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蕾
- 作品数:2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遵义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试论贵州诗人郑淑昭的教育思想
- 2022年
- 贵州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女诗人郑淑昭,在她诗作《树藼贝遗诗》、以及两个儿子的诗集《汉鄨生诗集》《延江生诗集》中蕴涵贤德母亲的教育思想比较突出。她不仅是一位才华突出的诗人,一位饱经沧桑仍坚韧不拔的母亲,更是一位有着深邃教育思想的学者文人,此乃中国文学史上罕有的特殊现象。诗人怜弱恤贫、勤劳俭朴,鱼菽蘋蘩鸡黍之供必勤必洁,兵荒马乱之时穷当益坚。她孝慈仁爱、修身律已的美好品德,以及教育子女注重德业修养,积极进取、笃学好古的修业精神尤其值得关注与重视。
- 欧蕾
- 试析老舍小说中的启蒙者形象
- 2013年
-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学一直以最有力的方式支撑着每一次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老舍以客观的角度、理性的思考和真实的叙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启蒙者形象,为中国早期的启蒙文化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指引和推动作用。本文从老舍小说中启蒙者的形象类型和塑造艺术两个方面来解析老舍小说中的启蒙者形象。
- 黎煜欧蕾
- 关键词:老舍启蒙者启蒙文化
- 从文学活动视角谈《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审美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审美不是最终目的,总是力图表达一定的社会意图,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文章从作家、接受者、研究者这三个审美视角作为突破口,把握文学形象背后深层的思想内蕴,力求通过特殊的审美关照进一步理解文学的本质意义。
- 欧蕾
- 关键词:文学活动意识形态
- 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之审美内蕴
- 2010年
-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对世界艺术把握的一种方式,不是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创作主体总是通过对客体的审美判断和整体性的情感性评价来表达一定的思想,从而充分体现出文学创造的特殊性。
- 欧蕾
- 关键词:文学活动审美判断情感评价
- 试论晚清赵忻词对朱彝尊词的借鉴——以《梦悔楼词》词为例
- 2017年
- 运城盐池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抒情,因而也就流传下来众多独具特色的盐池诗歌。这些诗作,无论是从作家群体还是从诗歌地域文化意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欧蕾黎煜
- 关键词:作家群体
- 躬行才能垂范学高方可为师——试析大学教师写作“下水文章”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
- 2015年
- 中小学语文教师写作"下水作文"较为普遍,但高校教师创作"下水文章"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多种多样。高校写作教师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更有必要写作"下水文章"。高校写作教学可以"下水文章"为抓手教授写作理论,指导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实效。
- 徐开良欧蕾
- 关键词:高等教育写作教学
- 近十年四言诗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1年
- 四言诗是古代最早产生的一种诗体。无论是《诗经》还是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大部分都是以四言诗为主。魏晋时期,四言诗曾一度繁荣,却无法改变万物由盛到衰的发展规律,更无法与新兴的文学样式五言诗抗衡。尽管如此,就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兴衰变迁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四言诗从产生、发展到衰落有一千多年的文化现象却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四言诗数量少,艺术水平不高。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对四言诗的研究才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近十年来,研究者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四言诗作更进步、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欧蕾徐开良
- 关键词:四言诗
- 浅析《采薇》的审美内蕴
- 2013年
- 《采薇》一诗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想,叙述了转战边陲之苦,表达了爱国恋家、忧时伤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历代称颂的佳句。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足以表明末章在《采薇》篇中的地位和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一语概之,"一生倥偬只为国,绝世文情《采薇》出"。
- 欧蕾
- 关键词:《采薇》审美内蕴《诗经原始》西周时期古代文学真情
- 作文,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心境
- 2011年
- 教学实效不高,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大,甚至排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对作文有激情并能保持下去?笔者认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作文环境和写作心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
- 徐开良欧蕾
- 关键词:作文兴趣作文环境心境中学作文教学教学实效写作
- 近十年《花间集序》研究述评
- 2012年
- 《花间集序》是我国第一篇词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倍受关注,并在新世纪十年间展开了一场大争论,争论焦点在"清"或"艳"的词学观,争论终未达成共识,或保"清",或存"艳",或折中,均绰绰有据,析此论争,主要因于欧序语词的模糊性、多义性及阅读者的角度、理解不同。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欧阳炯、赵崇祚词人的生平考证及其社会对词人的影响,五代以来《花间集序》版本流传情况及校斟、文字的训诂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因语词理解不当而带来歧义和多义方面的问题。
- 欧蕾徐开良李红梅
- 关键词:《花间集序》词学观清雅折中