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 太行山猕猴锁骨方向不对称研究
- 2014年
- 目的是探讨太行山猕猴锁骨方向不对称模式及影响因素.猕猴锁骨标本61例(雄:18,雌:43),标本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选择锁骨最大长和骨干中间横截面积2个变量.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猕猴锁骨长是右侧较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中间骨干横截面积左侧明显大于右侧,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变量方向不对称与肱骨和股骨方向不对称模式不同.结论:猕猴锁骨方向不对称模式明显与人类不同,提示非人灵长类与人类骨骼的方向不对称模式可能与进化的过程、行为模式以及种属系统演化阶段等有关.
- 程如意范红军宋洁王凤产毛晓静赵哲胡凤霞赵晓进
- 关键词:猕猴锁骨
- 太行山猕猴跖骨性差的逻辑回归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用猕猴跖骨变量建立性别判别逻辑回归模型,用ROC分析来比较跖骨不同变量、不同侧别和每根跖骨的性差大小.成年跖骨标本45例(31雌,14雄).选择跖骨的7个线性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结果表明:跖骨长度变量是最好的性别标识变量,然后是跖骨头和跖骨底变量,最小是跖骨骨干变量.总体上性别正确判别率较高(84.4%~95.6%).ROC分析显示左右两侧之间的差异很小(AUC分别是0.922和0.956).5根跖骨逐步逻辑回归结果的是MT3,MT4,MT5判别率较高(88.9%~95.6%).MT1和MT2判别率较低(84.4%~86.7%).结果提示:猕猴跖骨性差显著,跖骨的长度变化主要受基因控制,骨干宽度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跖骨的性差模式主要反映了遗传、环境与行为因素的交互作用.
- 胡海洋王凤产胡凤霞田华香毛晓静赵哲赵晓进
- 关键词:猕猴跖骨逻辑回归ROC分析
- 太行山猕猴肤纹研究现状
- 本文研究资料选用55只肤面清晰完整的太行山称猴,通过采用SPSS19. 0统计软件,对太行山称猴肤纹类型、性差、纹线嵴数、不对称性、分布区域和出现频率进行描述性统计,以期为灵长类的遗传、进化和分类等基础理论研究积累较为可...
- 赵晓进宋洁毛晓静
- 关键词:太行山猕猴肤纹统计分析
- 文献传递
- 猕猴锁骨弯曲特征与功能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太行山猕猴锁骨颅面观和背面观弯曲特征。方法:对51例成年猕猴锁骨弯曲值进行测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结果:猕猴锁骨颅面观投射特征是1个明显内弯曲(10.2)和1个较小外弯曲(5.7),背面观是1个明显下弯曲(13.8)和1个不明显上弯曲(5.O)。颅面观弯曲值和背面观弯曲值之间存在相关性。锁骨长与4个弯曲值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猕猴锁骨弯曲度特征是颅面观内弯曲明显,背面观下弯曲明显,推测锁骨形态与他们的行为习性有关。
- 赵晓进宋洁田缘毛晓静
- 关键词:猕猴锁骨
- 太行山猕猴跖骨性差被引量:1
- 2014年
- 以39例成年太行山猕猴跖骨为标本(27雌,12雄),测量每根跖骨7个变量,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用7个跖骨变量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性差最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 <0.01),侧别差异很小.逐步判别分析选择出来的最好变量是跖骨长度.雄性判别率为78.6%~92.9%,雌性判别率为79.3%~93.1%,平均判别率为79.1%~93.0%.交互检验比回代检验判别率略微低一些.结果显示用跖骨长度变量可以很好地鉴定性别.
- 毛晓静王凤产胡凤霞赵哲赵晓进
- 关键词:猕猴跖骨
- 太行山猕猴锁骨性差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了解猕猴锁骨性差特征及影响因素.太行山猕猴锁骨和颅骨标本51例(雄:18,雌:33).选择锁骨11个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锁骨性别判别函数.单因素方差分析锁骨大多数变量性差显著(P<0.01).采用有关锁骨变量性别正确判别率较低(50.0%~76.5%).考虑到锁骨与颅长比值,性别正确判别率有所增加(80.4%~86.3%).整体上雌性判别率高于雄性,两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这种性差模式主要与锁骨特殊生长模式、形态结构、行为习性和种属特异性有关.
- 宋洁王凤产毛晓静赵哲胡凤霞赵晓进
- 关键词:猕猴锁骨
- 太行山猕猴掌骨性差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是用猕猴掌骨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成年太行山猕猴骨骼标本39例(27雌,12雄).每根掌骨测量7个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出来的性差较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0.05).逐步判别函数选择出来最好的变量是掌骨长度.总体上5根掌骨的性别正确判别率较高,雄性判别率为83.3%-100.0%,雌性判别率为85.2%-100.0%,总的性别判别率达84.6%-94.7%.交互检验比回代检验判别率略微低一些.结果提示用掌骨长度变量可以很好的鉴定性别.
- 毛晓静赵哲王凤产胡凤霞赵晓进
- 关键词:猕猴掌骨
- 太行山猕猴髋骨异速增长和性别判定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是了解太行山猕猴髋骨性差特征及异速增长模式。太行山猕猴髋骨标本66例(雄21例,雌45例)。选择髋骨4个比值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判别分析采用逐步判别法。结果表明:成年太行山猕猴大部分髋骨变量性差显著(P<0.01),未成年组之间髋骨变量性差不显著(P>0.05)。根据髋骨变量的异速增长分析可以得到3种模式。回归模型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少量髋骨变量可以有效地识别性别,性别正确判别率是87.0%。结论:髋骨变量的性差与异速增长模式主要与雌性髋骨变量青春期异速增长有关,髋骨的形态特征是猕猴运动功能与生殖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
- 胡凤霞赵晓进赵哲毛晓静
- 关键词:猕猴髋骨异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