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中立
- 作品数:57 被引量:249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上T波峰末间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手工测量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急性期和恢复期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的T波峰末间期(Tp-Te),并按心梗急性期是否发生过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对比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心梗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Tp-Te间期的差别。结果心梗急性期的Tp-Te显著长于心梗恢复期的Tp-Te(P<0.01),但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表心电图T波的Tp-Te能够反映急性心梗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但目前要有Tp-Te评价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易患性还需慎重。
- 周忠洪中立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T波峰末间期
-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评价与合理选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可分为三大类:(1)促胰岛素分泌剂;(2)胰岛素增敏剂;(3)葡萄糖吸收抑制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可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glinides),后者又称苯酸类,包括苯甲酸衍生物和苯丙氨酸衍生物。胰岛素增敏剂可分为双胍类和格列酮类(glitazones),后者又称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目前上市的葡萄糖吸收抑制剂为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曲静伟洪中立
- 关键词:口服降血糖药物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苯甲酸衍生物葡萄糖吸收噻唑烷二酮类
- 第22届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有关心衰研究论文简介被引量:1
- 2001年
- 洪中立
- 关键词:心力衰竭药物疗法起搏治疗预后
-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远期疗效观察
- 2002年
- 周亦秋洪中立
- 关键词:疗效观察充血性心肌病
-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者,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 0例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另一组36例应用格列本脲。根据达到目标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单药未能达标者加用阿卡波糖,治疗期12周。每位患者均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显像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右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格列本脲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3. 70±0 . 5 7)mm对(3 .72±0 . 5 9)mm ,(5 . 4 6±0 .82 ) %对(5 .70±0 .84 ) % ,(2 0 . 5±5 . 0 ) %对(2 0 . 1±5 . 1) % ,P >0 .0 5 ]。格列吡嗪控释片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异[(3 .72±0 . 6 2 )mm对(3 .73±0 . 6 3)mm ,(19. 8±5. 5 ) %对(19. 9±5 . 8) % ,P >0 . 0 5 ];但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治疗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 6 7±0 .79) %对(9. 4 6±3 .81) % ,P <0 . 0 1]。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可能改善2型糖尿病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毛玉山李福军周丽诺叶红英杜娟陈长喜申定国黄童洪中立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吡嗪控释片内皮功能
- 血管紧张素受体及其拮抗剂研究近展被引量:5
- 2001年
- 曹庆华洪中立
- 关键词:抗动脉硬化降尿酸抗心衰ARB
- 宁波市某石油化工企业退休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调查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调查宁波市某石油化工企业全体老年退休员工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了该企业1709例60岁以上退休员工的甲状腺疾病史和甲状腺功能状况。结果在该老年人群中,已知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3.8%,女性6.7%,男性2.3%;否认有甲状腺疾病史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为6.7%,女性9.7%,男性5.2%;该老年人群已知与新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总患病率达10.2%,女性15.8%,男性7.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占新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的87.3%。结论宁波市老年石化退休员工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高达10.2%,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最为多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 毛玉山刘志民陈长喜黄童洪中立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新方法
- 2004年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现象是影响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和远期预后的重 要原因,本文就局部血栓吸引、栓子捕捉及血栓溶解等防治无再流的新方法进行综述。
- 潘伟民洪中立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栓子无再流现象血栓溶解急性期
- 第22届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有关冠心病研究成果简介
- 2000年
- 洪中立
- 关键词:病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估冠心病
- 慢性心衰研究近况
- 2003年
- 洪中立
- 关键词:慢性心衰Β阻滞剂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