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敏虹

作品数:19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血糖
  • 4篇甲状腺
  • 3篇医学生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甲状腺功能
  • 3篇教学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病患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蛋白
  • 2篇动态血糖
  • 2篇动态血糖监测
  • 2篇动态血糖监测...
  • 2篇血糖监测

机构

  • 18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段敏虹
  • 15篇张彤
  • 12篇陈广原
  • 7篇张洁红
  • 2篇吴培虹
  • 2篇何兆初
  • 2篇温焕连
  • 2篇王颖超
  • 2篇罗碧辉
  • 1篇冯晓瑜
  • 1篇陈思蓓
  • 1篇区映研
  • 1篇杨碧萍
  • 1篇林锦潮
  • 1篇彭妙官
  • 1篇周玉兰
  • 1篇谢嘉敏
  • 1篇李道海
  • 1篇刘浩
  • 1篇曾文铤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仑膦酸钠对甲亢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青壮年(20—40岁)甲亢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腰椎骨密度低于健康年轻女性减1.0—2.0标准差的青壮年(20—40岁)甲亢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2组,抗甲亢药治疗组(A1)38例,服抗甲亢药;抗甲亢药加阿仑膦酸钠治疗组(A2)38例,在服抗甲亢药基础上加服阿仑膦酸钠5mg/d。两组共服药12个月。结果抗甲亢药加阿仑膦酸钠治疗组A2组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腰椎骨密度治疗前为(0.91±0.09)g/cm2,治疗后12个月达到(1.11±0.07)异/cm2,增加率为30.6%,明显高于A1组(P〈0.05)。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A2组为61.2%,显著高于A1组的31.6%(P〈0.05)。患者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提高甲亢患者的骨密度.副作用轻。
张洁红张彤段敏虹陈广原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甲亢
非甲状腺疾病危重病人甲状腺功能异常综合征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的改变,并探讨其在危重病人病情转归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①测定无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危重病组和普通病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TSH)的水平,并进行比较。②比较危重病组中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之间TH水平变化。③比较存活的危重病人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的TH水平变化。结果:危重病组TT3、TT4、FT3均明显低于普通病组(P<0.01),FT4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SH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危重病组中死亡病人TT3、T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病人(P<0.01),TT4降低尤为明显(P<0.001);经过原发病治疗后,存活的危重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异常在缓解期均恢复正常水平,和急性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危重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评估病情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段敏虹陈广原
关键词:危重病人甲状腺激素预后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被引量:3
2008年
医学生实习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为发挥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院内科教研室在内科实习生小讲课中引入了"小老师"这一实习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教学改革。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较好地将素质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段敏虹罗碧辉张彤何兆初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脂和血糖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甲状腺激素(TH)对血脂、血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甲亢患者(甲亢组)65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5例,比较甲亢组治疗前和对照组间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对甲亢组中TH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甲亢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前血清GLU高于对照组,而TC、TG、HDL-C、LDL-C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C、HDL-C、LDL-C浓度与FT3、FT4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甲亢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异常均有所逆转,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亢时TH水平的异常升高会对糖、脂类的代谢产生影响,导致其异常;但TH水平得到纠正后,血糖及血脂异常指标均有逆转,提示临床治疗应以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为主。
段敏虹陈广原张彤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糖血脂
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专业护士培训模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专业护士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制订培训计划,对小组的护士采取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注重实践训练、护理与应急能力训练,定期予以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同时采取护士长评价、护士自评、护士互评三方评定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护理核心胜任力中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较培训前都有显著提高(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神经专业培训可以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
冯晓瑜周玉兰曹迎春陈莉邓英段敏虹
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方法探析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诊疗操作机会减少以及临床动手能力普遍下降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加强内科学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和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强内科学临床教师培训、医学生入科实习前教育、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训练、常规穿刺强化训练和医疗文书书写洲练,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焕连区映研罗碧辉段敏虹张彤何兆初曾文铤
关键词:临床实践技能医学生内科学
浅谈模拟人在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探讨模拟人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人的应用,观察医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结论:模拟人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规范操作。
吴培虹张彤段敏虹林锦潮陈思蓓王颖超
关键词:模拟人教学医学生
那格列奈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优势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新诊断糖尿病组26例,原有糖尿病组22例,新诊断组采用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既往组由原来应用阿卡波糖改为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观察两组低血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新诊断组的FPG、2 h PG及HbA1 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既往组的FPG、2 h PG及HbA1 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那格列奈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陈广原张彤张洁红段敏虹彭妙官
关键词:那格列奈2型糖尿病老年
住院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认知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76名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相关知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如知道吃水果最佳时间的患者占50%,知道应该限盐及每日限盐量的患者占46.1%,知道饮酒与糖尿病的发生率之间呈U型关系的患者占36.8%。(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的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患者得分高于男患者,年龄越高得分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的认知情况还有待提高。低文化程度、年龄较大、男性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周玉兰杨碧萍段敏虹谢嘉敏
关键词:糖尿病住院病人膳食疗法问卷调查
不同治疗方式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比较采用胰岛素治疗(INS)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HA)等不同治疗方式对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推断新发T2DM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2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S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OHA组)。OHA组首选磺脲类或二甲双胍,或二者合用,疗效欠佳时增加噻唑烷二酮类,一般为2药或3药合用。两组治疗期均为3个月。每组根据血糖调整剂量。目标为空腹血糖(FBG)〈6.0mmol/L,餐后2h血糖(2hPG)〈8.0mmol/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及餐后2hC肽(FCP、2hCP)水平的变化;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0×FINS/(FBG-3.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用治疗后CP、Homaβ、HomaIR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INS组患者FINS、FCP、2hCP、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5),OHA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INS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OHA组仅略有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新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与OHA相比,INS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段敏虹陈广原张彤刘浩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降血糖药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