % ,P <0 0 1)。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另外 ,住院时间越长 ,疾病活动指数越高 ,越易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组C反应蛋白 (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 (P <0 0 1)。结论 尿路感染是SLE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形式之一 ,SLE患者医院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性别、住院天数、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否留置导尿管、疾病是否活动等。CRP是区分SLE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的一个有用指标。
刘冬舟楮爱春李涌泉谭艳红肖学吕洪小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5年7月至2012年9月确诊的12例弥漫性CTD并发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 DAH主要表现是咯血、胸闷、呼吸困难、血红蛋白下降;X线胸片、高分辨率CT可出现新发的肺部浸润影。弥漫性CTD合并DAH的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2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2例;诊断DAH时的年龄:SLE(26±8)岁,MPA分别为12岁和42岁,GPA为51岁和57岁;诊断DAH时的病程:SLE(18±14)d,其中有3例SLE患者以DAH为首发症状,另外有1例MPA患者也以DAH为首发症状;SLE合并DAH时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为(18±5)分,抗核抗体呈高滴度,MPA/GPA患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分别呈阳性;9例患者发生明确感染;共有9例患者接受了激素冲击治疗,10例应用免疫抑制剂,7例行机械通气,2例行血液透析,所有患者病程中均使用抗生素。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 DAH与弥漫性CTD原发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弥漫性CTD合并DAH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柯正华刘翠莲洪小平刘冬舟
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弥漫性肺泡出血
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系的建立及表型和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体外扩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其表型和功能,探索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15例SLE患者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表型,并用MTT法观察γδT细胞对Daud i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建立了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系,其平均纯度为(58.1±11.2)%,较正常对照组(80.3±9.2)%偏低(P<0.05);其细胞表型为:Vδ1(34.4±24.5)%、Vδ2(61.9±28.6)%、Vδ3(16.1±10.6)%、Vγ9(76.4±11.8)%,其中Vδ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而Vδ1和Vδ3表达增加(P均<0.05);其细胞毒作用在二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Vδ、Vγ基因的取用表达存在差异,提示其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孙保东徐红先肖学吕李富荣谭艳红冯小欣刘冬舟洪小平蔡文虹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ΓΔT细胞细胞毒作用
CD_(69)与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活化被引量:5
2002年
李富荣戴勇齐晖任莉莉王新根叶志中洪小平
关键词:CD69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活化T细胞B细胞
IL-18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研究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在IL - 18刺激下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AnniexinV联合PI染色定量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 ,分析了 12例活动期和 2 6例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PBL在IL - 18刺激培养后凋亡发生率 ,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Fas蛋白的表达以及疾病活动性与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在IL - 18刺激培养作用下 ,活动期LN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1) ,而非活动期则无明显区别 (P >0 .0 5 ) ,疾病活动性与体外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 (P <0 .0 1)。bcl-2表达活动期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非活动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Fas表达活动期显著升高 (P <0 .0 0 1) ,非活动期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IL - 18可引起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增高 ,表明IL- 18在体内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李富荣戴勇叶志中陈晓琳洪小平谭艳红王新根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淋巴细胞IL-18凋亡FAS
白塞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白塞病(BD)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BD合并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诊断明确的BD患者32例(白塞病组)和对照组2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塞病组血浆TAT、D-Dimer水平均明显升高(5.18±0.99比2.09±0.56)μg/L,P<0.01;(567.67±92.02比246.26±63.77)ng/ml,P<0.01),血浆vWF、GMP-140、Fg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16.84±27.20比98.90±26.72)%,P<0.05;(12.42±3.98比10.16±3.42)μg/L,P<0.05;3.16±0.85比2.65±0.84,P<0.05)。结论白塞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
刘冬舟褚爱春洪小平谭艳红孙保东冯小欣肖学吕
关键词:白塞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活动期SLE患者T、B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李富荣叶志中戴勇齐晖任莉莉洪小平王新根
关键词:SLEB淋巴细胞CD69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