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芸
- 作品数:43 被引量:254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宗教、民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0年
- 汤芸张原
- 关键词:少数民族研究宗教
- 多族交互共生的仪式景观分析——贵州黔中跳花场仪式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2
- 2013年
- 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与社会形态的族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分而未裂、融而不合"的交互关系与共生状态。贵州黔中地区半边山河谷的"跳花场"活动正是这种多族交互共生关系的仪式景观,其所再现的"互补性分化"与"对称性分化"的社会机制及其确认的神圣灵力之"他性"与"不可让渡"的文化逻辑,使得一个多族杂居的地方能够在族群互动的历史过程中完成多种社会的互嵌融合、实现多元文化的并置对接。
- 汤芸
- 关键词:人类学考察
- 神判与官司:一个西南村庄降乩仪式中的讼争与教谕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帝制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贵州黔中地区的屯堡村寨的宗族内部与村落自身都急需重新确认与重组人伦关系与道德体系。围绕着祖坟归属而激发的诸多争端,鲍屯鲍氏宗族于1912~1914年间举行了一系列降乩仪式。从这些降乩仪式发生的具体历史场景,以及地方的社会事实和人们的具体实践出发,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乡土社会为平息讼争而进行的神判仪式中所呈现的讼争解决机制、社会秩序、文化价值。对作为"礼教"产物的清末民初地方社会的秩序维系与司法形态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反思现代的"宗教"和"法律"概念对我们认识中国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局限。
- 汤芸
- 关键词:神判教谕礼教
- 师儒与官绅:传统中国治水社会的士绅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6年
- 以治水社会的内部组织和权力结构为研究切入点,韦伯、魏特夫等西方学者基于传统中国的治水组织来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探寻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特质。在研究中,他们就传统中国内部不同社会阶级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并论述东方治水社会下皇权与士大夫阶层之间的权力关系。不同于国外学者对士绅群体的研究,国内学者更强调中国的士大夫群体所具有的师儒与官僚的两个面向。通过总结与梳理,本文尝试就传统中国社会权力结构下的皇权和士绅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就治水社会中士人阶层的政治地位与社会作用展开讨论。
- 蓝薇汤芸
- 关键词:士绅阶层权力结构
- 走进人类学的历史学家--卡内基·美隆大学苏堂栋(Donald S.Sutton)教授专访
- 2008年
- 跨学科、跨地区和跨历史时段的研究是近年来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发展趋势。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历史学系苏堂栋教授(Prof.Donald S.Sutton)在访谈中,以"边缘区"的概念为主轴,回顾了他三十多年来在中国边疆和台湾的学术实践活动,具体追溯了他从云南军阀研究转向台湾民间宗教、湘西苗汉关系和松潘黄龙仪式的考察过程,并在对中国西南研究前景的展望中,对史学与人类学的互惠关系作了精辟和独到的阐述。
- 汤芸刘雪婷巴特尔崔瀚方苏堂栋
-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地方史族群关系
- 传统的苗族社会组织结构与居民互惠交往实践——贵州雷山县苗族居民的礼仪交往调查被引量:10
- 2005年
- 通过贵州雷山县苗族居民礼仪交往和互惠实践的调查研究,本文对黔东南传统苗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婚姻交换制度、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人类学的分析。
- 张原汤芸
- 关键词:苗族社会组织结构
- 神判中的讼争与教谕——以一个黔中屯堡村寨的降乩仪式为例
- 2013年
- 传统中国社会的司法形态的本质是"调解""官司"和"神判"三种途径相互勾连而构成的整体,因此,要整体地把握传统中国社会的司法观念及其实践,将宗教研究的视野引入法律人类学的考察之中极为关键。通过分析1912~1914年间发生于贵州黔中地区一个屯堡村寨内为平息家族的祖坟争端而举行的一系列降乩仪式,本文将对神判与官司之间的同构互为关系进行说明,从而指出"礼治秩序"中礼、法、俗相掺杂的这一状态,对于法律概念的文化反思之意义。
- 汤芸
- 关键词:神判礼治秩序
- 四个讲座 一个启示——读《人类学的四个讲座——谣言、想象、身体、历史》
- 2007年
- 错过了精彩的讲座总是一件遗憾的事情,错过了四个精彩的讲座,更是令人懊恼.幸好有两位认真的翻译者,将这四个讲座及现场讨论翻译整理了出来,编成了这本《人类学的四个讲座——谣言、想象、身体、历史》,这才让未能亲临现场的人也能有机会分享.
- 汤芸
- 关键词:人类学谣言身体翻译者
- “灾难与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纪要被引量:3
- 2008年
- 张原汤芸
- 关键词:中国人类学灾难民族文化遗产基础设施
- 高寒湿地草原沙化灾害的自然人文肇因与应对机制——若尔盖辖曼牧民沙害防治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7
- 2015年
- 作为非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一个典型,若尔盖高寒湿地草原沙化灾害的诱发肇因与生成机理极其特殊复杂,其防治逆转艰辛缓慢且易反复。基于对辖曼牧民的灾害感知与应对实践的人类学考察,文章从地方视角呈现了当地沙害的灾变过程以及沙害治理中本土经验智慧和地方能动参与的积极价值,指出将工程项目的治沙工作在地化为一种化解沙害的生活实践领域,当地应对沙害的社会机制建设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性。
- 汤芸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