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婷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余姚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重型
  • 5篇创伤
  • 4篇预后
  • 4篇脑损伤
  • 3篇休克
  • 3篇通气
  • 3篇热射病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症
  • 3篇颅脑
  • 3篇静脉
  • 3篇机械通气
  • 3篇肠内
  • 3篇肠内营养
  • 2篇营养
  • 2篇预后分析
  • 2篇衰竭
  • 2篇重型创伤性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8篇余姚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沈婷
  • 13篇吴立峰
  • 6篇吕建森
  • 3篇赵飞
  • 2篇李子龙
  • 1篇周三权
  • 1篇夏亮
  • 1篇徐杰丰
  • 1篇汪正权
  • 1篇柳芳莉
  • 1篇章卫桥
  • 1篇邱伟峰
  • 1篇叶森
  • 1篇赵敏娜

传媒

  • 5篇现代实用医学
  • 5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重症医学十年...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肠内营养患者持续喂养和间歇喂养的对比研究
2025年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危重症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营养底物,还能维持肠道完整性、调节应激和全身免疫反应、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及改善预后[1-5]。对于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临床通常采用管饲喂养,喂养方式包括持续喂养(continuous feeding,CF)和间歇喂养(intermittent feeding,IF)[5-6]。
黄亚波姜芳荣吕文茜童林超赵燕波沈婷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肠内营养
重症超声联合Pcv-aCO_(2)检查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分析
2025年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免疫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全球范围内,脓毒性休克的致死率可达到30%~60%[2]。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是治疗脓毒症的关键。经典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依赖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评估心脏前负荷指导液体复苏,但CVP受胸腹腔压力、右心功能等因素影响,并非是理想的评估指标。
姜芳荣沈婷吴立峰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流程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机械通气(MV)患者采取规范化肠内营养(EN)流程的实施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sTBI行MV患者88例,以2017年1月1日实施规范化EN治疗流程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均实施早期EN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EN治疗流程。比较两组开始EN治疗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能量供给达标率、蛋白质供给达标率、MV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开始EN治疗时间(h:25.61±8.74比32.79±8.63)和首次排便时间(d:3.03±0.79比3.61±0.89)均早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EN治疗5d和7d能量供给达标率〔5d为(44.83±13.99)%比(37.59±10.88)%,7d为(68.07±10.68)%比(62.69±9.87)%〕及蛋白质供给达标率〔5d为(31.93±9.49)%比(27.06±8.08)%,7d为(62.09±9.91)%比(54.55±11.27)%〕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MV时间(h:9.24±2.91比10.67±3.41)、ICU住院时间(d:12.09±3.37比13.93±4.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4%(10/46)比19.05%(8/42),P>0.05〕。结论sTBI行MV患者采取规范化EN流程的实施效果明显,可提高EN营养达标率,缩短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沈婷吕文茜黄亚波许琼丹华姣沈烨吴立峰
关键词: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静脉灌注法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效果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采用静脉灌注法血管内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达到亚低温治疗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凝血功能、内环境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3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型DAI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降温组和降温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亚低温目标温度的时间和治疗期间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发生率,按照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进行预后评估。结果血管内降温组达到目标温度时间显著短于降温毯组,肌颤发生率更低;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低血钾发生率、28天死亡率及预后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血管内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达到亚低温治疗对重型DAI患者凝血功能、内环境及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内降温达到目标温度时间更短,肌颤发生率低且轻微。
吕建森沈婷吴立峰
关键词:亚低温弥漫性轴索损伤
抗生素个体化治疗非发酵菌所致VAP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个体化疗程在治疗非发酵菌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分析127例VAP患者细菌构成及耐药性情况,并对抗生素固定疗程组(68例)和个体化治疗组(59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VAP的主要非发酵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且该4种菌株均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ICU住院时间、肺炎复发与抗生素的疗程及联合使用显著相关(<0.05)。结论抗生素治疗的个体化疗程方案治疗可降低肺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沈婷吴立峰吕建森
关键词:抗生素类非发酵菌肺炎
以横纹肌溶解表现毒蕈中毒继发脏器功能衰竭2例治疗体会
2024年
毒蕈又称毒蘑菇,常因居民缺乏认识误食后发生急性中毒,有地域性、季节性及群体聚集性等发病特点。我国毒蕈种类多且复杂,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多样,首发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居多。根据摄入毒蕈种类、量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姜芳荣沈婷周瑜枫邱伟峰赵志超华娇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脏器功能衰竭毒蕈中毒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干预,对照组予传统盲插法留置鼻肠管干预;比较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喂养达标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相关并发症(误吸、胃潴留、腹泻)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置管置入成功率、7 d内喂养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导管移位率、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营养7 d后,观察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床旁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可提高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耗时,具有较高安全性,适用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值得临床推广。
黄亚波姜芳荣吕文茜吴立峰沈婷
关键词:危重症鼻肠管营养支持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与炎症相关因子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HS)是世界各地致死与致残发生的主要原因。创伤后血液的迅速丢失,将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凝血系统紊乱、组织水肿及末梢器官破坏等一系列的机体异常反应。研究表明,HS的内皮功能障碍表现在血管内皮屏障的破坏,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渗漏增加,这一过程可能与体内活性氧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形成及固有凋亡信号的激活引起内皮细胞完整性的破坏有关。
吴立峰徐杰丰沈婷汪正权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炎症相关因子休克大鼠血管通透性增高内皮功能障碍
早期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6小时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病房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入院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38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小时动脉血乳酸,计算6小时乳酸清除率。以患者入住神经外科或重症医学科病房为研究起点,患者出院(最长随访者为28天)或死亡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1例)和死亡组(7例),以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25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13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差异,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28天死亡率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治疗前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基础血乳酸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20.68±14.67)%vs(6.21±10.40)%,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28天死亡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70%vs62.5%,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92.0%vs61.5%,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赵飞沈婷章卫桥
关键词:早期乳酸清除率重型颅脑创伤预后
热射病7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劳累性热射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有效临床救治方法。方法收集7例劳累性致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病程中实验室监测指标变化与临床干预治疗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例病人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
沈婷吴立峰李子龙叶森
关键词:热射病救治体会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